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区历史成交记录不再显示,谁是最大的获益方?
成交价隐藏背后
谁是获益者
小区历史成交记录隐藏了,单日成交记录隐藏了,房子调价记录也隐藏了,这一系列操作后,谁获益了?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我们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是:明码标价。
所有商品,只要获得了销售许可证,销售价格是透明的,暂且不管价格有多大的水分。有了明码标价,大家买商品时,才能做对比,精挑细选,买到物美价格合适的商品。
即使是走俏的商品,被黄牛倒一手,价格也是明确的。前些年苹果手机火爆的时候,一票的黄牛党连夜排队去提前拿到手机,然后倒手卖掉。甚至买过也有大量的羊毛党留学生去排队,然后一台台手机汇集到大点的dealer手上,最终再汇集到更大的倒爷那里,销到中国。最终的销售价格,无非是在官方售价基础上加成多少,价格也是明确的。
但是二手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本身没有标准的价格参照体系。不像新房,可以有个备案价作为参考标准。没有哪个部门或者哪个个人,有足够的信用背书,可以给二手房标定价格。
二手房的价格体系,是在一笔笔的实际交易中,逐步夯实,建立起了价格参照系。一套套二手房的历史成交价格,就是二手房的明码标价。比如一个小区,有50套房子挂卖,单价都是10万,但是没有一套成交,这个10万,作为买家,心里就会底气不足。相反,一个小区10套房子挂牌单价11万,有50套房子成交价格或者10万,或者11万,这时候买家多半有底气买这批单价11万的房子。
隐藏后,买家获益了吗?显然没有。上峰约谈中介,要求隐藏成交记录的初衷,或许是为了抑制房价。但现在没有实际的历史成交记录了,买家失去了对市场的判断标准,无法断定以什么样的价格入手,有可能会买到更低价格的房子,也有可能会买到更高价格的房子。反正现在没有历史成交记录作为参考了,正话反话全靠中介的一张嘴。有的说房子800万成交,有的说750万成交,也有的说900万成交,所谓开局一张图,价格全靠编。泥沙俱下,买家自己去辨别信息真假去吧。
反过来说,房子卖家获益了吗?没有了历史成家价作为参考,卖家可以黯然销魂,挂个超低价,也可能挂个一飞冲天的价格,慢慢钓鱼。卖家也同样失去了参考坐标系,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同买家一样的选择困境。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获益方,一是相关部门,有了甩锅对象,还有所作为,采取了措施,面对上上峰问责的时候,至少有话说。另一个获益方,是中介机构。原先买、卖双方根据历史成交价格,大致自己可以估算下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出手购买。如今,买卖双方都要依靠中介,来获取价格信息。中介的作用,一下子放大很多,并且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间。举个例子,一套房子,因为价格不透明,可以让卖家挂牌500万,当给到买家的时候,可以报价550。然后想办法,把中间多收的金额转为自己的佣金。或者给个低价,把房子收下来,然后找到卖家,再高价卖出。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时间倒退15年,那会二手房交易的各种信息还比较闭塞的时候,这么操作的中介大把大把,通过这种方式赚钱的中介,也大把。
二手房交易市场,原先是卖家和买家进行价格博弈。如今,交易的对手双方都失去了参考坐标,博弈的对象,变成了中介。
数据资产
这些年,各个部门都在喊大数据。数据是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尤其在以历史成交价格作为参照坐标的二手房交易市场,历史成交价格也是很重要的资产。谁手上掌握了这些数据,作为独家垄断,不外泄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呼风唤雨。
最简单的,当卖家报出一个价格,中介完全可能以价格过高推脱,要求降价,否则不予挂牌显示。当买家没有历史成交价格作为参考,某一小区的中介,完全可以把小区挂牌房源先提高一大截,掩护某套房子出货,之后再下调价格。
一切都有可能。
二手房交易市场用了十几年时间,各种数据搬到了网上,谁都可以快速查询。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交易封闭、不透明,中介上下其手空间大的弊端。
如今,帝都人民的二手房交易,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