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文库】力从何处求 巧从何处得 ——和罗名花同志商榷 2024-04-24 04:28:14 武术自由谈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作者简介:马原年,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 萧功卓传人。1935年3月生,河北武安人。退休前为保定火车站纪委书记。(录自互联网)本文首刊于《武魂》杂志1967年第3期练太极推手如何尽快提高技艺,罗名花同志提出要“先求一‘力’,后得一‘巧”’(见《武魂》96.8期,下称“罗文”)。但“罗文”提出的求力得巧的方法,我却不敢苟同。先说力。对于力,当前武术界的一般说法是外力(也叫硬力、拙力)和内力(也叫内劲)。这两种力的不同在于:得力的途径不同:外力由练力得力,如举重、打砂袋、打拳、站桩中也要用力;内劲由放松、用意、练气而得力,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站桩都是用意不用力。感受不同:练外力要吃苦受累,练后大多气喘嘘嘘,有时会感到精疲力尽;练内劲有时也出汗,但不发喘,练时浑身舒坦,越练越想练,“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搓磨之劳”(见“大小太极解”),无痛苦难受之感觉,有解除疲劳之功效。结果不一样:练外力得到的是僵力、硬力、拙力;练内劲得到的是气,气即力。外力僵,内力活。外力收效快,内力收效慢,这或许就是在历年太极推手比赛中,练外力的胜了练太极拳的原因吧。但是绝不能因此认为练外力好于练内力。杨式老谱《太极体用解》中说“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硬力者”。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罗文”所说的力。虽然“罗文”说其所说的力“不是指僵力、笨力、死力,而是指技击功夫的专项身体素质——功力”,但从其内容看,他强调的“功力的关键是一个‘力’字”,而不是气。得力的途径是“有力的撞击”,“推磨摔打”,“始终得在用力上下功夫”,而且是“用拙力到大而顺”,完全不同于练内力的“用意不用力”;练功的感受是“其小腿肚、腰背、肩臂无一不酸痛”,“相当艰苦”、“甚至难熬”。从以上介绍看,罗文所求的力,仍然是外力。练太极推手先求一力是对的,但这一力应当是内力,应当从打太极拳中去求,应当从用意不用力、练气中去求。试图在推手中用拙力去求的力,仍然是拙力。再说巧。谈太极推手的巧离不开守和攻,能守得住攻得下技艺成矣。太极推手的守和攻,特别讲技巧。现在推手中,流行一种强攻硬守法。攻时,不管对方处于何种态势,硬往里攻;守时,不管对方力量大小,硬顶硬抗。这种推法,一般叫“顶牛”。另一种方法是太极推手的正统方法。谈守得巧,要巧在走化上,即人用力攻时,不管力大力小,首先走化,绝不用力去顶,化在太极推手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翻开太极拳理论的书籍,凡谈技击(推手)技巧的无不把化字摆在首位,诸如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等。能走化,可在我力不如人时,仍能从容应付,保持不败。练“顶牛”,如果对方力大,非败不可。“有力打无力……是皆先天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王宗岳<太极拳论>)。“顶牛”就是有力打 无力,谁都会,“非关学力”,无巧可言。攻要攻得巧,巧在打对方的空劲处(旧劲已断,新劲未生时),也就是《打手歌》说的“引进落空合即出”,即在对方之力落空时发力。还巧在借力打力,即打顺劲——对方力往哪个方向走,我就顺这个方向推。这就是太极推手的巧;巧在用小力即可将对方推动;巧在“显非力胜”。关于得巧,“罗文”有三处谈到:一是用拙力,“推手中寻求的是从用拙力到大而顺,顺而活,活而灵,灵而敏……的用力技术”;二是用大力,认为“只要把用大力的功夫下足了,用小力和不用力(力点集中、准确而巧妙)则水到渠成”。此种说法,除了有玩弄词藻之嫌外,读者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或许还会把读者引入歧途,因为用拙力绝对练不出顺、活、灵、敏……来;用大力也练不出“用小力或不用力”的巧劲来。三是“罗文”提出的具体练法,这就是“不但同学之间要互推较劲练习,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块头、力气差异,给于劲力的强烈刺激”,学生“在老师手里不要试图化劲(化不掉),只有全吃全耐的承受”。这实际上仍然是属于“顶牛”的练法。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较劲习惯了,遇劲就要顶,巧从何来?应当如何练习太极推手,或者说如何才能提高推手的技艺,我认为无论是初学还是有所成就之后,都要在“舍己从人”上下功夫,即“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李亦畬《五字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进退始终能和敌粘在一起,不丢也不顶。其中关键是“听劲”和“懂劲”。要想听得好,一是多打太极拳,多练内功。二是多推手,以求“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三是无论打拳或推手,都要在放松上下功夫,劲一僵,则“听”不灵,且易被人借力打出。总之,谈太极推手的功力,不谈太极拳,不谈用意不用力,不谈练气,其力只能是外力;谈太极推手的巧,不谈走化,不谈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不谈舍己从人、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绝对练不出巧来。“用拙力”,“用大力”,“互相较劲”,“全吃全耐”,只会使太极推手走上歧途。王征南说过:“今人以内家拳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掺入之,以学行当衰矣”。“罗文”所谈的力和巧,实际上仍属于外家范畴。顶多也不过是“以外家掺入之”的拳艺。照“罗文”的方法去练,只能使太极推手“当衰矣”!■ 武术自由谈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赞 (0) 相关推荐 内功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太极“用意不用力”秘要详述 内力就是安静,不呼不吸,骨骼端正.骨骼端正才能放松.脊椎之力感觉是空和透,一点力的感觉都没有.内力是骨骼的被动承受力量,不是主动发力.内力是骨骼,不是肌肉. 内功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内功就是&q ... 【武学文库】 肖氏八卦掌桩功——求取整体力的捷径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本文首刊于<武魂>1997年第9期) 肖海波,生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河北固安县人,所传八卦掌偏重于江湖搏杀功能,基本功是&qu ... 〖武学文库〗秘传功法《马阴藏相》 〖武学文库〗秘传功法《马阴藏相》 【武学文库】前辈谈形意拳的“趟泥步” 形意大师郭云深弟子尚云祥,被武林人士誉为"铁足佛",一赞其步伐快捷灵活,"行走带着卷地风":二赞其下盘稳固,"落地似生根":三赞其足打威力大 ... 【武学文库】秘传功法——马阴藏相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小知识:马阴藏相,佛教名词,梵语kos/opagata-vasti-guhya.又作阴马藏相.阴藏相.马王隐藏相.势峰藏密相.是如来的三十二相之一.阴, ... 【武学文库】形意拳的趟泥步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孙禄堂拳照 (原文首刊于<武魂>1998年第3期) 形意大师郭云深弟子尚云样,被武林人士誉为"铁足佛",一赞其步伐快 ... 武学文库 | 《内功经》解读 形意拳之所以能惊风雨.走雷霆,变化于无形,内气之使然也.炼气之法乃本于内功.纳卦.神运三经.传至宋世荣先生,以毕生精力,悉心揣摩,终得其暗劲,化劲之妙,于是在河北形意门中,郭云深之力,宋世荣之柔,白西 ... 【武学文库】郭古民《八卦转掌汇览》选录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原文首刊于<武魂>杂志1998年第3期) 八卦转掌之真理 转掌为八卦门之功夫也,为何人皆直步以为进退,我则弯步以为出入.人则握拳以为攻守, ... 武学文库 | 内功三经对拳术的妙用 西方圣人――达摩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的身体,还其人的初生本来面目.南宋时武穆王岳飞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又将三经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 ... 【武学文库】李景林与武当剑法 李景林像 近代武术大师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河北省枣强县人.幼承父艺,从学技击.于塞外得皖北异人陈世钧(1821-1932)授以剑术.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