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廷玉做事智慧:给领导出主意,不替领导拿主意

《雍正王朝》中谁最聪明?不管你怎么想,我只佩服张廷玉。张廷玉的智商,可谓深不可测。剧中有一个镜头:康熙正在上书房与阁臣商量事情,突然御医凌国康来了,康熙急忙问:“四阿哥到底得的什么病?”

凌国康跪在那里,恭恭敬敬地答道:“回皇上,四阿哥得的是伤寒。”

康熙明显大吃一惊:“伤寒呐?要紧吗?”然后让凌国康起来回话。

凌国康站起来,回答说:“回皇上,好好将息,不会有事,但至少要卧床休息一个月。”

康熙“哦”了一声,说道:“知道了,你跪安吧。”看得出来,康熙非常失望。那眼神很复杂,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

当时康熙肯定在想:“昨天还好好的呢,怎么突然就病了,老四没忽悠我吧?”真被他猜对了,四阿哥胤禛确实在装病。

原来,康熙想让老四胤禛清理刑部冤狱,胤禛心明眼亮,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这件事牵涉太子,太复杂了。深挖,太子难辞其咎,不挖,自己难以交差。这差事是费力不讨好,于是,就使了一个小手段,玩了一出冰火两重天,自己把自己弄病了。

雍正的成功告诉我们:男人,就得对自己狠一点!

老四病了,办不了差了,康熙轻轻叹口气,然后对侍立一侧的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说道:“看来只有让胤禩(八阿哥)去干了。”

佟国维和八阿哥胤禩早就串通一气,巴不得胤禩接了差事,马上顺竿爬:“八阿哥胤祀处事谨慎,而且待人宽厚,叫他清理冤狱,也是适当人选。”说得多好听。

上书房二把手马齐没什么主意,一切听首席大臣佟国维的。佟国维说完,瞄了一眼马齐,俩人对了一下眼神,心照不宣,马齐赶紧说:“奴才也认为八阿哥堪当此任。”

康熙没表态,转身问张廷玉:“衡臣,你的看法呢?”

没想到,张廷玉竟然说:“臣以为,刑部的事错综复杂,只派八阿哥一人前去,恐怕难胜繁剧。”意思就是说,刑部这个事太复杂,太繁琐了,八阿哥一个人行吗?别累坏了,还是派个帮手吧。

康熙多聪明,马上心领神会,立刻说:“胤禛本来就想让胤祥一块去办这个事,那就派胤祥协助胤祀会同办案吧。”

张廷玉说:“皇上圣明。”

纵览《雍正王朝》,康熙和雍正为什么那么器重张廷玉,就这一件事,足见张廷玉处事多么老道。清理刑部冤狱,必然对太子不利,张廷玉深知其中利害。老八想揽下这个差事,佟国维上蹿下跳,无非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把太子扳倒。

太子能不能倒台,关键在康熙的态度!这一点,张廷玉心知肚明,这也是他比佟国维、马齐、胤禩聪明之处。“刑部换囚”事发,虽然康熙雷霆震怒,也言词激烈要一查到底,但是,能不能废掉太子,并没到火到猪头烂的地步,一切还是未知数,所以,此时站队为时过早。

佟国维和马齐极力称赞八阿哥,康熙不置可否,反而征求自己的意见,张廷玉马上明白:这件事交给胤禩一个人去办,康熙不放心。为什么不放心?担心他别有用心,要把太子置于死地。倒是,康熙又不能明确表示对老八的怀疑,征求张廷玉的意见,就是希望张给自己出个主意。

领导把球踢过来了,张廷玉肯定不能唯佟国维马首是瞻!但是,这球很难接。如果明确反对,必然得罪老八一党,张廷玉没那么傻!所以,他说“恐怕难胜繁剧。”意思是,工作量太大了,我担心八爷吃不消,最好给他安排个副手。以关心的名义,巧妙地给老八掺沙子,高不高?

康熙很聪明,立刻给八阿哥安排老十三做帮手。俩人一唱一和,堪称绝配。这就是张廷玉的高明之处,如果自己直接提出来,那是给老八添堵,老八势必与自己为敌,那就是引火烧身了。所以,自己只能巧妙提醒领导,而不能替领导做主。

那么,这个剧情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有些事,你可以看破,但不能说破;有些人,你可以看清,但不能划清。如果总是口无遮拦,必然有人让你彻底闭嘴。

二,做人要圆润,但是不能圆滑。圆滑是躲,是一种小聪明,容易被人一眼看穿。圆润是出主意,是做事智慧。

三,聪明的下属,既给领导解决麻烦,还不能给自己惹来麻烦。给领导分忧解难,这是工作能力;让自己

远离危险,这是人生智慧。

四,与领导言,点到即可。在领导面前,千万不可卖弄聪明,如果事事你都比领导看得清、做得对、想得远,必然引起领导猜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