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以腹部的坠胀、疼痛、发热、腹部包块、月经不调、带下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盆腔炎”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可归于“妇人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癥瘕”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既善于师法先贤又勇于创新,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独特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慢性盆腔炎概念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改变。
表现有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西医称之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2. 病因病机
先生指出慢性盆腔炎,多因急性盆腔炎的失治,使湿热毒邪郁积冲任胞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瘀血内结;
或因经行、产后、术后,正气虚弱,胞络空虚,感受寒湿、湿热、热毒等外邪,耗伤人体气血,损伤冲任及胞宫,内外相因,虚实错杂,迁延不愈,日久成瘀;
或因长期情绪焦虑和抑郁使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阻冲任,胞络不畅。由此可见,慢性盆腔炎最终的病理表现是“血瘀”,核心病机也是“瘀血阻滞”,故活血化瘀是贯穿本病始终的基本治则。
3. 治法方药
西医治疗本病,大多选择使用抗生素,但该病不同于急性盆腔炎,细菌感染的临床证据不足,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易致耐药菌产生及两重感染等多种弊端,使西医治疗的疗效有限,故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优势。
先生认为,治疗慢性盆腔炎,首先不能被“炎”字套牢,滥投清热解毒药物,始终要抓住通、利、消三法,即通过辨证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配伍清热利湿、软坚消癥药物,促使炎性病变逐步消退。
先生治疗慢性盆腔炎,症状表现为下腹部隐痛不止,月经来潮时加重,出血时间长、量多,白带频,检査能触到大小不等的肿块,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者辨证属于寒湿瘀结,治宜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行气利水。
方用先生经验方盆腔炎二号汤:川芎9g,香附9g,丹参15g,三棱9g,莪术9g,制乳香9g,炒没药9g,枳壳6g,赤芍9g,蒲黄9g,桂枝6g,细辛6g,红花6g,益母草9g,泽兰9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蝉联应用,15-30d为1个疗程。
先生亦加虫类药组方,取其软坚散结消癥之意增全方活血化瘀之效,如三虫加味丸等对于慢性盆腔炎,输卵管发生红肿炎变,已经影响怀孕,症状表现为少腹部隐隐坠胀、疼痛,出现积液、月经失调。
辨证属于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用盆腔炎新制方:丹参15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10g,三棱10g,制乳香10g,莪术10g,香附10g,炒没药10g,益母草15g,生姜10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3个月为1个疗程。
这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的基础上加减,重新组建的一首处方,临床多次应用,疗效可观。
现代研究表明活络效灵丹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等良好的药理作用,且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接近,能促使水肿消退,组织受压解除,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从而达到解除病痛,恢复功能之目的间。对此证出现的炎症、疼痛和积液有直接的治疗效果。
患者,女,28岁。
结婚4年而无孕,B超检查示:子宫宫体较小,多囊性卵巢。
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既往月经无规律,至今已有50~70d未至,经前腹痛、月经量少。
现症:少腹胀满,舌暗,脉沉涩。
处方:大黄20g,桃仁50g,土鳖虫50g,三棱50g,没药20g,莪术50g,红花50g,肉桂30g,川芎30g,当归50g,细辛20g,丹参50g,干姜20g,小茴香15g,益母草50g,煮水入药,碾末,加红糖100g,水泛成丸,每次6~10g,日2~3服。
连用2-3剂,服5个月后,患者复诊,自述恶心、嗜食酸辣,医院检査确定怀孕,并如期产下一个男婴,母子健康。
按语:患者经量少,无规律,经前腹痛,说明瘀血日久,阻滞冲任,壅塞少腹,结癥瘕于冲任之间,故结婚4年而无子,需活血化瘀为主,通利冲脉,此方用下瘀血汤加益母草、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平和之品;加三棱、莪术,二者皆为消癥瘕专药,性近平和,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加没药,推陈致新破宿血而消肿止痛;加佛手散,即川芎、当归,二者皆为血分之主药,当归倍川芎,防其辛窜而伤气,二者合用即能使瘀去新生;肉桂、干姜、小茴香,温中调气,即为补益之品,则消癥瘕,诸药不虑其因猛烈而伤人;加细辛,为众活血消癥药中加入辛香走窜药,使之开通气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周身之气通而不滞,则血活而不瘀。是以其方可久服无弊,而坚结之癥瘕即可徐徐消除也。
资料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3月第3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