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竹派

湖州竹派

    文同 墨竹图

中国画流派之一。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但无画迹传世。北宋文同苏轼画竹著于世。元丰元年(1078)文同奉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太 守,未到任,病故陈州(今河南淮阳);苏轼接任湖州太守 ,未几坐狱贬黄州。他们虽籍隶四川,但画史上皆谓为“湖州竹派”始祖。

米芾论及:文、苏画竹特点:“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 。”元代画竹成风,李衍赵孟頫高克恭、吴镇、柯九思等,都是湖州竹派继承者,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代莲儒撰《湖州竹派》一卷,凡二十五人,系辑录《画史》、《画继》、《图绘宝鉴》等书而成。 [1] 

始祖文同

文同 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举进士,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操韵高洁,能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初学草书十年,未得用笔之法,后见道上斗蛇,遂悟其妙。尤长于画竹,画竹叶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重写生,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时往观察,画竹益精,有"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的美誉。苏轼和他是中表亲,画竹受其影响,尝题赞与可《梅竹石》:"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是为三益之友。"说他下笔"能兼众妙"。黄庭坚题其《竹上鸜鹆》有"功破造化窟"之语。后人画竹多宗之。元代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技法的宋元画家二十五人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亦善画古木老槎,具"槎牙劲削"之致。偶写山水,黄庭坚谓:"潇洒大似王摩诘,而功夫不减关仝。"传世作品有《墨竹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墨竹图》卷,绢本,书款"与可",元人曾将其与苏轼枯木竹石图》卷装帧成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又《墨竹图》轴,绢本,无款,有二印:"静闲室"、"文同与可",藏广东省博物馆。著有《丹渊集》。

传承与发展

起源

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专科,历史悠久。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对于中国墨竹画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唐代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画了。由于那时的竹画没有流传下来,故不知是设色还是墨竹。
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箫悦。他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这里的“一色”可能是纯用青色或绿色,而非墨竹画的黑色,但已开始对竹进行艺术抽象化,是工笔设色竹画走向墨竹画的关键的一步。萧悦很珍重自己的艺术,有人求他只画一竿一枝,求了一年还未求到。有一次,他却画了十五竿竹,送给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感谢他的厚意,也赞叹他的艺术,写下了上述的《画竹歌》。

形成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少时用功读书,20岁左右便才学出众,受人称赞羡慕。他先后出任邛州、洋州等知州,但他“看画亭中默坐,吟诗岸上微行。人谓偷闲太守,自呼窃禄先生”。他无心于功名,只是喜爱读书作画。元丰初,61岁的文同被任命为湖州知府,没有到任就在陈州过世了,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书,工书画。篆、隶、行、草、飞白无一不精。文同尤其喜爱画墨竹。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又是诗文书画方面最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在一丈多长的绢上画设色偃竹送给苏轼。苏轼专门写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阐发文同的墨竹画理论,提出了“成竹于胸”的著名论断。
文同墨竹画,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苏轼形容文同画竹,“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似乎文同画竹属写意一派。然而,细察文同流传下来的墨竹画,他的画风还是比较写实的。文同所画的竿、枝、叶、节,都很像真的竹子。文同尤其善于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文同的一些墨竹画,所画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浓淡错落有致。不仅如此,文同还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画竹节是勾描渲染而成,由于文同画竹,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画写实而不繁琐,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

代表人物

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四大家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赵孟頫、吴昌硕是湖州本地人,文同、苏轼均在湖州当过知府,为此,以地名来称呼的画坛流派只有“湖州竹派”,也是历史最久远、影响中国整个绘画史的重要画派,明代莲儒撰《湖州竹派》一卷,现今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冯超著的“湖州竹派”。
苏轼,也在湖州当过知府。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时兴起,随手拿起毛笔蘸着朱墨,画了一幅朱竹。有人说:世间只有绿竹,哪来的朱竹?他便反问:人家都用黑墨画竹,世间哪有墨竹?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苏轼文同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同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文同死后半年,苏轼看了文同画的《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带泪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文同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苏轼画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不像常人一节节地画竹竿。米芾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他针对当时只重形似轻神似的绘画倾向,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

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夫妇

赵孟頫(6张)到了元代,画坛上文人墨戏成风,墨竹大家辈出,形成了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期。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顾安、李息斋父子都是画墨竹的高手。

特别是赵孟頫,作为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卉、竹石,无所不能,画马尤其有名。赵孟頫画墨竹,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所画竹石,虚实结合,相映成趣。赵孟頫夫人管道升,能书善画,始创晴竹新篁。同样用飞白作巨石,管道升所绘巨石层次更为丰富,晴竹竹叶用浓墨绘就,亭亭如生。管夫人还画过悬崖朱竹一枝,杨廉夫题云:“网得珊瑚枝,掷向筼筜谷。”,而管道升道创的“巢竹” ,成为“湖州竹派”的代表作。 赵孟頫提出“书画本同”,上接历代“书画同源”的传统,倡导“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性用笔来表现个人的性情;他又提出著名的“古意论”,其实质是重温晋唐意趣、开创时代新风的“借古开今”。

明代墨竹画

明代的宋克王绂夏昶等人,基本上是继承宋元人的画法。
宋克,字仲温,家长洲南宫里,自号南宫生。擅长草书,所画墨竹大都是细竹,擅长画丛篁,寸岗尺堑,布置稠密,而又带雨含烟,意境深远。曾经在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便是指宋克的朱竹。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又号九龙山人,无锡人。王绂墨竹画深得文同、吴镇遗法,闻名天下。王绂所画墨竹,能于遒劲中见姿媚,纵横外见洒脱。方寸间的画幅,具有潇湘淇澳,透出种种臻妙来。王绂画墨竹,讲究创作灵感,须兴到落笔。喜欢他的画的人,送来金帛强求,他便闭门不纳。有一天,他曾在月下听到悠扬的箫声,一时兴起,写了一幅《竹石图》,第二天带了这幅画去寻找昨晚的吹箫人,送上画作。那个吹箫的是个商人,一向仰慕王绂的画名,收到《竹石图》,喜出望外,赶紧回赠一张红色地毡,请他再画一幅,好配成一对。王绂笑道:我为了箫声才来寻访你,本想用作箫的竹子回报,想不到你是这样庸俗的人。说罢,王绂要回《竹石图》,把它撕了。
夏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昆山人。夏昶画墨竹,师法王绂,能得其妙,当时推为第一。他所画的墨竹,偃卧、挺立、浓淡、烟姿、雨色都颇具章法,是一位讲求法则的画家。他的作品还名扬国外,当时就有这样的歌谣:“夏卿一个竹,西凉一锭金。”
鲁得之,钱塘人,侨寓嘉兴,字孔孙,号千岩。书法精妙,善于写墨竹,自称得到吴仲圭笔画,而上承文湖州。晚年右臂得病,改用左手书写字画,风韵尤佳。据说他写兰竹,当初自己并不贵重,人人可乞,但当他写成了最得意的作品,就自己珍藏,并对人说:“吾将留以自验少壮生熟进长之不同也。”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具有革新思想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一生坎坷不平,却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他的诗、书、画、音乐、戏曲甚至剑术,都是第一流的。他创水墨大写意画法,加上诗词题跋,融为一体,创文人画的新格。影响所及,促成石涛、八大、郑板桥李鳝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崛起。郑板桥甚至刻一印,自云“青藤门下走狗”。

清代墨竹图

明末清初的石涛(1640——-约1718),原名朱若极,生于乱世,原是桂林晴靖王的子孙,出家为僧,更名原济、元济、超济、道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清湘陈人。石涛画竹,笔意纵恣,脱尽窠臼,开墨竹写意画风气之先。石涛画竹多用生宣纸,用笔奔放,水墨淋漓,浓淡干湿,千枝万叶,一气呵成,纵笔直写,略无滞塞,历代沿袭之宫苑庭园气象,都被他的如椽大笔扫荡殆尽,而骤雨狂风之势,滴露笼烟之态,则一一奔来笔底,人称“野战”。石涛天资极高,所画墨竹,不拘泥于形似,以势取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扬州八怪,也都是墨竹画的行家里手,尤其是郑板桥,毕生精力专攻兰竹,功力之深,也非他人所能比及。由于他能时时由熟返生,具有艺术感悟的陌生化能力,故能在墨竹画方面永葆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数十年的墨竹画生生不息。自石涛开创墨竹画的大写意画风后,郑燮又开创了小写意画风,他的墨竹画秀劲简远,透出一股清刚之气。

近代传承

吴昌硕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喜欢用生宣纸羊毫软笔,笔中含水量大,容易取得“泼墨”的效果,而枯笔飞白处又容易厚重,生墨趣味特别强烈。两人的墨竹,乘兴随意,水墨淋漓,自然天成,成为别开生面的新画风。吴昌硕又强调金石入画,以篆书笔法写竹,功力极为深厚。

网络兴起

湖州市擅长墨竹创作的画家不在少数,其作品已在海内外产生了影响,我市一批民间“竹友”为继承、弘杨“湖州竹派”的传统文化,自发组成了画坛上的“F4”,通过网络宣传和传播,他们创办的网页,网上阅览达到一百多万次,成为网络画坛“明星”并得到百万网友支持,被网络画坛称为“画竹三剑客”,在全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影响力,这三剑客均不是专业美术创作人员,但从事墨竹绘画创作都超过三十年,自成一派,并通过网络传播这个平台,通过自已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州竹派”和他们的表现,他们的作品早期是画换画、50元/幅转让,而今天他们的画均达到每尺2000元的价格,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网络造就了新一代的“网络画家”,2013年6月20日至22日在湖州图书馆首次展出墨竹图100幅,其中有四尺八幅联裱、四尺四幅联裱、四尺三幅联裱,这些作品均吸收了传统并有所创新,展出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0)

相关推荐

  • 历代国画名家竹图欣赏(上)

    风雨竹图 顾安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 ...

  • 普及 | 成竹在胸,物我合一

    已是人间四月天,亦是春笋破土之时,所谓"尝鲜无不道春笋",作为吃货兼半个厨子的小编自然不会放过,于是它便成为了小编餐桌上的常客了.吃货们对笋的青睐亦如古代文人对于竹的青眼有加.竹既 ...

  • 秦瀚题诗北宋文同墨竹图

    <观倪氏藏文与可画竹>(明)秦瀚 满地颠风玉两竿,肯因吹拂便疴残, 曾于台谏诏清节,又伴诗人共岁寒, 对峙如聸山穆穆,交加恍听珮珊珊, 吟诗不尽萧骚趣,只向湖州画里看. ------选自& ...

  • 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 苏轼不但文章和诗词写得好,而且书画都很出色.他和文同(字与可)是好朋友,文同也兼长绘画.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他的作画,不过是发泄 "怒气",自求陶醉,并没有什么目 ...

  • 邵明义(著名画家)----湖州竹派传承人“竹君子”

    邵明义,字竹甫,号清山居士. 人称"竹君子".湖州竹派传承人,画竹名家郑板桥一脉同宗.1984年生,祖籍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现为职业画家,中国墨竹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国际书画研究 ...

  • 湖州竹派(唐,宋时期)

    湖州竹派,中国画流派之一.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但无画迹传世.北宋文同.苏轼以画竹著于时.元丰元年(1078)文同奉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未到任,病故陈州(今河南淮阳):苏拭接任湖州 ...

  • 湖州竹派(元代)

    元代,画坛上文人墨戏成风,墨竹大家辈出,形成了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期.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顾安.李息斋父子都是画墨竹的高手. 赵孟頫,作为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卉.竹石,无所不能,画马尤 ...

  • 湖州竹派(明代)

    承前启后的明代墨竹画明代的宋克.王绂.夏昶等人,基本上是继承宋元人的画法. 宋克,字仲温,家长洲南宫里,自号南宫生.擅长草书,所画墨竹大都是细竹,擅长画丛篁,寸岗尺堑,布置稠密,而又带雨含烟,意境深远 ...

  • 湖州竹派(清代)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年少 ...

  • 湖州味道|巅峰时期的“湖州竹派”,朋友圈里都有谁?

    全文9310字,阅读约32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思苇 文同的竹,苏轼的文是湖州竹派的本质核心.湖州竹派在绘画风格上一脉相承,更注重观察和写生,表现手法上严谨和工整,是道与技.形与神. ...

  • 滑稽演员顾竹君真是全才 模仿唱的丁派沪剧 越剧 京剧 评弹

    滑稽演员顾竹君真是全才 模仿唱的丁派沪剧 越剧 京剧 评弹

  • 被遗忘的海派名家,人称“竹王”——申石伽

    原创一星半月夜2019-12-22 03:53:00 申石伽(1906-2001) 海派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 擅山水.梅.竹,其水墨.青绿,各有千秋.尤擅写竹,有"竹王"之美誉 ...

  • 中国粉竹第一人李明宇画竹二十年水墨开宗立派

    中国粉竹第一人李明宇画竹二十年水墨开宗立派.李明宇号京竹山人,研习墨竹多年,四岁就能画竹,被网友称为当代竹圣. 李明宇画竹粉彩用的恰到好处,粉色是财运,是桃花运,是吉祥,是祥和,是刚强中的柔美,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