每日一穴:日月
日月为经穴名(Rìyuè GB24)。出《脉经》。别名神光。属足少阳胆经。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呕吐,胁肋疼痛,呃逆,胁肋胀痛,胃脘痛,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胁肋痛,胃痛,腹胀,肝脏疾患等。
日月穴的别名
神光(《千金翼方》)、胆募(《千金翼方》)。
出处
《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穴名解
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
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月,《说文》:“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日照乎昼,月照乎夜。同曜,齐明。本穴为胆之募穴,胆为中正之官,决断所出,十一脏皆取于胆,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从日从月,日月本为太阳与月亮,此指双目及胆之脏象而言。道经以双目为日月。《黄庭内景经》肺部章:“日月之华救老残。”注:“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目主肝,配东方木行也。”又曰:“外应眼瞳鼻柱间。”注:“外应眼瞳,目之所主于胆,胆之所仰于目。”天中章:“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肾部章:“上致明霞日月烟。”注:“日月即二目。”双目为肝胆之所主,而胆募乃名日月也。又,山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又旗名。《释名·释兵》:“九旗之名日月,为帝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黄庭内景经》胆部章:“雷电八振扬玉旌。”注:“八方雷振,威怒之貌也。玉旗刚色之色也。”肝为将军,胆主决断。其阳纲之气,自应如山岳之高大,如旌旗之威武也。
日月又名“神光”。神之光,日与月也。
特异性
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所属部位
季胁
日月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日月穴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胆的募穴。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
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备急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经考穴编》);“在期门直下八分”(《针灸集成》)。
日月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乳头下方,当第7肋间隙处取穴。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
仰卧位,在乳头下方,当第7肋间隙取穴;或乳头直下,期门下1肋处取穴,女性在锁骨中线与第7肋间隙交点处。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3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日月穴。
日月穴穴位解剖
日月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腹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6、7、8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胸膜薄而透明,是非常坚韧的浆膜。它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绕肺的表面,称脏胸膜(肺胸膜);外层贴附于胸腔各壁的内面称壁胸膜。由于贴附部位不同,壁胸膜又分为:衬于胸内筋膜内面的是肋胸膜;覆盖于膈肌上面,并与其紧密相贴为膈胸膜;从两侧覆盖纵隔器官的浆膜是纵隔胸膜。此外,胸膜壁层,突出于胸廓上口,第1肋上方的部分称胸膜顶,其突出的程度,与胸廓的形状有关。胸膜壁的脏与壁层相互移动,形成潜在性间隙叫胸膜腔。胸膜各部的相互移动行处,肺的边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空隙称胸膜窦。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处,是胸膜窦中最大,而位置最低的,其最低相当于第12肋处,称肋膈窦。因此,针刺该穴时,若盲目进针,除穿经上列结构以外,可经肋窦膈、肺、膈达肝(右侧)、胃(左侧),其后果是严重的。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第7肋间神经和动脉分布。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和第七肋间动、静脉。
日月穴的功效与作用
日月穴具有利胆疏肝,降逆和胃的功效。
日月穴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的作用。
足少阳经“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胸,过季胁”,日月穴又为胆之募穴,故可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主治肝胆、胃病。
日月穴系胆与脾经之会穴,有疏调肝胆、和中降逆作用。
本穴挨近期门,本穴能佐期门,调月信,更知日月之义。不仅取意之光明,且寓意朝夕朔望之期也。
凡属募穴均在脏器之表,与本脏器内外相对。如肺之中府、肾之京门、肝之期门、脾之章门、心之巨阙,虽不直对,亦相距不远。
又凡两穴挨近,则治症略同。辄筋、日月两穴所治之症,所差无几。
主治病证
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呕吐,胁肋疼痛,呃逆,胁肋胀痛,胃脘痛,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胁肋痛,胃痛,腹胀,肝脏疾患等。
日月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1.消化系统疾病:黄疸,膈肌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2.其它: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沿肋骨间隙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重胀感,向四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右侧穴下为胆囊底部所在,故针刺时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若进针过深,可伤及胆囊和肝脏,造成胆囊穿孔等意外事故,故不能深刺。
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日月穴的配伍
日月配丘墟、阳陵泉、支沟,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日月配期门、阳陵泉、丘墟、足临泣、支沟、外关,治胁肋疼痛。
日月配内关、中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日月配内关、中脘、胃俞,治呕吐。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阴陵泉,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黄疸。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胆俞、阴陵泉、太冲,治黄疸。
按摩
日月穴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胆本身疾病为主,稍用力指压,效果较好。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
《千金翼方》: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
《医宗金鉴》:呕吐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