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犹豫!中国终将进入巨型星座时代
图源:Pixabay
30秒快读
1 |
中国向国际电联提出低轨巨型星座申报,这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低轨星座的方案,一个时代开启,一个属于巨型星座的时代。 |
2 |
目前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中国的低轨巨型星座已在暗中筹备,甚至有证券分析师明确表示,中国的巨型星座规划应在万颗以上。 |
9月28日,一则重磅消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小火箭”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时代来临!中国低轨巨型星座国际申报开启》的文章,独家披露,中国向国际电联提出低轨巨型星座申报,这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低轨星座的方案。
这意味着,中国终于进入低轨巨型星座时代。作者是创始人邢强是国内著名航空航天专家。文章中提到,从邢强第一次正式提交中国低轨巨型星座建设建议,到中国正式提交方案,经历了五年。
五年中,全球低轨太空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尤其是近两年,提出星座建设的公司越来越多,除了Space X和OneWeb,还有亚马逊的柯伊伯星座(Kuiper)计划,该计划将发射3236颗卫星。
图源:Pixabay
频谱是太空里的稀缺资源。2019年11月20日,国际电联通过新版低轨卫星通信频段分配方案,采用先发先得原则,只要7年内发射一颗卫星并在随后7年内将申请的卫星数量全部发射完成,便可以占用相应频段。这意味着,谁先将卫星送上天空,谁便在太空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前中国发射的卫星大多是同步轨道静止卫星,距离地球3.6万公里左右,或者在距离地球2万公里左右的中远轨道也有不少卫星,而距离地球500-2000公里的低轨卫星并不多。
《时代来临!中国低轨巨型星座国际申报开启》提到,截至目前,中国在轨卫星有368颗,位列全球第二,但全球第一的美国在轨卫星有1494颗,是中国的4倍,其中仅Space X的星链便有715颗。
图源:网络
关于中国要建设低轨巨型星座的消息一直甚嚣尘上,尤其是今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明确列入新基建名单,被业内看作是星座启动的前兆。但关于具体时间节点和方案,业内一直讳莫如深。
本报连续关注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尽管具体组网方式未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中国的低轨巨型星座已在暗中筹备,甚至有证券分析师明确表示,中国的巨型星座规划应在万颗以上。
“小火箭”这篇文章里,明确阐释了中国申报星座的方案和卫星数量,但可惜的是,数小时之后,这篇文章悄然下架。
“火箭”还没进入二级加速阶段便熄火了,原因自然不是因为真实性。事实上,我们从其他渠道侧面印证了文中的数据。
不管怎样,中国终将进入低轨巨型星座时代。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中国不可能错过这波“太空竞赛”。
美英正通过两家民营公司抢占赛道,而中国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
以Space X为例,其从卫星生产到火箭发射,乃至航天器,都已基本进入成熟期,Oneweb今年初还在破产边缘,后来却成为英国政府和印度电信运营商巴蒂的“宠儿”,受宠的原因是因为创始团队有着对卫星生产和网络运营的丰富经验。
图源:Oneweb
中国虽然也有几支国家队,但毕竟力量较为分散,受资本和技术所限,在当下,还不具有明确的商业路线。
因此,在可想象的空间内,中国的低轨巨型星座,应该是像中国铁塔那样,由不同国家队共同出资成立,但独立运营,必要时刻,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或者IPO的方式筹资,集中国航天和通信产业之力,以最快的速度打破技术和能力瓶颈。
当然,中国也已经有发展多年的民营航天企业,它们拥有许多宝贵的航天人才,从目前来看,这些民营企业的定位更像是国家队的后勤部队,负责产业链的上下游,或像九天那样成立卫星工厂,批量生产卫星,或像千寻那样,提供基于卫星的落地服务,让市场反哺技术。
留给中国卫星互联网的时间不多了。马斯克生产和发射卫星的速度越来越快,Space X即将成为提供全球上网服务的电信运营商。
图源:starwalk.space
如果说,这些“人造星星”变成头顶可见的星空已是不可逆转的未来,那么中国的“星星”一定要在其中。
作者/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Pixabay、Oneweb、starwalk.space、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为中国卫星互联网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