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收藏的十首大提琴名曲
2021
01.21
ArTianist
或冷冽严谨,或温暖典雅,
或委婉绵延,或沉郁神秘。
而无论是怎样的演奏……归根结底,
大提琴的声音,就是“生死相许”。
整理编辑 / 田艺苗的田 图 / 网络
田艺苗
如果没有大提琴,
我们的哀伤如何发出声音?
柏辽兹曾说:没有任何一件乐器比大提琴更适合表现精致与充满渴望的旋律。而每当看到痴迷而投入的大提琴家演奏他们的大提琴时,我们也会想起泰戈尔的诗句:
我塑造着你
以我满腔的温存——
你属于我,
在我无边的心空飞骋。
01.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LSO, Sir John Barbirolli - Elgar Cello Concerto (Du Pre) Sea Pictures (Baker) Jacqueline Du Pre -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版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1. Adagio - Moderato Alisa Weilerstein - The Classical Album
▲韦尔斯坦版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两个版本:60年代,巴伦博伊姆与妻子杜普蕾合作的版本,堪称大提琴绝唱;2012年,在杜普蕾去世25年之后,巴伦博伊姆首次录制这首协奏曲,是由美国女大提琴家Alisa Weilerstein独奏,据说琴声惊得巴伦掉了指挥棒……
——田艺苗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20世纪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写于作曲家62岁那年,一战期间,也是其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可与德弗札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其主要部分是在乡村别墅里完成的。常规的大提琴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而埃尔加开先河地突破曲式束缚,设定为四个乐章。但并不影响全曲的连贯性,由幻想曲风格展开,如同单乐章一般顺畅而下。该曲是杜普蕾的成名作,也是她生前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曲目。
杰奎琳·杜普蕾与《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02. 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
作曲家奥芬巴赫
▲传说中的杜普蕾版
奥芬巴赫一定没想到,他的大提琴曲《杰奎琳之泪》,在100年之后遇见了一位名叫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家。网上一直议论这个杜普蕾的演奏版本是否属实,在她留下的录音资料里面并没有这首乐曲的记录,听起来也不太像,有杜普蕾的丰富音色变化,但没有她的神经质和标志型的揉弦,其实这个演奏版本并不输杜普蕾,尤其是过人的音色想象力和旋律张力的辗转起伏。
——田艺苗
《杰奎琳之泪》是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创作的大提琴曲。因其似咏似叹的旋律,被普遍传说被杰奎琳·杜普蕾演奏过,而更加举世闻名。对于以创作乐观、欢快、诙谐、优美的喜歌剧而闻名的奥芬巴赫来说,这首凄婉感人、让人听了就会为之动容的大提琴曲在他的作品中确实是罕见的。至于为什么取名为《杰奎琳之泪》?杰奎琳又是谁?目前并无定论。
大提琴家杜普蕾
03.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大提琴家卡萨尔斯
I. Allegro vivace (第一乐章 活泼的快板) Mstislav Rostropovich - Brahms: The Cello Sonatas
II. Allegretto quasi minuetto (第二乐章 近似小步舞曲的小快板) Mstislav Rostropovich - Brahms: The Cello Sonatas
III. Allegro - Più presto (第三乐章 快板 - 速度转急) Mstislav Rostropovich - Brahms: The Cello Sonatas
IV. Allegro molto (第四乐章 很快的快板) Mstislav Rostropovich - Brahms: The Cello Sonatas
▲罗斯特罗波维奇版
Cello Sonata in E Minor, Op.38: I. Allegro non troppo Jacqueline Du Pre - Brahms, Chopin & Franck: Cello Sonatas
Cello Sonata in E Minor, Op.38: II. Allegretto quasi Menuetto Jacqueline Du Pre - Brahms, Chopin & Franck: Cello Sonatas
Cello Sonata in E Minor, Op.38: III. Allegro (第三乐章,快板) (2000 Digital Remaster) Jacqueline Du Pre - Brahms, Chopin & Franck: Cello Sonatas
▲杜普蕾版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从绝美的旋律开始,但不沉醉于浪漫,大提琴与钢琴协力塑造了男性化的刚毅情感。第一乐章热情迷人,第二乐章是古风浓郁的《小步舞曲》,最后乐章奔放的德国式苍凉,叫人想起当时的蒸汽火车,白烟滚滚轰隆隆地穿行在秋天的树林。
——田艺苗
1862年,勃拉姆斯开始为大提琴和钢琴作《第一大提琴奏鸣曲》,1865年完成了这首E小调杰作。
这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和塞尔金的钢琴。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在叙述的明暗之间,作者的思考正在细水长流,悠远和沉重。即便是变奏也显得小心翼翼,犹如一个不敢走远的孩子,时刻回首眺望着自己的屋门。音乐呈现了难以言传的安详,与作者的其它室内乐作品一样,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余华《音乐的叙述》
罗斯特罗波维奇与马克·夏加尔
04.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家富尼埃
R.Schumann - Concerto pour violoncelle et orchestre en la m Op.129 - Nicht zu schnell Pierre Fournier - 富尼耶EMI录音
R.Schumann - Concerto pour violoncelle et orchestre en la m Op.129 - Langsam Pierre Fournier - 富尼耶EMI录音
R.Schumann - Concerto pour violoncelle et orchestre en la m Op.129 - Sehr lebhaft Pierre Fournier - 富尼耶EMI录音
▲富尼埃版
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850年的作品。那时舒曼与克拉拉刚刚从德累斯顿搬到杜塞尔多夫,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活。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没有炫技段落,从头至尾都是敏感而细致的内心流露。
——田艺苗
舒曼的这部《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他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除了终曲乐章一两处嬉戏的段落之处,这部作品没有往常的炫技机会。
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作曲家于1850年10月10日至24日,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这部作品的创作,但他对某些细节一直不满意,直至1854年仍在做些小的修改。这部协奏曲是在舒曼逝世后,于1860年首演。
大提琴家富尼埃
05. 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Franz Joseph Haydn: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H. 7b2 (Op. 101) I János Starker - Introuvables De Janos Starker
▲斯塔克版
海顿的《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由中庸的快板、柔板和快板回旋曲三个乐章组成。海顿的音乐幽默、典雅、明快,是古典音乐的典范。大提琴这种歌唱性乐器为他的音乐平添一份温存与深情。
——田艺苗
海顿在1765年写了《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783年创作《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两者相隔将近二十年,所以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完美、成熟许多。在1954年之前,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一直被误认为是大提琴家Anton Kraft(1752-1820)的作品,直到海顿的手稿出现才得以澄清。
大提琴家斯塔克
06.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Dvorá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1. Allegro Mischa Maisky - Dvorak: Cello Concerto / Bloch: Schelomo
Dvorá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2. Adagio ma non troppo Mischa Maisky - Dvorak: Cello Concerto / Bloch: Schelomo
Dvorá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3.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Mischa Maisky - Dvorak: Cello Concerto / Bloch: Schelomo
▲麦斯基版
我演奏一把意大利制的大提琴,用的是法国和德国的弓,奥地利和德国的弦,我女儿出生在法国,大儿子在比利时,二儿子在意大利,小儿子在瑞士。我开日本车,戴瑞士表还有印度的项链。在任何人们欣赏及享受古典乐的地方,我都觉得像家一样。
——米沙·麦斯基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B. 191)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š Wihan)写作的。本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德沃夏克本人则说:每当演奏这首作品,我总是十分激动,对它的价值我从不怀疑。
大提琴家麦斯基
07. 布鲁赫:《晚祷》
作曲家布鲁赫
Kol nidrei, Op.47 Jacqueline Du Pre - Delius Cello Concerto, etc
▲杜普蕾版
Kol nidrei, Op. 47 Pablo Casals - Dvorak, Elgar - Cello Concertos; Bruch - Kol Nidrei
▲卡萨尔斯版
《希伯来晚祷》。布鲁赫作品。改编自犹太人的赎罪日晚祷曲“Kol Nidrei”,意思是“一切誓约”。——田艺苗
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的《希伯来晚祷》本来也是一首犹太人的传统歌谣,布鲁赫本人非常喜欢犹太风格的音乐,所以他把犹太人在赎罪日晚祷时所唱的这首「Kol Nidrei」(希伯來文)改编成大提琴与管弦乐的小品。太阳下山,黄昏来临……犹太人身穿白色长袍,涌进会堂,做赎罪日的第一次祈祷:Kol Nidrei。
大提琴家卡萨尔斯
08.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大提琴家沙夫兰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马友友 - Tchaikovsky: Gala In Leningrad
▲马友友版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马友友)。这是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变奏曲,类似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遇见洛可可风格,一半古典一半浪漫,感伤与抒情因此不再苍白。请一定要听到14'30的第六段变奏!
——田艺苗
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费曾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e,意思为“贝壳形”。本曲曲调流丽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诗意,同时也表现出柴可夫斯基的艺术个性,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大提琴家马友友
09. 圣·哥伦布《悲泣》
Les Pleurs (Mr. de Sainte Colombe, Version Viole Seule de Jordi Savall) Jordi Savall -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 Bande Originale Du Film
▲《悲泣》沙瓦尔Solo版
Les Pleurs (version À 2 Violes) Christophe Coin -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 Bande Originale Du Film
▲《悲泣》双提琴版
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讲的是17世纪的意大利,音乐大师圣·哥伦布(Jean-Pierre Marielle 饰)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他带着两个女儿远离喧嚣,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当他演奏手中的维奥尔琴时,妻子的倩影便会出现在他的面前。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马莱斯(Gérard Depardieu 饰)拜入哥伦布的门下,向其学习音乐。心高气傲的他无心师傅的教诲,一心凭着技艺跻身凡尔赛著名琴师行列……油画般的质感,庄严雅正的古大提琴,整部电影蕴涵着中世纪法国音乐的迷情。“声音”与“沉寂”在镜头流转间表现的那么强烈,以至让人沉醉又让人战栗。
大提琴家约第·沙瓦尔
10.巴赫:《萨拉班德》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Sarabande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罗斯特罗波维奇版
4. Sarabande (4. 萨拉邦德舞曲) János Starker - Bach: 6 Cello Suites BWV 1007 - 1012
▲斯塔克版
4. Sarabande Pierre Fournier - The All-Baroque Box
▲富尼埃版
Suite no 2; 4. Sarabande Daniil Shafran - Bach Cello Suites_Shafran
▲沙夫兰版
1989年,柏林墙正被推倒那一刻,俄罗斯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放下手头一切工作,飞赴柏林,从机场打出租车直接赶去柏林墙拆除现场,借了把椅子,坐下拉奏这首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我无法忘怀所有想要翻越这堵墙而丧生的人们,当我拉起萨拉班德,人群里有位年轻人哭了。”
斯塔克的琴声凝练干净,却让我们听见最富个性的大提琴音色。
富尼埃是天生的贵族,乐句无比优雅,音色光滑如丝绸,竟也十分自然。
沙夫兰的版本尤其动人。一颗痴迷的心,离音乐更近。
——田艺苗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斯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富尼埃、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罗斯特罗波维奇在柏林墙前
所谓浪漫主义,
就是一个诗意的灵魂。
这套古典乐鉴赏课程,是由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韩红、李健等众多明星公认的古典乐评论家田艺苗亲自发声, 共150节音频课程,每节约10分钟。
田老师将站在听众的角度去品鉴,不会过多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而是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大量相关知识,通过自身专业角度耐心教授,生动地通过150节课,带你欣赏150首世界经典名曲,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古典音乐”的门来。
韩红
著名音乐人
我是一个古典音乐迷,也非常喜欢试着去创作一些古典音乐,跟着田艺苗听古典,没错的。
李健
著名音乐人
人们对古典音乐的误解来自于不够了解,这样的节目会逐渐消除这种误解。田艺苗让人们知道,很多古典音乐也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在今天,依然存在被广泛接受和传播的可能。
谭盾
作曲家、指挥家
古典音乐很难吗?你听田艺苗就知道真谛了。我非常欣赏田艺苗的评论,无论她的论文、谈吐,还是她的广播节目。
汪涵
著名节目主持人
古典音乐最初源自于宗教,所以跟着田艺苗老师的脚步,用心聆听,循声而去,我们或许可以溜进上帝的后花园。
吴晓波
财经作家
田艺苗让我们觉得,经典的圣殿是可以走近的。
姚晨
著名演员
听古典音乐并不难,让我们一起,跟着田艺苗轻松地聆听古典音乐吧。
欧阳娜娜
大提琴演奏家
田艺苗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感的人,会作曲的人心中都很有力量。
演奏巴赫的田老师
在《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的课程中,田艺苗会精选一些接地气又不失格调的古典音乐作为案例,跟大家讲解何为古典音乐,以及如何鉴赏。
因此,在“挑歌”这门学问上,田老师下了大量功夫:要经典、要好听、要有里程碑意义,还要循序渐进,照顾听众的品味。最后选出这150首精华,一点一点品给你听。
在“讲解”方面,田老师也试图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比如《卡农》,它为什么好听?
如果你网上搜索答案,你只会了解到掺杂一两个鸡汤的假故事。而田老师及其背后的智囊团队,做了大量的信息把关、化繁为简的工作,为你还原最真实的故事和最贴切的解读。
不过,田老师的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还不止这些。在田老师的描述里,你甚至能听到“音乐大师”的心跳。
她讲的肖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个瘦削单薄、体质敏感、有轻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独的男孩;
当她讲到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气暴躁、生性多疑、还会耍点小聪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在田老师口中,他们不是一个个黑白相框,反而像你的左邻右里,他们的声音、脾气,能透过门缝,呈现在你眼前,而这就是她独特的教学方法。
♪ 每天仅需10分钟即可高效入门
购买后音频可反复收听
这套课程采用线上音频授课形式,每节课约10分钟,共150节课(每节课只要0.44元),可以反复收听、欣赏150首世界名曲解析。
这样就可以不只是到音乐厅才能听到古典乐;也有最专业的人带你一起品鉴,真正做到“听得懂”。
用碎片化的时间里,深入品鉴经典名曲
通过老师精挑细选的150首知名度高、流传较广的音乐作品,最高效学习古典乐的精华。
透过“古典音乐”了解一个时代
从欧洲历史,讲到作曲家的小故事,穿插电影与个人感悟,娓娓道来。古典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标榜身份的奢侈品,真正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解剖经典名曲经久不衰的秘密
为什么是这些名曲能够长久流传?田艺苗老师讲分析特别的音乐技巧,与大家探讨那些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音乐。
收到给心灵以慰藉的温暖音乐
经典的古典音乐,就像陪伴你成长的大山大海,振奋人心的力量和静默绵长的抚慰将会流进你的灵魂深处,陪伴你一生。
完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