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九)  朱元璋的基本盘构建

公元1353年7月,朱元璋奉郭兴之命,率领着徐达为代表的24个嫡系小弟,出去开辟新市场了。

那一年,朱元璋26岁,徐达只有22岁。

徐达日后的成就有多高,大约是不需要多说的。因为徐达在大明帝国的军界,始终稳坐头把交椅;是明朝六大开国公之一。

朱元璋率领的这24个嫡系小弟,现在都是刚出道的无名小卒;以他们的起点、以他们的资源,现在除了死心塌地的跟着朱元璋干,似乎是看不到任何前途的。

朱元璋的首领气质在这个地方,表现的淋漓尽致。总而言之,在自己的基本盘里,他是毫无争议的大哥。

现在,跟在朱元璋身后的这24个小弟,虽然都是刚出道的无名小卒,但是朱元璋有自信把他们培养成最优秀的军政人才。

而且事实也证明,这24个小弟,最后都成为时代最优秀的军政人才。因为这24个小弟,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淮西24将。

随后不久,朱元璋又收了20多个少年当干儿子,对他们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

这些干儿子,以后都是朱元璋的心腹,朱元璋把他们分散到自己系统各个地方,充当政治委员。而这些干儿子,最后也都成为时代最优秀的军政人才。

朱元璋干儿子中,成就最高的自然是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14岁时跟随朱元璋,日后是大明六大开国公之一。

朱元璋还有一个干儿子,从某种意义上,成就比朱文忠更牛。因为朱元璋的这个干儿子,名叫沐英。看过金庸先生《鹿鼎记》的人大约都知道,沐英在大明开国后世镇云南,是第一代沐王爷。沐英追随朱元璋时,只有10岁。

这是朱元璋最核心的基本盘,这些人,除了汤和,恐怕都是朱元璋一手培养出来的。

而汤和呢,和朱元璋一条街长大的,大约从小就是给朱元璋当小弟的。所以汤和比朱元璋大2岁,而且出道也比朱元璋早,但他始终都是小心谨慎的跟在朱元璋身后。

朱元璋的嫡系班底,就是这样单纯、这样简单。他们出道之前,几乎都是要啥没啥,他们的一切,都是在追随朱元璋之后才拥有的;甚至是他们的军政能力,都是在朱元璋一手培养下取得。

但是他们在朱元璋的培养下,一个个如狼似虎,而且随便拉出一个,还能独当一面。

以后,朱元璋在与其它势力集团合作时,自然更容易占据主动权;以后朱元璋兼并其它势力集团时,也更容易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朱元璋的核心班底,如此单纯、如此强大。意味着朱元璋一声令下,就可以迅速贯彻下去。

因为类似的原因,随后带领大量人马投靠朱元璋的人,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朱元璋。

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傲视群雄的人,而且他的嫡系小弟,一个个如狼似虎,又完全服从朱元璋的号令。其它带股加盟的大哥,哪有这种声势呢。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1353年7月,朱元璋领着这24个嫡系小弟,就开始收编周边的各种草头王了。

一出场,朱元璋就收编了张家堡的三千草寇,为什么说他们是草寇呢?因为这股力量,实在没有一个拿出手的领衔人物。

随后,又招降了豁鼻山八百草寇。说他们是草寇,还是因为这股力量,也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领衔人物。

既然没有能拿出手的领衔人物,这些力量自然就是为朱元璋这些嫡系小弟打怪升级存在的。因为简单改编这些力量,朱元璋的嫡系小弟,就可以全面接管他们了;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的嫡系小弟,迅速就会成为团级、营级军官。这种成就,显然会让这24个小弟看到,跟着朱元璋混,那就是前途不可限量。

再随后,朱元璋带着几千小弟,又在横涧山大败缪大亨为代表的2万地方武装。

缪大亨的军队,属于民团性质的武装力量,大元帝国封他为义军元帅,并给他们军队派了政治委员。面对朱元璋的进攻,这只军队很快溃不成军,大元帝国给他派来的政治委员,一看形势不妙,赶紧逃跑了;而缪大亨一看形势不妙,也就投降了朱元璋。

随后,朱元璋就对这枝军队进行了改编、训练。

这枝地方武装,虽然不能算草寇了。但是,这枝地方武装,也实在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领衔人物,所以这枝地方武装的存在,还是为朱元璋等人打怪升级存在的。

接管了这枝地方武后,跟着朱元璋的嫡系小弟,江湖地位自然是进一步上升。因为这样庞大的一枝武装力量,经过改编后,大家的江湖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再随后,冯胜为代表的地方武装,也前来投靠朱元璋。

冯胜日后也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他也是明朝六大开国公之一。

再随后,朱元璋率军攻克滁州。

在途中,李善长前来投靠。李善长也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他也是明朝六大开国公之一。

再随后,邓愈为代表的地方武装,也前来投靠朱元璋。

邓愈日后也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他也是明朝六大开国公之一。

到此为止,单就实力而言,朱元璋已完全可以和郭子兴分庭抗礼了。

至少,朱元璋作为郭子兴手下第一大山头,已无可动摇了。

在这种背景下,郭子兴已丧失了改编朱元璋军队能力,也丧失了随便调动朱元璋嫡系小弟的实力。

现在的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大约比较微妙。

从理论上,他是郭子兴的小弟,而且朱元璋也愿意当郭子兴的小弟。但实际上,他们已更象合伙人了,因为不论朱元璋对郭子兴表现的多恭顺,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朱元璋其实已自立门户了。

面对此情此景,郭子兴自然不愿意接受,甚至一度有火并朱元璋的意思,但是在朱元璋极尽恭顺的表现下,终于还是无处下手。

关键是,郭子兴也知道,自己如果和朱元璋发生了火并,只会让外人钻了空子。要知道,现在的郭子兴,面对和自己一块出道的几个大哥挤压,都有些焦滥额的,哪敢奢言火并朱元璋呢?

事实上,朱元璋一直以极尽恭顺的态度对待郭子兴,也是基于类似的原因。

现在他与郭子兴联手,才有机会和郭子兴一块出道的大哥相争;如果他们之间发生了火并,恐怕就会给那些大哥当盘菜了。

他们这种尴尬的关系,维持了没有多久,就宣告结束了。

结束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郭子兴死了。

郭子兴死后。

郭子兴一系分为明显的两大山头。第一大山头,自然是郭兴的嫡系山头;第二大山头,自然就是异军突起的朱元璋为代表的山头。

这两大山头关系并没有破裂,因为朱元璋更知道,两大山头合作的重要性。

所以,郭子兴死后,郭子兴一系英雄排座次的时候是这样的。郭子兴的儿子坐头把交椅;郭子兴的小舅子坐第二把交椅;朱元璋坐第三把交椅。

虽然说,英雄座次是这样排的。但是,因为朱元璋太过牛X,而且手下的小弟,一个个都是龙行虎步,所以谁也感觉,真正的大哥更象是朱元璋。

而此时,距朱元璋投靠郭子兴,也仅仅过去三年时间。

朱元璋1352年投靠郭子兴;此时是1355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