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焦虑背后的“低自尊”,才是大多数人难拾自信的根源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牛津大学认知行为疗法中心创始成员梅勒妮·芬内尔所写。低自尊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它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社交和工作,降低了生活幸福感,不得不学,不得不防。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低自尊的四个认知,分别是:低自尊的含义、健康的自尊、低自尊的影响和扭转低自尊惯性。

低自尊的含义』

“低自尊”不能简单理解成自卑,它体现的是相对较弱的自我认知。不管是观察外界,还是审视自己,我们的视角都比较自我,就像大家经常看到或用到的词: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或者自媒体,它们都是自我认知的产物。
在生活中,你会听到有些人说:“我做不到”“我不行的”“这件事我搞不定”,这些虽然是对具体事物的牢骚或埋怨,但体现的却是我们对自己的整体看法。这个跟认知无关,跟经验无关,只跟你如何看待自己有关。
之前,有个故事爆火网络,经理问新来的员工某个软件会不会用,新员工的回复是:“我可以学”。和前面的负面说法比起来,“我可以学”才是有健康自尊的体现。而这个故事的爆火,恰恰体现了大多数人的“低自尊”心态,故事给了他们力量,弥补了他们内心缺失的东西。因此,要想判断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状态,就看你对外界的评价是怎样的,以及你怎样看待挫折和困难,如果都是负面的,那就是低自尊的表现.

『健康的自尊』

不少人都会把自尊和自大混为一谈,认为自尊过了头,就会扭曲为自大,目空一切,非常狂妄。作者认为带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也是“低自尊”的表现,因为他看到的还是自尊的阴暗面。
如果一个人拥有比较健康的自尊,他的眼神是纯澈明亮的,看人的时候也不会带有各种奇怪的眼神和表情,眼睛里看到的也都是自己的长处和外界的美好。就像上面的案例,“我可以学”不是对自己缺点的视而不见,也不是过度膨胀的表现,而是接纳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改变。这四个字也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和包容,如果是“低自尊”的人,很可能眼里只剩环境对他的束缚,以及自己对环境的不适。
健康自尊的核心表现是“平衡的看法”。我们是会做错事、有弱点、会后悔,这些都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而健康的自尊则会让一个人在面对上述问题时,认为自己能修正、能提升、能重新出发。这才是我们能够感受生活美好的“心理前提”。

『低自尊的影响』

在低自尊状态下,你做什么都没有精气神,应付工作,随缘生活,缺少规划和目标。总之,它对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学业和工作上,受低自尊思维影响,你可能一直表现不好,缺乏干劲,回避挑战;也可能是一个刻板的完美主义者,为了避免失败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打击,无休无止地拼命工作。在社交中,低自尊者对批评和不赞同过度敏感,并寄希望于讨好他人来减少人际矛盾。他们甚至会牺牲自己的职场利益、情感原则来维护关系,在人际关系中非常被动。
就连在业余时间的休闲活动里,他们也会受到低自尊的影响。他们很少玩竞技性游戏,因为这类活动有可能受到别人的评判,他们能回避就回避。
上述还只是简单的三个场景,但低自尊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就已经非常明显了。如果不能及时察觉自己的低自尊行为,尽快纠正,它对我们一生都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

 ④

『扭转低自尊惯性』

低自尊不是天生的,它是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不断被一系列情景强化形成的。在学校,得98分的学生,其懊悔和自责程度不低于得59分的;在社会上,月薪五万的人,其焦虑和急躁程度不比月薪五千的轻多少,甚至可能心理负担更重。低自尊是自我要求、外界要求、社会评价共同挤压后的产物。
因此,想要扭转低自尊的惯性,首先要找到激发自己低自尊的场景。也就是说我们要留意自己在怎样的情境下,你的心里或者言语中出现了负面评价。你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异样,比如心跳加快、屏住呼吸、心理波动大等,通过这些信号确定自己的低自尊表现。
最后你要做的就是,找到替代性情景或替代性看法。比如和上司现场沟通容易诱发你的低自尊思维,可替代的情景是通过发工作邮件、工作群汇报来减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再通过团建、聚餐等情景减少对上司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而替代性看法是,用工作思维替代级别思维,明确你的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在上司的指引下,能更快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这样也能减少上下级的心理差距。
总结一下,你有低自尊的思维习惯吗?借助今天的内容做个自我审视吧。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失常表现、局促情绪和自我否定,都是低自尊在作怪。借助替代性情景和替代性看法扭转这种心理惯性,你才能收获幸福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