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拆除了侵华遗迹“满蒙文化协会”?

《图说大连老房子》(4)

世纪街74号是日本侵华遗迹“满洲法制经济研究会”[1]与“满蒙文化协会”(后改中日文化协会)旧址。

(2015年7月7日拆除)

“文装武备论”是“满铁”文化侵略政策的精神母体。1907年,“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提出“文装武备论”,即以“文装”充实“武备”、以“王道”行“霸道”的怀柔主义殖民统治政策;以先进的近代科技为手段,大力发展“满洲”在经济、文教、卫生等领域的社会事业的经营,掩盖其侵略性,麻痹中国人抗日意识。

满蒙文化协会是由“满铁”发起,于1920年7月1日成立,本部设在大连。满蒙文化协会的规格很高,总裁通常由关东州厅长官或“满铁”总裁担任,时任“满铁”总裁野村龙太郎任首届总裁。1923年至1927年,关东厅长官儿玉秀雄兼任中日文化协会总裁。

满蒙文化协会当时创办了两份机关刊物及《东北文化月报》。1920年9月1日在大连创办日文月刊《满蒙之文化》(1923年4月改为《满蒙》,1943年10月停刊。);1920年9月在沈阳创办的中文期刊《大同文化》(半月刊,1935年4月迁长春,改为月刊,1936年3月迁大连,并于当年停刊。)。《东北文化月报》也是中文刊物,1922年在大连创刊。

1926年9月13日,满蒙文化协会改名为社团法人中日文化协会。1932年4月,更名满洲文化协会。满该协会的会员最多的时高达3500人,多为中日高级知识分子,影响非常大。1920年北京的《晨报》便刊发了题为《可注意之满蒙文化协会,日本人用意深哉》的文章。

胡适讲《革命后民国思想之变迁》

满蒙文化协会非常注意推广及交流活动,从1921年开始多次邀请我国著名学者来连讲学。1924年7月,邀请胡适讲授《革命后民国思想之变迁》。

(满蒙文化协会旧影)

当年7月25日,胡适应邀来到大连,下榻在大和旅馆。人们久仰胡适的大名,对演讲充满期待,前来访问的记者络绎不绝。“近水楼台先得月”,《泰东日报》率先进行报道:“胡博士出身名门,长于经史,及长留学哥伦比亚大学。于1917年归国,即就北大教职。为新诗之创始者,将散缦渺茫之旧文学,以科学的研究整理而放异彩。生平著述尤富,于我国之新文化运动卓有功绩。大连人士于博士来连之消息传出后,无不竭诚翘企,冀一瞻风采之为快也……”

7月25日下午,胡适在满蒙文化协会演讲《革命之后中国思想发展史》。胡适说话的声调非常清晰,每发一言,必带一点滑稽的趣味。中国是礼仪之邦,日本是文明之国,都有着儒家文化的传统,说到妙处,产生共鸣,听众们皆合掌喝彩。

胡适是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世纪街74号是名符其实的“新文化运动”遗址。

吴宓讲《白璧德之人文主义》

胡适走后不久,满蒙文化协会又请来著名学者吴宓。吴宓是著名西洋文学家,获得过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来大连时刚满31岁,恰是春风得意。

1924年10月18日下午5点多,吴宓在满蒙文化协会奉天支部主事都甲文雄的陪同下,乘坐火车来到大连。都甲文雄在中国居住了二十多年,言行与中国人无异,而且对于当时的中国国情非常熟悉,故而满蒙文化协会命他全程陪同。

中华青年会会长傅立鱼、青年会职员张洪五、赵庆桂、汪楚翘在车站迎接站。傅立鱼用汽车载着吴宓到泰华楼接风。晚间九时半,饮宴结束,傅立鱼开车将吴宓送回大和旅馆下榻。

翌日清晨,傅立鱼再次开车来接吴宓,将他送到满蒙文化协会。都甲文雄尽地主之谊,领着吴宓参观“满铁”总社,接着又拜访了满蒙文化协会理事长高柳顺太郎。

下午四点半,演讲开始,听众约三四十人,其中四分之三是日本人。吴宓以英语讲《白璧德之人文主义》[2],日本人下村逐段翻译成日语。下村也是白璧德的粉丝,翻译畅达,基本符合原意。一个半小时后,演讲结束,吴宓与众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欧阳予倩观剧会

1925年1月23日至3月4日,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应永善茶园之邀来连演出。欧阳予倩是著名新剧家,虽然他表演的是中国传统京剧,来捧场的日本人却不在少数。日本人大多与满铁有关系,如满蒙文化协会会员中沟新就是欧阳予倩的粉丝。经他介绍,欧阳予倩认识了不少日本朋友,一个叫龙田长治的人还与欧阳予倩成为好朋友。龙田长治经营修船,特别爱读书,精通新派日本画。他在日本画家石井柏亭及音乐家田边尚雄的记载里看到过关于欧阳予倩的介绍,特地拿着旧书来拜访,俩人因此一见如故。

(歌舞伎座旧影)

2月21日,满蒙文化协会在歌舞伎座举办欧阳予倩观剧会。大连明治大学同学会、早稻田大学同学会等都送来花篮。欧阳予倩除了表演《打渔杀家》、《金刀阵》之外,还为友情献演了自编剧《人面桃花》。2月24日,《泰东日报》“鞠部阳秋”专栏发表了梨花馆主的文章《欧阳予倩之人面桃花》。

黄炎培与中日文化协会

1927年5月至11月,黄炎培避难大连期间,与满蒙文化协会有过一段交集。当时,满蒙文化协会已经改叫中日文化协会。

1927年5月27日,黄炎培到中日文化协会访问李道衡。李道衡即李涛痕,本名李文权,又名李道衡,曾在日本驻留,当时在中日文化协会任职。李道衡非常亲切,将黄炎培引荐给主事兼田乙治与杨成能。

杨成能,字橐吾,号新诚,江苏武进人,1922年3月应邀到大连,主编《东北文化月报》。因为都是江苏老乡,黄炎培与杨成能立即成为朋友。

6月7日,黄炎培再度拜访李道衡。兼田乙治、杨成能又带着他到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职业教育部参观。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职业教育部就是老妇产医院(已拆除)。

6月16日,黄炎培又来拜访杨成能。杨成能因故不在,他便与李道衡、兼田已拆除攀谈起来,询问大连的租房事宜。

翌日,黄炎培再度来访李道衡与杨成能,拜托杨成能帮助租赁房屋。当日,黄炎培还为二人各自写了一副联屏,分别是:“海市行疑身去国,山风坐定夏生寒”、“天开分野直,日下远山明”。

故人远去,往事已矣。解放后,这里改为《大连日报》社招待所。

201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之际拆除。

嵆汝廣,大连之子, 1970年代生于大连北岗桥。祖上1916年自烟台莱阳渡海来到滨城,故笔名海南丢。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成员,多次参与保护大连老建筑的民间活动。2013年参与撰写东关街保护提案,2014年参与工业遗产保护提案,2015年参与撰写大连民族工业遗产保护提案与东关街申请中国历史名街提案。著有《记忆大连老街》《记忆大连老街(续)》。

声明:

(1)余作《图说大连老房子》(未版)共三部,计96篇,凡40万字,涉及120多栋大连老建筑及时代地标历史人文。不因袭任何前作及谬传,均亲自考证,尽可能还原真实历史。

(2)没有任何本土文史相关机构参与、支持及帮助,涉及史学成果认定具有唯一性,任何媒体及个人引用须按照国家著作权法规注明出处。仅供大连的朋友及喜欢大连的朋友欣赏!


[1]日本侵华遗迹,1926年3月创建。

[2]白璧德(Irving Babbitt,1966~193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新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倡个人克制及道德准则,反对浪漫主义,主张复活欧洲古典文艺。吴宓在哈佛大学读书,做过白璧德的硕士研究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