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范十足的春运,可以更温暖些吗?
一年中,哪条路走得最辛苦,或许春运首当其冲,从买票开始,到挤上火车,到一路站回家,或许还要碰到老天不给力,雨雪带来的滞留,但即使要经历如此的“人在囧途”,也总要“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相比于以往的春运,这两年来,春节回家的路已经不打“悲情牌”了,人们渐渐不再纠结于能否“走得了”,而舆论的风向也变成春运能否“走得更好”,因为漫长的回家路多了很多“智慧因子”。
比如,以往春运什么时候售票、售票高峰、列车晚点怎么查、车票丢失怎么补等,对于旅客来说是一种劳心事,现在这些需求完全用手机就能解决;今年,部分火车站开启了“刷脸进站”,在广州南站,16台自助检票进站口一字排开,持有蓝色磁介质车票和二代身份证的乘客都可以从这里自助检票进站,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至5秒,准确率可以达到99.6%;此外,在广州南站和深圳北站,机器人“小璐”成了站里的明星,它不但可以语音回答旅客有关列车时刻、购票信息、地点指引等问询,同时还可应旅客要求即兴表演机器人歌舞;北京站推出了“手机摇一摇”服务,有候车室导航、正晚点查询、遗失物品查找、呼叫轮椅服务和“小红帽”搬运等功能,比如点击候车室导航,软件会自动生成一条最优路径,指示乘客找到候车室;而在上海虹桥站,则新添了云屏机,方便旅客下载书籍阅读;在上海客运总站,有这样的现象,乘客边走边通过支付宝买汽车票,然后扫码进站。
因为“智慧”,春运已经不是铁路局一家的事了,“互联网+春运”向全行业开放,这其中,各家互联网公司也都使用了浑身解数。比如阿里巴巴,2014年,铁路12306将火车票查询系统与阿里云合作,日后,对售票系统的吐槽越来越少,很自然地展示了阿里云的实力。今年,支付宝成为了火车票售票时的支付工具,所有自动售票机和车站指定窗口均开通支付宝扫码支付业务,又一下子为支付宝带去了多少流量。
此前,对坐火车出行一直是排斥的,因为曾经在某一年的五一坐火车出行,因为售票系统出现问题,以至于自己和他人的座位重合,碰到此类情况的不止我一个,因此,车厢里活生生多了一倍的人,而不少原本买到坐票的旅客也只得硬站了大半宿。不过,这两年来,对火车的印象改变了很多,不仅候车环境好了,可以和机场媲美,而且购票、进站等非常方便,相较于飞机,火车的准点率要高,行程中更为自由,坐火车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当前,互联网与服务正加速融合,而这种融合正好切中了民众的痛点,也体现着“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电子身份认证、大数据计算等,也有利于让春运管理部门更全面地掌握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消费服务等真实情况。
不过,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点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此前本报报道的《春运火车票:加了价,也不一定抢得到》,调查了今年春运期间,售卖火车票的第三方平台推出的“有偿抢票”情况,大多数平台都利用捆绑销售保险、VIP套餐等说辞,加价售卖火车票,而且在页面上正大光明地表示“加价越高,抢到票的概率越大”。加到最高价,价格已经是火车票的三倍了。
此前,购买火车票,要么到线下售票点,要么到12306官网,有了第三方平台售票之后,我也觉得是件好事,碰到春运、黄金小长假等这样特殊的时刻,毕竟多了一个渠道,也就多了一份希望。不过,当看到购票的成功率是由加价的高低决定的,我的心突然凉了,这是在为旅客抢票还是在考验旅客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希望能在春节回家的旅客来说,或许会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虽然不能定论这样的生意是违法的,但就像有人说的,这是通过所谓的一点技术优势抢夺公共资源中的小利益,IT技术就如同学武术,没有武德,只有武艺。
如果说,以前春运的悲情是排队,是拥挤,那么现在春运的悲情则变成了利益。
是的,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春运也是一个市场,任何一个“黑科技”的进入,都有可能弥补一片空白,也因此而产生了一个个又一个个的“智慧之举”。“智慧之举”不仅需要实用性,更需要用人性也提升服务的温度,因为都说回家的路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