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两千种,也可能只有一种

林周是一个县名,在我国西藏自治区,隶属于拉萨市,林周蒲公英的模式标本采自这个地方。林周蒲公英 Taraxacum ludlowii的学名的种加词,则是致敬英国采集家弗兰克·卢德洛(Frank Ludlow),这位采集家大部分的采集活动都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地区和印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他不止将超过20000份植物标本送回英国,还顺带引种了很多活体植物回去。林周蒲公英的模式标本正是他在林周县采集的。

说到蒲公英,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的吗?| Pixabay

1961年,荷兰的植物学家索斯特(Johannes Leendert van Soest)研究了卢德洛采集的,藏于密苏里植物园标本馆的标本后,将其发表为一个新物种,林周蒲公英 Taraxacum ludlowii。遗憾的是,自这个种发表起,60年过去了,我们对这个物种的认识依然局限于仅有的模式标本,没有人再采集到这个物种的新标本,也没有任何活体的影像资料,而且从植物志上的描述来看,似乎这个物种和蒲公英属的其他物种也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模式标本就那么孤零零躺在孟山都中心的大楼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同类来陪伴它。

c

密苏里植物园标本馆有一部分位于孟山都中心,由孟山都公司捐赠,有标本馆,图书馆,办公区等区域,林周蒲公英的模式标本就在收藏在这里 | 栽明

蒲公英,两千种还是一种?

对分类学家而言,“全世界一共有多少种植物”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难以回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很多新的物种,也会归并很多已发表的物种,所以总的植物种数一直在变动之中。还有一些类群因其生物学特性而导致难以研究,对于它们到底有多少种,大家的分歧很大。

林周蒲公英所属的蒲公英Taraxacum就是一例。蒲公英属的种类在不同著作之中记载的数量十分不同,比如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就认为蒲公英属有大约2500种,而这个数字在《中国植物志》当中还是2000种,至于北美大陆的分类学家们则认为这个属有60~2000种(Flora of North America),甚至有一些分类学家开玩笑,只要你愿意,可以让蒲公英属只有一个物种

蒲公英属模式种药用蒲公英 Taraxacum officinale,大部分蒲公英似乎都长这个样子,也许最后真的就都是这个物种了呢?| 不认识植物

这当然不是分类学家偷懒。早期的分类学家还不了解蒲公英的生物学特性,在看到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标本时,会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不同的物种,于是一个个新类群被发表出来。随着采集的区域扩大,采集的标本增多,分类学家又逐渐发现了这些差异较大的个体之间有不少过渡类型,那么这些中间类型应该算谁的呢?划分细致一些就可以将中间类型找出微小的差异,发表更多新类群,划分粗略一些则可以通过中间类型的联系,将原本差异较大的两个物种进行归并。

蒲公英的科学插图,来自Flora Londinensis, or, Plates and descriptions of such plants as grow wild in the environs of London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不管是哪种处理方法,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足的支撑。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人对全世界蒲公英属的物种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以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分类学处理,因此蒲公英属植物种数的差异高达几十倍。

让人头疼的蒲公英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知道蒲公英属那么多不同形态的来源,主要是无融合生殖(没有受精的卵子发育成植物)、杂交和多倍化(染色体数目加倍)。很多个体是杂交而来没有将其遗传信息传递下去。如果不走运的植物学家采集了这样的个体,就会出现类似林周蒲公英的情况,只有一件“注孤生”的模式标本,因为它已经“绝后”了。

所以在植物学界有“菊科认不出,统统踩死”的笑话 | Pixabay

易于杂交又会让原本形态较为独特的类群,出现各种中间形态,而没有繁育能力的杂交个体如果出现多倍化,则可能重新具备生殖力,让中间形态延续下去,两个类群之间就会被中间形态搭起“桥梁”。无融合生殖则会制造出跟母体相同的“克隆”后代,使特征较为稳定地保留下来。

日历娘的小知识

产生精子和卵子的过程中,会取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这导致一些杂交动物无法生育。比如马有64条染色体,卵子有32条,驴有62条染色体,精子有31条,结合成的骡子有63条染色体,是单数,无法分出一半来给精子或卵子。但是植物的染色体可以增加一倍甚至更多,植株仍然保留生殖能力,因为杂交变成单数染色体的植物,可以把单数再变成双数,把生殖能力“再找回来”。

总而言之蒲公英属真的是让人头疼的一团乱麻,在鉴定的时候,不论检索表上的特征有多么明显的区别,你在现实里总能找到一个中间值。不过我们还是要抱有期待,相信终有一天,分类学家会讲清楚蒲公英的故事的。

(0)

相关推荐

  • 狮子和老虎杂交而来的狮虎兽也能生宝宝了,说好的生殖隔离呢?

    就在去年4月,荆州中山公园动物园诞生了虎狮虎兽,它的父亲是老虎,母亲是狮虎兽.众所周知狮虎兽由狮子和老虎杂交而来,如今,杂交二代也已经诞生了. 实际上全球第一只狮狮虎兽更是早在2012年就出生了,它被 ...

  • 比熊猫珍稀的极危植物“归来”?您家乡就有?对植物分类学请谨慎发言

    云南天坑接连发现极危物种 从今年的6月份起,众多科研人员就开始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周边天坑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 他们收获了数量众多的新物种记录和许多久违的珍稀物种,其中最让人注意的就是竹生 ...

  • 怎样成为“植物人”? --向植物大神进阶的四要素

    看到题目,大家不要担心,不是要大家成为下面的植物人: 我这里所说的"植物人",在植物圈是一个爱称,指代以下三类人. 一是植物分类学家,以<中国植物志>的编委会成员为代表 ...

  • 翅果菊~~对分类学的提问

    远远看去蛮好看,近看也不错的小精灵.不知怎么就飘到了草坪了,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发芽,开出了美美的花.再与我相遇,被搬到了这里.先看前辈们在文献中都对翅果菊怎么评价的吧 首先是一个对翅果菊分类提出意见的 ...

  • 新种、新分布与植物爱好者的“发现权”

    新分类单元的发表和修订,对于厘清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化过程等十分重要,对于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自然保护意识的提升,不少人对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 ...

  • 一篇文章发表403个新种是搞笑?

    著名分类学杂志Zookeys在本周发表了一篇名为<极简主义者的分类学修订及403个来自哥斯达黎加的茧蜂科新种>的文章 .这篇文章光看标题就很吓人,一些分类学者究其一生都没有完成过的数量,居 ...

  • 分类学营地的第一期:被误解的分类学

    今天带来分类学营地的第一期:被误解的分类学 郑天雄 广岛大学苔藓植物分类学博士生,专攻日本的地钱类植物 相信大家对于分类学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最普遍的就应该是走到哪里都可以识别植物的能力.随着自媒体的 ...

  • 中国植物园联盟2021年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2014年~2019年,上海辰山植物园(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承办的中国植物园联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共举办6届,累计162家单位303名学员参与培训.2021年度,尽管部分地区疫情出现了反复 ...

  • 中国维管植物物种报告(2000-2019)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地完成"大国点名"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热潮中,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科研工作者也在对中国这个世界植物资源大国的植物新物种进行"点名"工作.近日,新千年 ...

  • 这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虫子,却藏着一个“弹药库”?

    甲虫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纲,也被称为鞘翅目,是昆虫中最重要的一个类群.为了采集步甲标本,首先需要了解步甲白天蜇伏.晚上出没.喜欢吃陈醋加白酒的生活习性.为了寻找这些珍稀的昆虫标本,科学家甚至来到海拔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