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现实、残酷市场,濒危剧种该如何发展

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形成良性的戏曲文化生态,还要依靠各剧种的积极自救。很多剧种试图复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奇迹”,但傅谨认为,从现阶段的戏曲生态等因素综合考量,“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做法不具有普遍意义。濒危剧种要做的,只能是以继承传统为主的守正创新。“比如新昌调腔的做法就是重新挖掘传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干唱’'帮腔’'叠板’等古代戏剧唱腔的特点,还先后创排、复排优秀传统剧目和调腔经典古戏折子戏。现在新昌调腔非常受江浙沪一带白领的喜欢。”

为促进濒危剧种的传承与保护,陈鹏在山东工作时对菏泽市地方戏艺术剧院提出了“依团代传”的概念,依附专业戏曲剧团保护大弦子剧种。“2020年百戏盛典的演出中就有相当数量的是采取'依团代传’——一个弱小剧种依附在一个有能力的、艺术相近的专业剧团,进行剧种的传承。山西芮城县蒲剧线腔艺术研究所平时演出能演4个剧种:蒲剧、线腔、扬高戏、眉户戏。他们还能演曲艺节目,平时演出就是根据观众的需要自由转换。国有院团应采取整体帮扶、'以团带班’及'依团代传’、联合发展等方式,把自己体弱的亲人带好,把自己的家人守护好。”

对于稀有剧种的传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有着成功的探索:“为什么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近年来多次组织稀有剧种到郑州、北京展演,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演出?大剧种都是从小剧种过来的,哪一个剧种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通过到省会、北京演出,让古老的传统戏曲与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直播相结合,不断拓宽传统戏曲传承传播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想办法保住这个剧种,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剧种。豫剧过去也是小剧种,后来经过樊粹庭、常香玉、陈素真等艺术家把豫剧改良规范,并在一代代艺术大家的全国巡演、传播中,影响力不断增强,观众一步步增多,就逐渐成为大剧种了。”

据李树建介绍,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曾于2017年在河南郑州和北京举办了“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活动,并于当年底发起《唱响新时代——2018首届戏曲稀有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通过前期开展的稀有剧种“寻找”活动,历时3个月寻找,足迹踏遍新疆、云南、陕西、山西、安徽、河南、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寻找到了道情、四平调、皮影戏、丝弦戏、章哈小戏、汉调二黄、桄桄腔、二夹弦、大弦戏、落腔、枣梆、坠剧、嗨子戏等108个稀有剧种和稀有剧种传承人,并在郑州集中亮相。京豫多家单位联合,共同助力稀有剧种的发展传承。同时组织30家直播平台组成了一个超50家媒体的宣传矩阵、15个小时的全网直播。运用年轻化的网络直播平台,邀请众多的网络达人现场直播,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