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就想吃这包子!咬一口鲜嫩多汁,喷香诱人,香到连邻居都来抢~

大雪过后这天越来越冷,对于美食博主的室长来说,现在起早做早餐也是变得越发的困难。

不过好在,室长楼下就有家包子铺。每次上班前吃一口热乎乎的包子,烫嘴又绵软,酱香又浓郁,一个包子下肚,又饱又暖,整个人瞬间有了对抗寒冷的元气!

包子也可以说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啦,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大城市还是小乡镇都随处可见各种包子铺。

包子这种即吃即取、永远热乎的食物,也是咱们中国人万万割舍不掉的美食。但是吃粉们知道吗,现在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包子,最开始可是皇家馈赠的食物。

普通的包子却有着“不普通的”身世
说到包子的身世,对于吃粉们来说,它的前身可是咱们熟到不能在熟的“老朋友”——馒头!
《释名》曾记“汉有蒸饼”。那个时候,基本将面食统称为“饼”,蒸出的面食就是蒸饼,虽类似馒头,确无馒头之名。再往后,到了唐代《清异录》里曾记“玉尖面”,即为馒头。

到了宋代,真正的“包子”开始出现。当时宋朝人还是称包子为馒头,只是当时的馒头是有肉馅的,其中“太学馒头”可是包子最为荣光的名字了。

北宋仁宗年间,有一次,宋仁宗赵祯去太学视察,正巧,太学的食堂菜谱上写着当日吃馒头(带馅的肉包子)。宋仁宗和太学的师生们一起吃了这种“馒头”,非常满意地说:“以此(带肉馅的馒头)养士,可无愧矣!

从此廷试完事后,皇帝往往也会赏赐士人们“太学馒头一枚,羊肉泡饭一盏”,可见太学馒头地位之尊崇。

南北包子各不同,看看你吃过哪种
都说南北差异大,这点在包子上也是略有体现。南方和北方的包子就像同源的两支派别,不尽相同却各有千秋。
今天室长就给大家盘点4种南北两地的特色包子,看看你们都吃过哪种。
天津:不止狗不理,这包子值得尝尝

天津最出名的包子莫过于狗不理了,但是对于本地人来说,狗不理还不如家门口包子铺的实惠呢~

对于爱吃包子的天津人来说,包子的种类可谓是千变万化,什么肉皮包、素包、羊肉包、十八道褶····数都数不过来。在这里室长想给大家安利下天津的鸭油包。
包如其名,鸭油包就是在调制馅料的时候加入了鸭油,将烤鸭时滴露的油脂,混在肉馅中一起包入包子,炼好的鸭油正好祛除了鸭的腥气,味道更加清香。
这包子一掰开,鸭油直流,一口咬下去油汤四溢,馅料饱满,非常味美~
山东:排骨馅包子,又大又实在
山东的包子就跟山东人的性格一样,厚道且实诚。在包子里,芸豆是切段的,白菜是切片的,猪肉是切块的……一掰开,馅都往外掉。
一般说到山东的肉包子大多数人会想到白菜猪肉馅的包子,但是室长觉得最有特色还是要数山东排骨包子了。
精选的猪肋排,剁成小块,配上白菜或者豆角一起做馅,蒸出来的包子甭提多香啦~
排骨的原汁原味让人回味无穷,吃起来鲜而不腻、汤汁饱满,只要吃过一回保证一辈子都不会忘。
上海:心急吃不了生煎包,烫嘴却停不下来

生煎包可是去上海旅行必吃的包子。新鲜出炉的生煎,外皮底部被煎得金黄焦脆,面皮松软弹牙;上半部撒上芝麻香葱,闻着焦香扑鼻,咬一口紧实的肉馅溢出鲜嫩的肉汁,一时间肉香、葱香、芝麻香在口中弥漫,这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美食家蔡澜先生,他曾这么描述吃生煎时的感受:“包子的块头很大,有香港叉烧包的大小,一口咬了,汁喷出,从来没吃过那么多汤的,皮非常脆,不会被浸的发软,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生煎的馅很美味。

生煎的皮大,馅也大,还包进了滚烫的鲜汤,功夫不到家,不可能煎得滴汤不漏。

“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头靠烘烤,鲜馅汤汁满口来,底厚焦枯是败品。”这句话不仅是对生煎煎得如何最好的评判,也是提醒吃货们,凡是“底厚焦枯”的可以选择不买~

另外,室长在这里劝吃生煎的时候可千万别心急!一口咬下去,很容易被“生煎”里的汤烫到呦~

广东:叉烧齿留香,最爱这汁浓肉香的包子

叉烧包是广东极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它也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

正宗的广式叉烧包也有这一套严格标准,需要爆口、多汁、弹牙,开花成三瓣才是正宗的。

当然,每一个叉烧包自然也是离不开师傅们精心的制作。从猪肉的选择、自酱料的蜜汁、火候的把控以及揉面、包制、蒸制等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好吃的叉烧包,松软的面皮里,包裹着香浓多汁的肉块,轻轻掰开叉烧的肉质色泽油亮,入口一点点肥肉,一点点精肉,嚼起来肉香澎湃,口齿留香。

一个小小的包子看似很简单却又不简单。不管是南方的包子,还是北方的包子里面都汇集百千滋味,凝聚着咱们千百年的文化历史,更是一种人们味觉的眷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