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连19:王安忆,京东文学百万大奖得主曾在南山做文学讲座
2018年,王安忆再度火了文坛:
5月20日,“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在大连君悦酒店颁奖,《向西,向西,向南》获中篇小说奖;
5月31日,第二届京东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红豆生南国》摘得年度京东文学奖(国内作家作品),获得100万元奖金。
在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颁奖过程中,王安忆的获奖感言提到了1987年大家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游艇上,拥着汪先生问这问那。
“我们问短篇小说是什么?他回答说,就是将必要说的话说出来。我们又问,长篇小说是什么,汪老回答,就是把不必要说的话说出来。汪曾祺老一生写下无数短篇小说,却未涉猎长篇,就是说,他都是在说必说不可的话。今天,获奖的《向西,向西,向南》是一个中篇,正介乎于必说与不必说的话之间,不知道汪曾祺会不会喜欢?”
王安忆还特别强调说,汪先生让她学习民间的北方语言,因为民间生活最是生动活泼。
王安忆曾经多次来大连。
2007年5月4日至5日,在金石滩“渤海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作家评论》杂志举办王安忆作品研讨会,王安忆和张炜、阎连科、迟子建,以及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孙郁等约60人相聚畅谈。
她最早来到大连是1983年6月,和母亲茹志鹊一起来大连作文学讲座。
当时,她们去过南山街10号《海燕》杂志社(已经迁至报业大厦)、南山市委(日占时期神明高等女学校,今南山路108号)。
当时,市文联在市委大院办公,讲座就在市委237会议室进行,有五六十人参加。
许多人问茹志鹃是怎样培养女儿成作家的?
茹志鹃认为自己并没有刻意培养女儿当作家,她觉得文学作品写出水平不易。
要说对她成长的培养都是小时候做的工作,读唐诗、宋词。
茹志鹃并不喜欢女儿写作品,起初经常写信提意见,王安忆的父亲说:“不要管那么多吧,随她去吧。”
茹志鹃觉得也是,便不再提任何意见。
王安忆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作家。
茹志鹃说:“我想,假如作家是培养出来的话,那中国可以开工厂了。作为母亲,我骄傲,女儿有能力了;作为作家,我感到紧迫感。我是矛盾的。……”
王安忆在那次讲座上也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得。
2016年6月11日,应美国侨报邀请,王安忆出席该报作家俱乐部第十二期活动,与来自纽约地区的200多位文学爱好者畅谈,探讨小说写作中的“故事与题材”。
现场一位女听众起身对王安忆说:“1983年,我在大连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您,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您后来寄给我一本儿童读物,扉页上留言勉励我将来做一个好人,成为一个好作家。时隔33年纽约再相遇,我没有成为一个好作家,但每天在努力做一个好人。”
这段跨越时空的机缘,感染了现场百余观众。
很幸运的是,我也在努力做一个好人,遂买来《红豆生南国》。
那本书里不但有长篇小说《红豆生南国》,还有中篇小说《向西,向西,向南》。
若是有机会,会将十年来对槐的理解和写槐的文字结集为《槐花开北国》。
参阅《澎湃新闻》、人民网和碧海扬帆的博客
并有丛者甲老师协助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