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与欲望

发布时间:2020-12-09 

试着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谈谈欲望(desire)和愿望(would like)这两个看似高度相似但又实则不同的概念。

先说说两者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跟需要有关,只是有些时候因为这些需要无法或不可能得到满足,于是个体会启用防御机制,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这些需要的存在,从而减轻因满足的失败而带来的让人不舒服的挫败感。

再重点谈谈两者的不同。

首先,欲望和愿望在动力性的起源上不同。

法国心理学家Jacques Lacan认为“欲望诞生在需要和请求的断裂中”,他同时指出,欲望既不归结于请求,也非等同于需要,是在人的生命早期客体爱被剥夺时在潜意识深处生长出来的东西。

我认为这个东西就是潜意识里强大的本能冲动,对于欲望者而言,他们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运用着——从外部世界里去寻求弥补内心缺失的东西。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导致了欲望者与现实世界的脱离,他们的需要都是基于本能的生、死、性和自恋等的最原始动机。

比如某人已经拥有了堆积如山的财富,但却依然不惜牺牲自己,不惜伤害别人,不惜危害社会,总之不惜一切代价地继续堆积更大的和更多的金山时,我们要考虑这很可能就是“欲望”使然。

其潜意识里原始的本能很可能是这人的安全感严重不足——他(或她)活不下去了,通过从外部世界索取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多少财富才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行为来满足幻想中的对安全感的需要。

顺提一句,对于整天都在追求财务自由的人士来说,某天当你的安全感回来的时候财务自然就自由了,而跟你实际拥有了多少钱才能获得自由基本无关。

愿望,也常常称作意愿,在根本上是跟现实相关的需要。愿望者立足于真实的现实,明白自己的现实的需要,不在幻想中冲动,是真正的就事论事。

Freud认为:“欲望不仅可以决定被感知和回忆的东西,还能构成回忆本身,并与现实混淆。”

也就是说,记忆也常常为欲望服务,并被用来自欺欺人地否认现实和满足幻想。

欲望者妄图通过做某事来摆脱恐惧、焦虑等难以忍受的情绪以求得安全感,而他们并不一定喜爱所做之事;愿望者内心是安全的,他们做某事时更多是因为喜欢这事和享受这事。

其次,欲望和愿望在强度的感受上是不同的。

前面也讲到,欲望跟本能的满足密切相关,所以欲望显现出更强烈的原始需要。欲望者的力必多投注是巨大的、猛烈的,人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达成欲望的满足。

这些由欲望引发的强烈内心力量很难被压抑,在动力学的临床上就会表现出纷繁复杂的防御群,其中有不少是较低级和原始的防御机制。

比如当一个学生面临考试成绩如果不好就会遭受严重的、甚至是难以承受的虐待压力时,想要考好——无疑就是变成了欲望,而非愿望——欲望之下的恐惧指向本能——没有选择,考不好诱发出的死亡焦虑。

愿望,既然是针对现实层面的需要,于是对于愿望未能达成而导致的挫败感不至于太过强烈而无法承受,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害怕,因而也就无需防御,至少无需启动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原始防御机制。

试想,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得好与不好跟死亡焦虑没有关系,也即考出任何成绩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而这个学生还在孜孜不倦地沉浸于学习之中时,我们才有理由相信他是真正热爱学习这件事情的,而不是用学习和考试来欲求摆脱恐惧,他的愿望是考好,而非欲望。

在此不难看出,愿望未能达成让人失望,而欲望未能满足让人绝望。

最后,聊聊欲望和愿望的应对方式上的不同。

前文说到两者的运作机制和带给人的感受都不同,相应的反应也就不一样了。

愿望者因为喜爱而从事某事,他们享受其中的一种方式是想把这事做得更好,他们可以接受任何做得不好的结果而不为此恐惧。

欲望者则不同,他们内心中有未被修复的创伤,这些创伤以强烈的焦虑、恐惧、羞耻、被迫害等情绪被个体感受到。

欲望者所做之事通常只是在摆脱或回避那些痛苦的感受,因为太过痛苦,他们不敢触及真实的自己,他们的思考功能遭到损坏,于是不得不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难以自拔。

所以,当遭遇挫败时,对欲望者来说是毁灭性的绝望。当欲望者在寻求满足时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当满足失败时他们又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破坏,甚至想摧毁整个世界。

因为欲望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为诱惑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欲望和诱惑更像是一对无法分割的孪生体,彼此促进,彼此滋养,我们也不难发现充满欲望的个体也总是用诱惑的方式对待他人,以实现潜意识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模式。

欲望是潜藏在无意识深处的童年创伤的衍生物,是爱的缺失的附产品,正如Jacques Lacan所讲:“欲望是被述说出来的,而正是这一点,它是不可被述说的。

只有当那些深埋多年的创伤被感知和理解之后,基于幻想的欲望才可能被缓解。

英国心理学家Wilfred Bion更是奉劝心理治疗师们在咨询室里尽可能地摒弃自己的“记忆与欲望(no memories and desires)”,他认为只有如此才可能感受到当下的真实。

区分欲望与愿望有助于我们理清幻想与现实,这些区分或许会让人看见生活中更多的不一样。

文:马晓波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