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28天,和母亲书写了一段无双传奇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河北怀安县左卫镇,一个普通军官家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哭泣——王姑娘来到了这个世界。

13年后,这位姑娘将谱写一段不朽的传奇。

左卫镇旧城墙

1568年,王姑娘的父亲王朝窭考中武举,被朝廷授与锦衣卫百户(正六品),这代表全家即将迁去京城。

按说,王朝窭的调动毫不起眼,因为在锦衣卫百户之上就有指挥使、佥事、同知、将军、力士等等,更不要说六部和其他各司的要员了。

这一年,王姑娘3岁,她并不知道朝廷换了皇帝,已从嘉靖年间来到了隆庆二年。

在王姑娘眼中,京城的天空和左卫没什么两样,无非是把老家的院落挪到了另一个地方。她照样足不出户,天天和母亲一起聆听着后院的鸟语声。

如果非要说变化,那就是父亲有意无意间要求她识些文字。

时光匆匆、弹指一挥,王姑娘的父亲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而她呢?年已13年,少女初长成,像极了后院初绽的藕莲。

紫禁城一角

古时候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大后只盼父母给自己许个好人家,但如若嫁错了郎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在这一点上,王姑娘的父亲相当开明,他更希望女儿有个好去处,要么能旱涝保收,要么可以锦衣玉食,这样才算对宝贝女儿有个交待。

不知不觉,十年来北京又换了皇帝,从隆庆变成了万历,民间传闻这位新皇是个翩翩公子,而且在老师张居正的调教下极是儒雅。

不久,朝廷开始为新皇朱栩钧择后选妃了,王朝窭惊喜不已,他托人给女儿报了名,行前千叮万嘱,希望她能在百媚千娇的花丛中杀出一条血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王姑娘最初势头相当不错,一路过关斩将进了决赛圈,可在最后一轮比拼时不幸跌落前三,无望成为后宫。

接下来,王姑娘面临抉择,一是由父母作主许给未来的夫婿,第二则是留在宫中为皇家服务。

王姑娘心静如水,她不想给父母添麻烦,决定等后勤部门的再分配。

王恭妃画像

王朝窭希望为女儿谋个好差事,不过他也明白,以自己的品级根本就办不到。

王姑娘朝父亲投来深情一瞥,王朝窭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他明白紫禁大内深如海,说不定最初的决定或会苦了女儿一生。

王朝窭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一落选的女儿家要么打道回府,要么在宫中当宫女:而宫女也有高低之分、也有三六九等。

运气好的,能去奉天殿,如有幸得到皇帝的宠爱或可一飞冲天,但那只是凤毛麟角,民间几乎把它当传说。

运气差的,就可能留在浣衣局等单位,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为后宫清洗衣衫,打扫庭院,碌碌一辈子,身后归葬西山,即便坟头长满了草也没人来祭扫。

好在万事总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去慈宁宫服侍太后。

王姑娘被幸运之神相中,去太后身边算是谋了个好差事,虽不及呆在皇帝身边那么光鲜,起码比服侍各宫妃嫔的地位要高,至少一日三餐管饱,不用看人脸色。

另外,这个李太后是当今圣上的生母,身份极其尊贵,连皇帝也惧她三分。

其实,这样的说道分明亵渎了王姑娘,因为她几乎没有什么野望和波澜,之所以选择留在宫中只是希望父母亲少些烦恼而已。

李太后画像

来到慈宁宫,王姑娘手脚麻利,对人温言软语,不久便得到李太后赏识,成了贴身宫女,顺带处理一些灵活机动的事。

尽管如此,王姑娘没有丝毫骄纵,依旧默默地干着自己的活计。

不过,她也曾偷偷地瞄过年少儒雅的万历皇帝,因为皇帝来慈宁宫请安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一一母慈儿孝方显家国太平。

就这样,万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往来于慈宁宫,着实体现了对母亲的深情。

偶尔,王姑娘也会升腾起丝丝少女的萌动,但她不太明白那到底是什么。

1581年一个冬日的早晨,万历依例来到慈宁宫给母亲请安,而这一天将会打破沉寂。

李太后去了后花园,所以王姑娘便端着热水来到暖房。

万历净罢手,不自觉地朝王姑娘睨了一眼。只见脸庞上轻施着粉黛,盈盈起身时急促的呼吸声和少女的羞态扑面而来。

这一下,撩拨了万历的神经,防线彻底跨了,于是他牵过王姑娘的手,临幸了她。

事后,穿戴整齐,没有留下任何信物,上朝去了。

由此,大幕拉开。

慈宁宫图片

王姑娘怀揣着一个梦,远远地目睹天颜,或能时常听到这个男人的声音就好了。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万历呢?每天往来于慈宁宫,与母亲促膝长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即便偶尔扫向王姑娘,眼神也无比空洞和冷漠。

转眼春暖花开,王姑娘吓坏了,她的肚子慢慢凸起再也藏不住了。她每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生生地收回了那个梦。

这一切终究逃不过李太后的眼晴。她把王姑娘带到一个私密的房间,问她究竟怎么回事。

王姑娘泪如雨下,不敢吐一字,她只想找个地缝钻下去或是纵身投向后院的水井。

女人之间是有默契的,偌大的后宫只有一个真正的男人,李太后当然知道是谁作的案。

这样的事发生在皇家断不可儿戏,李太后必须当面锣对面鼓地弄个明白。

没想到,面对王姑娘万历居然耍起了流氓,一口咬定,不是他干的!

君无戏言,王姑娘内心像千万只马蹄在蹂躏,不敢哭出声来,她再次想到了后花园的水井,当夜幕降临后便和衣跳下了此残生。

万历皇帝剧照

局面尴尬,李太后淡定自若,心想连这样的案子都破不了自己不就是个脑残吗?

他随即命人取来《起居注》往桌上一放,万历再也无法抵赖,终于承认了。

但是,万历希望母亲放他一马,因为王姑娘的身份实在低贱,他不想让自己的接班人再次遭人嘲笑,被称“都人子”(都人子是宫女生下的孩子,李太后就是一例)。

万历的回答让李太后大发雷霆,她责令万历必须封王姑娘为妃,以期提高她的身价,还从旁做工作,说如果王姑娘生下男孩,不照样是大明朝的未来吗?

万历三千个不愿意,说这事先放放吧!

不久,王姑娘产下一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一朱常洛一一万历皇帝的庶长子。

李太后再次催促,万历迫于压力,只好封王姑娘为妃,即王恭妃。

当所有人都认为王姑娘苦尽甘来的时候,她的悲剧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万历、王姑娘、朱常洛三人将在未来的岁月演绎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

因为花心的万历早已坠入爱河,投进了郑贵妃香酥的怀抱。

郑贵妃影视剧照

熟悉明史的人大抵都知道,这个郑贵妃在选秀时排名第三,断然称不上绝代佳人。

奇怪的是万历同志对她却情有独钟。

郑贵妃不仅可以和万历在办公桌上眉来眼去,还敢给他讲些民间的荤段子,把这个年轻的皇帝薰得五迷三道,欲罢不能。

实实在在讲,万历和郑贵妃一生像极了对情人,或者说郑贵妃已植入了万历的心,万历同志巴不得为她倾其所有,纵是九天揽月、下海捉鳖也乐意。

双方水乳交融,不久郑贵妃生下一子,万历同志亲自取名,即他的庶次子朱常洵。

爱情很纯粹,但万历生怕亏了爱妃,于是在郑氏香风的吹拂下便答应立朱常洵为太子。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这个消息被泄露后,万历遭到了文武百官的猛烈抨击。

明朝文官画像

他们一致要求先晋王姑娘为贵妃,居于郑贵妃之上,朱常洛就应该名正言顺地成为接班人。

如果不答应这些条件,就一头撞死在南墙上。

嘿!我朱家天下何时轮到臣子作主了,我爱立谁就立谁,你们不过是一群打工仔,管得着我皇家的事吗?

神了,大臣们不吃这一套,一致要求:如果不遵循祖制,不按规矩出牌,那六部各司,全国上下都可以横着来,要么同意我们告老还乡,要么就解散朝廷,再不给你打工了。

这就是明史上赫赫有名的“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历经15年,由于原因和过程太复杂,在这里不再赘述。

但国本之争完全是一场浩劫,最后以牺牲200多人,立朱常洛为太子而惨淡收场,有人说“明亡、始于万历”,国本之争或就是重要的因素。

朱常洵画像

国本之争后,万历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一和文武大臣搞对抗,用旷工的方式不理朝政,最终破了30年不上朝的记录。

另外,从立朱常洛为太子后,万历自觉对不起郑贵妃,生无所恋,一头扎进了深宫大内。

回到王姑娘吧!

万历上了最残忍的手段,他把王姑娘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见天日。

儿子登上太子位,王姑娘没有享受到一丁点殊荣,相反吃穿用度被减少,身边连个贴身宫女和太监也没有。

按理,母凭子贵,王姑娘的身价应该暴涨,偏偏那时候万历活得好好的,毕竟国家属于皇帝负责制,他一个眼神就可以决定某个人的生死。

在万历的纵容下,郑贵妃一直对王姑娘怀恨在心,仗着自己的特殊地位,三天两头就派人去景阳宫耍威风。

今天给一拳,明天踢一脚,后天来个大嘴巴,末了关上大门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可怜的王姑娘毫无还手之力,每天只能仰望着天空以泪洗面,时间一长竟哭瞎了双眼。

与此同时,万历还干了件极不地道的事,不许朱常洛前去探望,以致母子之间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

朱常洛画像

王姑娘的世界一片黑暗。

她万没想到这条路如此坎坷,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最伤心的是见不到朱常洛,皇家的屋檐下居然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面对黑暗,王姑娘唯有流泪和祈祷,她多么希望儿子有朝一日登基,好让母子可以团聚。事后证明王姑娘的想法完全是种奢望。

而朱常洛身居东宫,境遇也好不到哪去。

万历对他们母子不但没有爱,还摆着一幅冷酷的样子,让朱常洛的后背阵阵发凉。

在封太子前,19岁的朱常洛还没出阁讲过学,更谈不上配备言传身教的老师了。这是朱常洛一生最悲哀的地方,以致成为继朱元璋后明朝最没文化的皇帝。

但万历对郑贵妃母子却是另外一幅面孔,封朱常洵为福王,百般疼爱,专门为他开银矿以满足所需,全国各地可以任意挑选封地,偏偏朱常洵还赖在京城不走。

万历把一切都投到了郑贵妃母子身上,朱常洛呢?仿佛京郊逃荒的野孩子,生死由天定。

朱常洛想对父亲呐喊,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对他,为什么要让母子生离,为什么要把愤怒的怨气撒在他们身上?

他多想去景阳宫,用自己的生命换母亲的自由,他多想呆在母亲身边,让她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和王姑娘一样,朱常洛的这些想法同样是种奢望,只因天威难测,只因爱恨都在一念间。

紫禁城鸟瞰图

1611年9月13日,景阳宫,王姑娘艰难地呼吸着,离开前她只有一个愿望:见见儿子朱常洛。

景阳宫大门紧锁,朱常洛磕破了头,终于求得父亲和母亲见一面。

十年后,朱常洛再次见到了母亲。

此时,母亲衣衫褴褛,两鬓霜白,那个曾经青春年少的王姑娘不见了,双眼尽瞎,没人给她梳洗,顴骨突出,更像一具躯壳,无力地蜷缩在床头。

朱常洛泪如雨下,抚摸着母亲的手,而母亲却慢慢地将双手挪到他脸上。

王姑娘的泪水汹涌澎湃,完全不能自抑,不断回溯着曾经的画面——和父亲的深情告别,夫君的横眉冷眼,景阳宫的阴冷等等等等。

但一切的一切,唯有抚摸着儿子才真实,才是上天对她最大的告慰。

朱常洛准备了千言万语,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只想依偎在母亲身旁一辈子也不离开。

王姑娘快没呼吸了,朱常洛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王姑娘挣扎着,说出了最后一句话,也是明史上最悲凉、最有底气的一句话:

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王姑娘走了,再无遗憾。

因为儿子陪伴在身边,因为她释放了天底下最质朴的爱,因为朱常洛是他的全部,因为儿子温暖的大手可以指引她去往远方。

景阳宫图片

9年后,执政48年的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以太子身份登上皇位,改元泰昌。

朱常洛在位仅仅28天,当他下发的第一道圣旨还没到达辽东时便撒手人寰。朱常洛成了明史上在位时间最短最悲情的皇帝。

不仅如此,朱常洛身上还背负着“梃击”、“红丸”两大奇案,就连死后李选侍制造的“移宫案”也和他息息相关。

奇异如此,不过明光宗。

回头看历史,文字也许有些冰冷,但朱常洛仍不枉此生,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参考资料《明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