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画魂潘玉良先生小传

文/@骚客赏画记

骚客赏画记以为潘先生的艺术就是他自己心酸一世的写照。

潘玉良先生旧照

潘先生毕业于上海美专,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又考入里昂国立美专、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以及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办展,后出任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1937年他再度赴法,此后潘先生就没有再回国,直至1977年客死他乡。先生在晚年枕头下时常放着一份简短的家信,封面写道:“这是我的家信,如果我死了,烦朋友们将这封信寄给小孙潘忠玉留作纪念。中国,安庆市,郭家桥41号。”

先生自画像

先生自画像

先生自画像

先生自画像

先生自画像

潘玉良晚年凄凉,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心酸,他已经准备迎接生命最后的馈赠,即死亡的安息。我们有理由相信先生彼时心境是非常平和的,从一个青楼女子到小妾再到名满天下的画家,再到巴黎寂寂无名的艺术家,我相信先生最满意的时光还是在巴黎的求学时光以及晚年在巴黎清净的生活。非不如此,则不能理解潘玉良的艺术,不能理解他艺术中的巨大的自我关注与隐约不绝的乡愁。

女子全身像

潘玉良先生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早年父母双亡,命途多舛的他年仅13岁就被赌棍舅父贱卖到了青楼当打杂的丫头。但是青楼岂是他一生的归宿?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潘赞化。于是成了他的妾。陈独秀为他们证婚。

从此先生改名潘玉良。

上海美专不接受一个青楼出身的女子,不打算录取他。最终是刘海粟力排众议录取了潘玉。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对他的身世议论纷纷。

还是陈独秀较为敏锐,他认为当时的上海美专并非艺术苗子潘玉良的沃土。于是潘玉良辗转到法国求学。他的才华开始得到西欧的认可,并于1926年她的作品获得大名鼎鼎的罗马金奖,这是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潘玉良先生在画展旧照

徐悲鸿评价潘先生,说:“夫穷奇履险,以探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决不能者也……士大夫无得,而得于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此亦绝非溢美之词。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猫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静物画

潘玉良:静物画

此后走马上任,赴上海美专和中央大学任教。但流言四起不绝于耳,先生不断遭受攻奸,这些遭受不仅仅来自于群体的偏见,更有潘赞化先生原配的嫌隙。于是,恐怕是又想起来陈独秀早年的话,先生于1937年第二次赴法,彼时之心境发生了何等的变化恐怕没人能知道。但他这一走就再也不曾回国。

虽天涯两端,先生与夫君潘赞化的爱情却长绵不绝,令人动容耳,可谓十年茫茫,生死两地,不思量,自难忘耳。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男女情,更兼伯牙、子期之情义。

先生生前荣誉不断,西欧诸公国对他赞誉有加,其画作多有藏于卢浮宫者,大有令法王宫殿蓬荜生辉之感。然他所心系者乃家国也,心境孤傲如他无有出其右者。于是乎在巴黎他自称“三不女人”,其一曰不谈恋爱,乃以明心志与夫君潘赞化之恒久的情义;其二曰不入外国国籍,实乃心系家园;其三曰不依附画廊,乃心性使然也。后世尊先生为一代画魂,确乎不枉他一世艺术人生。


@骚客赏画记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