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遗传与分子病理诊断学习班》在复旦大学举行

(按专家授课先后顺序排序)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荣誉教授

国际病理协会中国部 副主席

朱雄增  教授

骨和软组织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

▲ 原二军大长海医院病理科 主任

上海市病理学会 名誉主任委员

朱明华  教授

液态活检的应用及前景

▲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病理学专科委员会 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 主任

朱虹光  教授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 主任

王朝夫  教授

分子检测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诊断中应用

▲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教授

曾瑄   教授

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及简介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院长

卢大儒  教授

基因检测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田卫东  教授

基于全外显组测序诊断孟德尔疾病

的生物信息学辅助工具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副主任

应建明  教授

肺癌分子检测策略

▲ 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 博士

杨功达

寻找圣杯的路上,液体活检还要走多远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副主任

周晓燕  教授

分子病理在淋巴瘤诊治中的的应用

▲ 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 · 仁胜分子病理医生集团  首席专家

赖仁胜  教授

淋巴瘤分子病理系统数据的软件报告

▲  第二军医大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  主任医师

倪灿荣  教授

FISH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 同济大学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

王军臣  教授

分子病理诊断应用进展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焕章  教授

基因检测与诊断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员

王永明  教授

基因编辑技术原理及应用

分子病理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分型、预后判断、治疗选择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病理诊断基于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等“宏观”和“亚微观”指标进行的分类方法,在分子病理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017年6月8日-11日,由上海遗传学会、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国家级学分继续教育项目《遗传和分子病理诊断学习班》在复旦大学蔡冠深报告厅举行。来自国内一线知名的临床病理专家、肿瘤学专家和生物技术专家围绕亚专科分子病理诊断、基因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子病理实验室质评及管理等内容进行专业授课,学习班聚焦精准医学时代分子病理诊断技术领域的重点、热点、焦点与难点,为全国临床病理及临床分子生物技术同行搭建了一个专业化的交流、学习平台,以加深协作、共享资讯、增进共识。

本次培训班涉及骨与软组织肿瘤、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肺癌、淋巴瘤等方向,分析了分子病理在以上肿瘤中的筛查、诊断、用药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在分子病理技术手段方面,不仅介绍了临床成熟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应用与拓展,还重点分享了基因检测前沿技术,包括液体活检应用于肿瘤早期筛查、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原理与应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检测标准、生物信息分析工具开发等,也从基因检测行业的规范化角度,借助国外已有的指南,结合国内病理实验室现状,介绍了目前国内已经实施的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内容、标准与流程。

此次培训班整合了传统组织病理、现代分子病理、数字病理的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科研为出发点,涵盖分子病理检测的热点与难点,对分子病理诊断系统细节和大局进行深入思考、展望,落脚于使学员在病理学领域临床诊断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归纳、梳理和提升,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本次学习班学员在经过闭卷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后获得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