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隐山房 | 曲径通幽处
立秋之后,气候大不一样,太阳不如之前那么炽烈。吃过早餐,趁着日头还不大,驱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去探访位于渔隐山房附近海拔600米的一处老村落。
父亲和女儿都是第一次来,沿路走走停停,吹着凉爽的山风,领略着虽非名山大川但不失秀丽的自然风光。
盘山公路不算太长,陡缓相间,好在已经习惯了走山路,所以上到山项不在话下。
车子一进村口,扑面而来的凉风自然清新,村落的老旧气息古朴纯粹,真有种桃花园记的感觉,仿佛进入到一个恍若隔世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建筑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保留着旧时的老屋,都是用泥土烧制的砖瓦房,大多已经没人住了,由于缺乏维护和后期修缮,几乎都成了废屋。经年的风吹日晒,风雨侵蚀,很多老屋已经破败不堪。
当你第一眼见到这个村落的时候,视觉和心理上都会有某种冲击,你会问自己这里是什么年代,怎么会有那样一群人在此安营扎寨。当年的山路必是崎岖难行,物资匮乏,是什么样的超力量让村民们在此安居乐业。无数个疑问在心中升腾,我想这其中自有它的道理。
村口不远处,一头牛犊正卧地休息,见我们过来,赶紧起身往前走。巧的是我们的路线一致,那就一路同行!
跟着小牛往里走,是原来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可能这里还有村民居住,不远的场子里堆满了整齐的柴火,以供日常烧灶和冬日取暖之需。
一路走过,到处是杂草丛生,老旧的青石板小路长满了青苔,草丛里时常窜出一些可爱的虫子、四脚蛇之类的小动物。废弃的石器散落在路边,石磨、石盆、石凳,以及大大小小各种旧时的没有生气的农具。眼前的这份凄凉和落寞令人唏嘘,但遗留下来的物件似乎也难掩当年一片祥和幸福的生活场景。
你都能想象出那种画面感:勤劳的村民在地里劳作;嬉笑的孩子玩耍打闹;四处漫无目的游荡的鸡鸭;还有木讷的牛羊;胆大却呆萌的鹅;早起的鸡鸣声、犬吠声;傍晚时分的袅袅炊烟;高声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大姐;坐在门口慈祥的老人......
当脑海中浮现出似乎只有在小说和电视情景中才能看到的场景,此刻就真切地映入眼帘,只是眼前的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已然不能重现昔日的生机和烟火。
此情此景,我们似乎还在努力找寻着当年村民们乐观生活的痕迹。这样的原生态,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儿来讲是新鲜的、亦是震撼的。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却很喜欢,喜欢这份真实、宁静、沧桑,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遐想。
沿着小道继续前行,在一处旧宅前停住脚步。门是开的,我们试探地踏了进去,室内散发出一股陈年久无人住的潮湿霉腐气味。进门的堂屋不是很大,正面斑驳的墙面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这是非常有年代感的东西。还有"新年快乐"、“心想事成”的吉语。下方的方桌上摆着几个瓶瓶罐罐,这应该是主人搬走时它们最后的状态。
左边的一间屋子,墙上张贴着两幅明星画报,一看就知道这里原来住着的是一个追星少年。试着查了查,画报里的男生叫许绍洋,女生叫陈怡蓉,一起主演过2001年热播的《薰衣草》。按百度信息,都是上年世纪70年代的明星。想来这间屋子的小主人当年不过十八九岁,按时间推算现在差不多40岁上下。时间留下了的痕迹,告诉我们岁月静好。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山上的人大多离开了这里,搬迁山下,或是走出大山。估计他们只捡了自己重要的东西搬走,那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东西就此留了下来,成为历史。
其实,对于这样的老屋,我们更是喜欢,这里残存的东西反应了当年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跟随着这些线索,可以追溯它的过去和自带的农耕文化,也是这个村落最真实的文化符号。至少让我门了解到,二十年前,这里曾有一位追梦少年,如今他或她已经走出了大山。
从老屋出来,不远处的另一间老屋前,还是那头在村口遇到的小牛,它定定地执着地看着我们,目光从容淡定多了,可能知道我们并无恶意。
在村子里只逛了逛这片相对集中的老屋,遇到为数不多的几个村民,还有没怎么见过生人的小狗。
山上村民的生活基本自给自足,田垄整齐,庄稼生长繁茂,辣椒、茄子、豆角都是最常规的农家作物。
山上还种植了大片的稻田,这里常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长,水稻生长周期长,所以长出来的稻米更加可口。
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一晃就到中午,得打道回府了。离开之前,站在村口的树荫下和三两村民聊着天,山风抚面,凉爽惬意!山上的好处就是空气流通,日光下辐射大,但于荫处是极其凉快的,夜晚需要盖被子,所以在山中避暑消夏很是不错。
临行之前,极目远眺,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美景,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玉带般的山间公路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不与名山大川相媲美,这里有它幽静平和的美好,不禁感叹“江山如此多娇”!
参考阅读:
渔隐山房(专辑)
中国古典家具源流(专辑)
明式家具鉴赏与应用(专辑)
砚的鉴赏与研究(专辑)
要查询更多明式家具及文房文章,
请百度搜索“一鉴斋”博客。
头条“一鉴斋”、“渔隐山房”为关联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