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 Mineo | 学人小传:追忆悉尼·维巴
作者简介:Liz Mineo,哈佛大学撰稿人
悉尼·维巴(1932.05.26-2019.03.04)
悉尼·维巴(Sidney Verba),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政治科学家之一。他为哈佛大学服务了35年,曾在数个关键的行政职位任职,其影响远超课堂之外。维巴于本周一在麻省剑桥的家中过世,享年86岁。
维巴生前是Carl H. Pforzheimer荣休讲席教授和政府系研究教授,在民主参与、公民文化以及政治平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致力于研究美国和世界民主社会中的公民参与和行动,撰写并出版了20余本专著。
他与许多学者的合作超过50年,他在开创性的研究中指出,收入越高、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民众通常在公民和政治生活中表现出越高的积极性,从而揭示出美国社会深处的政治不平等。
“他是在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之间最伟大的政治科学家之一。”哈佛大学政府系和社会学系Victor S. Thomas讲席教授西达·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说道,“维巴对美国民主始终怀有激情,他与主要合作者凯·施罗兹曼(Kay Schlozman)、亨利·布拉迪(Henry Brady)一道,数十年如一日地构思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美国的公民和政治参与。”
“美国政体允许所有公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的规定启迪了维巴的研究”哈佛大学Weatherhead三世讲席教授、量化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加里·金(Gary King)如是说。
“如果你用一个词来评价维巴,”金说,“那便是平等······我们不能泛泛而谈民主是个好东西,究竟是何种因素真正驱使民主社会中的人们更值得深究。维巴的研究揭示出,通常穷人,尽管他们和富人拥有同等的投票权,但是他们对政府的影响无足轻重。”
维巴虽然于2007年荣休但是仍然担任美国科学院人权委员会的主席直到前几年才卸任,他不懈追求自己对平等和正义的热情。
“维巴对己道一以贯之,”与他携手65年的妻子辛西娅·维巴(Cynthia Verba)说道,“他对自己在委员会的工作倍感自豪。”
因为对政治科学研究的贡献卓著,维巴收获了多项奖励与荣誉。他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士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他于2002年获得了素有政治科学研究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约翰·斯凯特(Johan Skytte)奖。
作为学者,维巴与合作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在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一书中率先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这本奠基式的著作比较了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墨西哥以及意大利五国公民的政治态度,对政治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维巴彻底击败了关于美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因而无法比较的‘美国例外论’一说,”现任哈佛大学政府系H. L. Jayne讲席教授和哈佛学院教授,从事非洲与非裔美国人研究的珍妮弗·霍赫斯柴尔德(Jennifer Hochschild)说道,“由此,许多人受他影响着手将美国和墨西哥、英国、中国或者阿根廷进行系统的比较,他的研究形塑了一代比较政治。”
在20世纪70年代,维巴与多位合作者出版的著作在分析和方法上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也给不同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范式基础。这些著作包括与诺曼·聂(Norman Nie)合作的《美国的参与》(Participation in America),与聂、约翰·彼得罗奇克(John Petrocik)合作的《美国选民的流变》(The Changing American Voter)以及和聂、金在温(Jae-on Kim)合作的《参与和政治平等》(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Equality)。当然,他和金、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合著的《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Designing Social Inquiry)迄今仍是每个政治科学系的研究生必备书目。
在1995年,维巴与施罗兹曼和布拉迪一起出版了名为《声音与平等》的著作,这本书检视了美国政治参与的范式并将政治参与中的不平等议题推向了台前。“不平等的政治参与不仅受制于社会结构,也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特别是教育因素。”波士顿学院J. Joseph Moakley讲席教授施罗兹曼如是说。
施罗兹曼说:“尽管维巴在学界地位尊崇,但他却始终以平等合作者之礼对待新聘教师、研究生甚至本科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维巴因自己的研究而流芳百世,”她说,“他让人们能平等发声。他致力于让人们说出想说的话并且知道如何让人们达成某种共识(这样没有人感到自己被遗忘)。”
维巴的影响早已超出课堂之外。他在整个大学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不仅因为他和蔼可亲、脚踏实地,并以机智、自嘲幽默以及喜欢讲笑话和故事的个性吸引着每一个人,也因为他能时常拨冗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拥有汇集天下英才的特长。“他是一个正人君子,”维巴的挚友霍赫斯柴尔德说:“在别人眼里,他充满智慧、慷慨大方,是一位担当道义的领导,尽管他自己从来不这么看。”
金说:“当维巴入场时,全场变得肃立起来”。学校曾多次邀请维巴担任多项委员会的主席来负责处理颇为棘手的问题。“无论维巴什么时候入场,所有人无不静坐以候,”金说,“他在这些场合中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当维巴坐在那里时,你能做的也只是动也不动。”
“维巴最伟大的行政功绩之一是将哈佛所有学院的学术日历统一起来,并与该国大多数大学的日历保持一致。但是他最感自豪的成就却是他在图书馆任职的时候。”他的妻子说道。
维巴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任职时间最长(1984-2007)的馆长。在电子化时代全面来临之前,维巴就高瞻远瞩地领导图书馆进行电子化创新,着手将大量藏书和档案电子化,以便向全世界民众开放。
“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女士本想查阅威德纳(Widener)的著作,最终发现她可以通过哈佛网站在线上24小时浏览,所以她给维巴写了封信以表谢意,”辛西娅·维巴说,“那是他最感自豪的时刻——哈佛大学所藏珍品向全世界开放。这是他自己对所取成就之中最为珍视的一项。”
哈佛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大学图书馆员以及Roy E. Larsen文理学院的图书管理员萨拉·托马斯(Sarah Thomas),对维巴保存保护哈佛学术藏品所做的贡献高度赞赏,她指出维巴的远见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有幸接触这些珍贵藏品。“他曾经担任过传统的学术图书馆员一职,以至于他后来也一直依靠在此期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保护我们的文化知识继续传承。”她说道。
维巴于1932年5月26日出生在纽约市,作为一对在布鲁克林区经营一家被他称为“夫妻窗帘店”的犹太移民的儿子,他于1953年从哈佛毕业并于1959年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入职哈佛之前,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等高校执教。
维巴在2010年接受《美国政治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副主编南希·罗森布鲁姆(Nancy Rosenblum)的专访时提及“自己之所以对现实政治感兴趣因为在他的生活‘总是离不开政治’并且他成长于大萧条的年代。他的妻子说他乐观豁达,总是视自己为幸运之人。”“他将他的一切归结于好运”,他的妻子说道,“他从不相信他比其他人更为优秀并且总是平等待人。他认为他是最幸运的人。”
翻译:杨端程
审读:陆屹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