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不知道的电影《菊豆》(三)
9
接昨天的内容,聊张艺谋的电影《菊豆》。
昨天有网友和我说,当年大陆上映了,他也是影院看的。我也记得我是影院看的,染房里红、黄相间的场景给我很强的震撼,因为我不知道布是这样染出来的。
那就是1990年上映后,社会反响差,然后才下架,模糊地记得当时舆论界也有争论,并且非常激烈,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
说回到电影。
杨金山被菊豆和杨天青控制之后,两个人的小日子好像一天天地好了起来。但两个人心里的担忧又来了。
一是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偷偷摸摸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毕竟在现实社会里,菊豆还是杨天青的婶子,而他们的儿子天白是杨天青的弟弟。在天白三岁生日宴上,老东家杨金山已经利用了这种错乱的关系打击了天青。
菊豆提出了公开两个人身份,或带着孩子逃。
这是电影塑造反抗女性的主题。但天青明白,公开身份杨家的族人不会答应,搞不好会让菊豆和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逃又往哪儿逃呢,电影的背景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许染房是唯一的一个世外桃园。
所以,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说的主题,日子还是得熬,也许孩子长大了就出头了。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三、四岁的天白不会说话,也不会笑,特别是对杨天青看都不看一眼。两个人担心孩子是不是哑巴。
这是作者有意安排,你叫这孩子怎么说话?在这种错乱的关系中,他没法开口,他又怎么能笑。
三是,除了杨金山之外,两个人身边又多了一双眼睛。是一双带着仇恨和愤怒的眼睛,他们俩想完成唯一能给他们带快乐男女本能之事的机会都快没有了。
一天,菊豆和天青带着天白到野外晒布,在天白跑到远处玩的时候,两个人总算有了机会。可两个人完事儿之后,孩子不见了。
天白一个人回了家,他看到了两个人的野合。天白拿着一支芦苇花在染布的池子里染。
这时在家的杨金山心中恶念又死灰复燃,他看到了机会。装他的那只木桶下面有轮子,不让他活动时会把他吊起来,让他活动时把他放下来,他能用两手拿着木棍推动木桶活动。
看到染池边的天白——这个杂种,杨金山人性中的恶又被唤醒,他悄悄地来到天白身后,想把他推下去淹死。
电影在这里把人性中的恶放大到了极点,因为从世俗伦理上讲,从祖法上讲,天白是他的儿子。
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不太强调血缘,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宗法认同的关系才最重要。杨金山的做法也说明白了,这种强加的认同也只能带来恶,因为虚伪。
对中国文化虚伪性的批判是电影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尼姑有避孕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后面电影最精彩的挡棺环节也是为这个主题设计的。
可当杨金山就要行恶的时候,天白突然开口了:爹,爹……
正是这一声爹,出自一个幼儿口中的一声爹,把杨金山人性中善的一面又唤醒了,他无法下手了,老泪纵横,有人叫一声爹是他这一生的梦想,现在实现了。
其实,这是一个虚假的实现,但他当真了。然而,这种善意只快闪了一小下。
如果,一家三代,就这样相互尊重和理解地生活下去,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但人性是复杂的。杨金山马上就想到了报复,用孩子的善意去报复他心里的那对狗男女。这种报复就是通过天白叫菊豆娘,叫他亲爹天青哥来完成的。
在巷子里,惊慌失措的菊豆和天青看着天白拉着杨金山,天白大声喊菊豆娘,喊天青哥,他得意地说,我的好儿子啊!
对于菊豆和天青来说,这种来自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在杨金山的强化教育下天白对娘和哥不耻的关系表现出了极大的仇视。
电影里有三处一个愤怒小孩子的镜头,都是两人欢愉之后见到的,其中有一处天白的形象有点像哪吒,哪吒也是一直想杀死李靖,这是电影为杀父做的暗示。
为此,两个人只能疏远彼此的关系,他们俩建立在生理的上那一点快乐也没有了,连说句心里话都要跑到荒山野岭上去,生存的空间再一步被压缩。而回去又不能一起走,因为村里子也有了他们两个的传言。
一天,两个人都出去的时候,天白又在染池里染芦苇花。
上一期我说过芦苇花代表菊豆,天白不喜欢他妈现在这个颜色,想把她染成自己要的、符合传统社会的颜色。当然,这是电影的寓意,孩子是不懂这些的。
这时,杨金山要过来帮忙,天白用绳子拉着木桶到了染池边,杨金山费力地俯身到染池边帮儿子染那只染芦苇花。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绳子的一头是套在天白身上的,天白突然起身,木桶翻了染池里,杨金山落水。一个下身瘫了的人落水,结果可想而知。
这时电影安排了一个镜头,天白站在池边看池子里慢慢扑腾不动的杨金山大笑,这是电影里天白唯一的一次笑。
表面是孩子的天真,不懂事,而电影要表达的是这个孩子原生的恶。
杨金山死了,菊豆和天青身上的枷锁就没了吗?
电影为代表传统宗法社会的杨金山做了三层设计,一是性无能,但恶还在,他能用鞭子打人;二是倒下了,瘫了,但恶还在,他想放火烧死全家;三是被放到桶里控制了,但恶还在,他让天白叫天青哥。
那么,他人死了,恶还在不在了呢?还在。
也就是说,这个恶不是哪个人带来的,而是传统的理学,是社会以理学为基础建立的社会制度,按鲁迅的话讲,吃人的是制度。
中国人在这种制度里挣扎了一千多年,并形成了观念,总喜欢找坏人,但都无意去批判制度,或者叫回避,因为制度的力量太强大了。
现在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对贪官恨之入骨,但面对制度集体无意识。
杨金山死了,这个制度的果杨天白还在;杨金山死了,宗族还在。
电影作为一个悲剧,并没有想讨论人的好坏,杨金山也是制度下的牺牲品。电影最后把制度强化的人性恶推到了高潮,杨天白杀死了亲生父亲。
所以,这是一部关于杀父的电影,构思来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悲剧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因为人生就是悲剧,自己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别人哭着离开。
人类几千年的唯一一点进步就是,在悲剧中寻找人性善的一面,并能为之自省,批判就是一种自省。
看来今天也聊不完。我原来没想把剧情聊这么细,但因为拖拉了,就一直拖拉下去了。
拖拉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是不能自我约束的表现,这个毛病每个人都会犯。
拖拉的毛病一定要改,要为自己制订的目标负责。明天一定聊完,不再聊时事,不能小猫钓鱼,要学会专注地干一件事情,贪多嚼不烂。
好今天到就这儿,精彩内容都在明天,感谢天天转发、点在看、留言、打赏的朋友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