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伤医事件想到了弃医从文的大家

惊悉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界知名专家学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陈仲伟主任惨遭伤害,全国广大口腔工作者无不感到震惊与痛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官方消息:5月5日下午17时20分许,刚刚办完退休手续的我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仲伟被一持刀歹徒砍成重伤。截至凌晨4点,陈仲伟主任转送ICU,但尚未脱离危险。后经警方证实,犯罪嫌疑人已自行坠楼身亡。据了解,伤人者有精神病史纪录,但并未找到凶手25年前就诊记录和其精神病史的诊断佐证。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强烈谴责暴力伤医事件,并强调对一切暴力伤医事件“零容忍”。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暴力伤医事件此起彼伏,这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新闻见诸媒体后的,各种评论,看完让医者更加伤心、寒心、失望。医患关系的对立,何时是个头呢?

这让我想起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定义医生的作用:“我们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在排队,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时不时的把人从队伍里拎出来往后面排排,当然,有的实在拎不动的也只能随他了!有时候把他拎到后面还得挨顿揍!谩骂、侮辱、殴打医生者都是准备插队的!”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深深的为当下的医患关系感到担忧。医患本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医学便就有了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一门现代自然科学。从传统的东方医学到现代高端的西方医学,有了明显的科技进步与质的飞跃。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无法破解的医学难题,我们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以此同时,我们现在的疾病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还经常伴有心理的疾病,社会的疾病,这些不是一个医生能够解决的问题。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告诉人们,有时去治愈说明了不管医学技术多么进步,不管人们花费了多少金钱,人类仍然会生病和死亡,因为医学不能治愈每一个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对此,医生要明白,病人也要理解,不能对医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伤医、辱医等事件的频发,医学界出现了医生转行热,“医生荒”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调查,八成医生或有转行的念头。大批医生萌生转行想法固然是目前国内医疗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这也反映出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弊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也曾经有些人,放弃了医生这一“初始职业”,涉足其他领域并终有成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大家”曾弃医转行。

鲁迅弃医从文,为了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

说起“弃医从文”,最著名的当属鲁迅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本来是留学日本学医的,因为见识到中国人对敌人残害自己同胞的麻木 ,觉得中国人最需要医治的是精神而不是肉体。鲁迅的心灵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跟黑暗的社会现实较劲,用手中的笔唤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灵。鲁迅先生就是拿起了如橼巨笔做武器,写出了一堆洪钟大吕似的文章,于是有了一代杰出文豪的诞生;有了《呐喊》,有了《彷徨》;有了《狂人日记》,有了《阿Q正传》。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在语文课本上已经被刻画的很深刻了。留学日本期间,一群中国人麻木欣赏同胞被残害的幻灯图的场面令他深感震惊,也刺激着他毅然做出用文章唤醒国人麻木灵魂的决定,从而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改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先生不只是“中国的脊梁”,更是“民族魂”,光这两项称呼就无愧于其作为一代文豪和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的身份了。鲁迅先生的革命不同于简单的社会暴力革命,却能将杂文和小说像匕首一样,直接插入社会罪恶的心脏,唤醒麻木了几千年的国人,这更是一种伟大意义上的里程碑似的革命!诸葛亮对子孙说过一句话:“不为名相,便为良医”;清朝一代医学宗师黄元御也曾言“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名相”治国,“良医”治人。鲁迅等应该算是在思想上革命,从思想治人。

郭沫若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当年和鲁迅一样学习医科。也曾留学日本,并获医学学士学位,但是在日本读医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并逐渐将精力的重心转移到文学创作和翻译上来。由于青年时期患肠伤寒而造成两耳重听所带来的生理上的限制,更由于“五四”运动给整个中华民族所带来的觉醒,促使他下定决心决心弃医从文。他对朋友说:“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的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

古今中外,医生都是社会上少数受教育程度高,艺术修养深,眼界开阔,同时和社会各阶层接触密切的人,因此既不乏创作的源泉与冲动,也具备将这一切转化为优秀的能力。学医的人本身从选择这一职业的那一天开始,就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要求学医者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和冷静的思维判断能力,对病人细致的观察、对疾病全程变化的敏锐触觉和全局掌控。这些,都可使学医者在将胸中感受转化成文字的过程水到渠成。当下的恶劣医患关系,也许还是会促使更多的人放弃医疗的初始职业,从文,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

相关推荐

  • 医学人文,让医生懂病,更懂人

    文丨雪峰 · 主播丨涂山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法宝,即药物.手术刀和语言.前两者象征医学技术,后者是医学人文的隐喻.整体的医学是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统一,二者不可偏废其一,犹如人有两条腿才能行走在大地 ...

  • 中医,每个国人都应举起的一柄利剑!

    是时候举起中医这柄利剑了! 看过雪小禅的一篇文章<菩萨为什么低眉?>,忖思久久. 菩萨保佑,保佑健康,保佑平安,保佑婚姻,保佑事业--世上无数人在说着这些话,却不知道菩萨也有她的难处. 文 ...

  • 『大家杂谈』医者之职需要尊重

    医者之职需要尊重 文/黄明珠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意欲用笔来拯救国人的灵魂,从而去拯救一个民族.他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健康的灵魂,纵使有再健康的体魄也无济于事.鲁迅的笔 ...

  • 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做一名医生么?

    这几天,全国都在哀悼一名医者. 2018年7月12日上午,天津市武警某医院发生一起极其恶劣的袭医事件.该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军艳在门诊出诊时被3名歹徒无故袭击.赵军艳奋起反抗,与歹徒搏斗,身中数刀倒在 ...

  • 随笔||也说医生价值观

    也说医生价值观 医生是个古老的职业,有了人类就有了病痛和苦难,因此也就有了医生这个行当.医学起源于蒙昧时代的巫医,从简单粗糙的草药.砭石治疗.甚至是有迷信色彩的符咒.气功.降神附体.祈祷疗法等,发展到 ...

  • 医者不能胸怀大局,只能为小医

    顾老师说,医者不能胸怀大局,只能为小医.不谦真人大为赞同顾老师的看法. 医者欲望太强,就会以治病救人之名,就会以道德之名,绑架社会,危害社会.在我国数千年朝政史中,医生并不占据朝政要职,因为历史当局者 ...

  • 为什么罚得越重,伤医事件越层出不穷?

    文/猪猪女孩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2018年10月12日,"北大医院3位医生遭患者家属殴打"事件引起各方关注. 经警方调查工作,认定案件事实如下: 产妇孙某(女,44岁)在北大医 ...

  • 吴帅:中国医疗界的暴戾之气从何而来?(对1月4起伤医事件的独家深度分析)

    湖南娄底村医9岁儿子被暴徒砍杀50多刀,浙江一院遭遇爆炸物和刀具袭击,江西吉水人民医院胡淑云医生被匕首刺死.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岁医生曾红梅被注射器刺伤颈部.   1月,4起伤医事件,令人目瞪 ...

  • 小妖|面对伤医事件,我无法化悲痛为力量!

    虽然心里千百遍破口大骂艹他祖宗十八代,但我本来还是打算保持沉默的.因为,说什么都没用.但是,看到很多同行纷纷转发刚出台的一项法律,表现出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的奔走相告状,就忍不住了. 每每见到这样的新 ...

  • 震惊!抗疫期间又现伤医事件,一女医生被刀捅伤!丨医法汇

    <本文系医法汇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昨晚(3月21日)人民日报微博消息, 2020年3月19日中午12时45分许,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主治医师汤某在为患者王某某做透析准备时,患者 ...

  • 【伤医事件有感 ​】/ 笑看风云

    伤医事件有感 作者 / 笑看风云 1. 伤医事件有感 全国人民正在为 武汉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医护人员揪心时 京都朝阳医院噩耗传 陶勇主任医师被砍重伤 一位风华正茂的白衣天使 中国医学 眼科界的中流砥柱 ...

  • 他弃医从艺却卖不掉画,他数学很差却到银行谋生,最后他靠什么到达人生的巅峰?

    " 我是小克勒,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每个月在"克勒门"里听故事,挖掘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城市记忆,发现那些能点亮明天的都市亮点. 爱上海,爱生活,爱艺术,关注"克勒 ...

  • 臀部注射伤到患儿神经 买了医责险保险公司却拒赔

    千日打柴一日烧,这句话用来形容医院医生遭遇巨额赔偿的处境,再贴切不过.理论上,医责险可以很好地为医院医生分担这一风险.可下面这个村卫生室购买了医责险,遭遇医疗事故,保险公司却拒绝理赔,法院一审竟也支持 ...

  • 出生医学世家的王牌飞行员,第二故乡居然是中国,为何弃医从武

    中国有句老话:"时势造英雄",而二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确实诞生了不少英雄.德国的空战王牌,埃里希哈特曼就是其中之一. 二战的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德国军中却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其 ...

  • “弃医从文”四误读

    <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此变化就是常说的"弃医从文".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