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想尽一切办法,给你的用户面子


今日笔记达人 | 玉辉
封面设计 责编 | 马畅

本文优质度:★★★+    口感:桂花莲子粥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职业的内容人应该抱有怎样的写作心态?

  • 一篇文章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传播?

大家好,爆款文章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选题,一个是内容。

写文章最好先取标题。当你发现自己很容易取出一个不错的标题时,这说明你的选题选对了;当你发现很难取标题的时候,很可能是这个选题不行。
我写的很多爆款文章都是在还没写的时候,脑子里就一下子出现了一个特别好的灵感。

比如“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事”,我就想到了这么一句话,然后这句话在我脑子里经常出现。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哪吒》导演饺子的故事,我发现他的故事和这句话能完美结合在一起,这时我才开始写。
首先是选题,其次才是内容。因为,我今天的写作能力,和明天是一样的,不会有很大差距,但我今天写的文章有可能是10W+,而明天有可能只是1W+。
所以10W+更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我内容的表达能力,而是取决于最开始的那个选题。
当然,这前提是你已经是一个稳定的高手。如果是一个新手,有可能选题做不好,也有可能选题做得好但写得不好。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选题做好了,再把内容写好了,文章成为爆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爆款文章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两个:第一是打开率,第二是分享率。
如果一篇文章的打开率不高,说明要么是选题不好,要么是标题不好,要么是两个都不好;而分享率,基本上就要靠你的内容了。
一、3步写出爆款文章
写出爆款文章,需要三点:第一点是选题借势,第二点是内容借情,第三点是转发借人。
  • 选题借势借助势能做好选题;
  • 内容借情是要洞察用户的情绪,唤醒他的情绪,而让你的内容做到更好;
  • 转发借人就是让大家更愿意分享。
1.选题借势
人最大的痛苦是“你解对了题,但选错了题”,你做选题、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我大学毕业之后,在南锣古巷摆过地摊,在西单卖过服装,如果我一直做服务员,肯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服务员,也就是我能把服务员这个题解对。
但是很明显,如果这样做,我就是没有选对题,因为我本有机会像今天一样站在这里。我今天站在这里,说明我当时选对题了。
再比如《哪吒》的导演饺子,如果他当大三时没有转专业,而是一直在药剂学院学习,那么他最后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药剂师,但是今天就绝不会出现爆火的电影《哪吒》。这就是选对题的重要性。
然而,人更大的痛苦,是你不知道自己选错了题。
我经常咨询一些前辈,问我还能做些什么,有没有机会做更大的事业。因为我最怕的就是,我本有机会做更大的事,结果我一直在写文章。
人应该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的意识,时常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性。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有的新媒体写作者写了好几年,参加我的写作训练营时才发现,自己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写作。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那样是错误的,一直那样写。
所以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本可以却没做到。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多学习、多经历事、多去看更大的世界,这样你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局限在一片天地,你本有更多的可能。
《孙子兵法》有句话叫“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你先选一个大概率上能成的事,再把它做成,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式。而不是先随随便便就先做一件事,然后再想它怎么能成。
这里面有一个顺序,你求的东西顺序不同,得到的东西也就自然不同。
做选题也一样,写作中的“先胜而后战”就叫借势。你要写“本来就蕴藏着巨大能量”的东西,这个东西并非由你创造,你要做的只是把它的能量释放出来。
比如我今年写的关于导演饺子的文章,单一账号上的阅读量今天的达到93万,如果加上其它号的转载,阅读量肯定不止500万。
我把写出了这篇几百万的爆款文章,核心原因是我的能力强吗?我认为,核心原因是饺子这个人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他这个人身上有最美、最励志、最能打动普通人的故事,而我只是发现了这个故事,用我的写作把它呈现出来,并非是我创造的。
同样是写人物故事,你选择写他或选择写其他人,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你要做的只是把他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就叫借势,就是找那些本来就有能量的东西去写。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那么,我们要学会借哪些势呢?我总结了最重要的四点:

① 借热点事件

很多人不屑于追热点,觉得追热点很low,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因为写作是为了获取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而热点正是一件在某一时间段里有最多的人同时在关注的事情,说明热点附着了人们最多的时间和注意力,那么你追热点就可以借势而起了。

你不追热点说明你还不够专业,因为人们的注意力明明在这上面,你偏要反其道而行。
我是2018年3月12日开始创业做自媒体的,创立公众号后写到第十篇时,就差不多有接近十万用户了,就因为我天天找热点写。
直到4月6号我写的那篇,达到了150万阅读量,加上转载可能是全网千万级的传播,这一篇文章就给我带来将近五万的用户,一个新号就这样起来了。
在那篇文章中,我就是借助了互联网圈的一个超级大热点:美团收购摩拜。因为当时整个互联网圈都在热烈讨论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成立,我就马上借势。
所以爆款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那篇文章成为爆款后,我马上想到,既然今天这么火爆,是不是明天可以再出一篇爆款?
于是我第二天又写了一篇,果然又是10W+。所以碰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大热点时,一定要使劲去榨干它,因为很多热点事件并不是随时出现的,如果不好好抓住它利用,就太失误了,说明你不是一个职业的内容人。
但是,追热点也讲究时机。我写饺子时,写了两篇,我同事也写了一篇,一共三篇;但是他的那一篇是在电影刚上映时写的,所以成了炮灰,而我是在数据最顶峰时写的,所以借势而起。
这里面学问特别多,比如《哪吒》的热点到了第一个顶峰后,延续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一个更高的顶峰,很多人会想是不是到第二个顶峰时去写,阅读量会更高?其实不是。
这需要你有一个非常微妙的拿捏。如同一百个人在街上裸跑,你第一天看到时非常新鲜,但连续裸跑十天,你的新鲜感就退去了。
另外,在《哪吒》之前还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狮子王》,但我没有写。虽然都是热点,但热点跟热点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们的能量不同。
很多时候你要对比,用数据去支撑。《哪吒》刚一上映我就在猫眼电影上每天去看票房预测,它的预测非常惊人,我就知道《哪吒》一定能火爆起来。
所以在追热点的时候,碰到超级大热点一定不要放过,并且还要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具有巨大能量的热点。
② 追人性需求
人性基本上是百年不变的。像贝佐斯说的那句话:你要多去研究不变的东西,不变的东西就是永恒的底层逻辑。
人性中,爱恨情仇都是永恒不变的东西,人人渴望得到这些东西。但是人又会攻击别人得到的这些东西,比如仇富心理,因为财富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
如果明白了人性中最底层的逻辑,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写成文章特别容易火。如果一个人特别有钱,又特别喜欢炫耀,一定会引起大众的攻击。
人性特别有意思,很多时候人们的攻击是有一种嫉妒的含义在里面的。人不太会嫉妒那些自己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例如去嫉妒马云;但是人会嫉妒自己的同学、同事、自己的领导,因为这些都是自己身边的人,人会觉得我跟他差不多,凭什么他比我强,凭什么他过得比我好。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③ 追宝藏人物
如果你在一个人身上能发现那些常人没有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是宝藏人物。
另外一种宝藏人物,是你在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身上,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或是特点等等。
宝藏人物包含名人,但不只是名人。大家都去写一个名人,等于十个人分一块蛋糕,而如果你能发现一些不太知名的人,那就相当于你自己把这块蛋糕全吃了。
我创业做公众号时写的第五篇文章,做到了30万阅读量,也是借了一个势。梁宁今天是互联网圈的知名人物,但是她过去一直没有特别显著的成绩,大家对她也不太了解。
然而2018年春节时,她在得到APP上架了一门产品课,这门课被整个圈子激烈讨论,但是这时专门去写梁宁的文章还几乎没有,我就去挖掘她,写出了爆款文章。
顺便说一下,传播特别依赖一些关键节点,比如这篇文章如果在三天之后被梁宁转发了,可能就会引爆一下,这就是关键节点。因为这个转发影响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是有影响力的人。
一个普通人的转发,最多可能影响朋友圈里的一两百人,而这一两百人可能又不是影响力特别大的人,所以这就不算传播的关键节点。
 
做个人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写人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一个新手入行的较好选择。最难写的是价值观层面、认知层面的东西。
因为如果你的认知水平不是特别高,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就一点都不好看,无法让人获得巨大的启发感。
但是一个新手只要把人物了解得非常透彻、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把他的故事顺下来、故事足够好,这就够了,不一定要求思想性很强。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④ 追圈层认同
什么叫圈层认同?首先,有地域圈层。比如河南人、东北人、深圳人、北上广等等,而且不能写一个特别小的地方,因为群体基数不够大。
做选题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也是要覆盖足够大的人群。你写一个很小众的选题,覆盖的人数不够多,就很难引发群体性的讨论和传播。
北上广的人不算多,但是为什么还值得写?这就是从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力来考虑了。北上广的人,相比于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更可以被称为传播的关键节点,因为他们在互联网圈里的影响力更大。
第二种划分圈层的方法,是按照职业划分。《我承认我小看了微商的赚钱能力》这个选题就划定了一个圈层,微商。
微商就是在网上做传播的,而且他们看了当然会转发,微商转到朋友圈里,就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生意,可以找更多的下线。
这样能被传播、被讨论的选题,能给一部分人优越感。
第三种,《周杰伦中老年粉与蔡徐坤铁军激战16个小时终于登顶》,也是圈定了一个圈层。
把周杰伦的所有粉丝按照这个维度圈在一起,进行一种圈层的共鸣传播,而且这种写法也非常有意思,就是要制造出一种对立。
就像自媒体圈里的洗稿,经常是甲抄了乙的稿子,乙写了一篇文章骂甲,然后甲又回骂一篇,这两人本来的阅读量就都只有几千或一两万,但结果对骂的文章都成了10W+,就是因为这种撕逼事件导致了双方的粉丝的凝聚力突增。
再比如《一个销售的24小时》,为什么要销售这个岗位写?因为做销售的人最多。你要是写一个小众职业,可能就不会引发那么大的传播。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用圈层来做选题有两点比较重要。
一是特别容易制造身份认同。
每个人都是很孤独的,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我有同类。

比如当人处于群体当中时,和群体做一样的行为时,每个人都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奇怪,因为这是一个集体行为,他在跟他的同类做同样的事情。

我玩滑板有四五年,不断地挑战更难的动作,玩滑板的人都是在街上摔来摔去的,在外人看来就不能理解,但是我们自己就觉得喜欢。

你找到了同类,有了身份认同,就做什么都不怕。
二是容易引起群体共鸣。
不是几个人的共鸣,一定是群体的共鸣。共鸣——共,就是我们共同有这样的情绪;鸣,就是发声,发声才意味着这篇文章会有转发、评论。
圈层认同的力量就是大多数的传播实际上都在这个圈里。
比如《山东男孩过节回乡指南》在山东人的朋友圈里传播就很广;《北京有两千万人假装在生活》,可能在深圳的人就不会感觉到这篇文章很火。
如果一篇文章能精准地把一堆人调动起来,这篇文章就很有可能成为爆款。
2.内容借情
这个情,是指情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就是情绪,人由情绪构成,靠情绪驱动。最好的文章就是赢在情绪的唤醒上。
有很多超级爆款,都是引发了人的情绪,比如《流浪地球》的一些文章,就是在渲染外国人嘲笑中国科幻片,然而中国科幻片崛起,大快人心的这种情绪。
情绪唤醒又分为正面高唤醒、正面低唤醒、负面高唤醒和负面低唤醒,共四种。
正面高唤醒,就是你写的内容是正能量的、正面的,同时你唤醒的情绪也是正向的,这种文章非常容易被传播。
正面低唤醒,就是过于自我的正面内容。

比如有些人晒自己的房子、车子,评论区里会有很多人骂他炫富,而另一些人同样晒自己的房子、车子,评论区里就会说他是学习的榜样、太励志了等等。

同样的内容题材,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就是因为前者是站在秀自己优越的层次上,后者是说我希望提供正能量给你。
很多人不会聊天,就因为他总是表现得很有优越感。你在跟别人聊天时,如果总是能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越感,那么他就会很开心地听你讲话。
所以你写文章时要站在利他的角度,这非常重要。
负面高唤醒,就是虽然看起来是负面的内容,但却唤醒了正面的情绪。

比如《人到中年职场半坡》,这篇文章实际是给中年职场人制造了焦虑和恐慌,但它的目的是正向的,就是让年轻人提早有忧患意识,提早走出舒适区,让中年人及时拥抱变化。

负面低唤醒,就是内容本身是负面的,用户看完后产生的情绪更负面。极致的纯悲伤、纯绝望的东西,全世界都不太能欣赏得来。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很绝望的故事,但是结尾希望出现了;如果电影结尾没有出现希望,那这个电影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了。

所以在写负面的内容之前,你要问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了唤醒正面的情绪,还是纯粹就要写负面的东西。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3.转发借人
《哪吒》导演饺子那篇文章的数据,朋友圈分享占比最大,这才意味着这篇文章有可能成为爆款。
打开率只是激活存量,转发是吸引增量——转发决定爆款。高打开率是你选对了题;而高转发量是你既选对了题,又解对了题。
我自己做自媒体写文章,更在乎的就是转发数据,因为只有转发数据才能说明你的公众号能不能引来新用户。
众媒时代,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分发者。
传统媒体的内容分发,依靠各种分发渠道,跟普通读者没有关系。比如看完某本杂志,普通读者顶多递给身边的一个人,不可能分发给一百个人。
然而新媒体时代是病毒式传播,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点,每个人都能转发到朋友圈,一万人转发一篇文章,就相当于在整个互联网上洒下了一万颗种子。
每颗种子都能再继续影响一百人、两百人、三百人——也有可能种子之间所覆盖的人有重叠——这才推动一篇文章成为爆文。
不社交,无媒体。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其实是人。新媒体解放了内容的分发权,而没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则无法被传播,所以做内容时一定要避免自嗨。
你帮用户去社交,用户才会帮你转发,你和用户之间是互相成就的。要用户帮你转发,你要帮用户做到三点——
第一,我转发你的文章,要有面子。

比如罗辑思维刚做出来的时候,非常受欢迎,就因为当时罗振宇喊了一个口号:关注罗辑思维的人,都是爱知求真的人。这就代表了一种标签和身份。

转发罗辑思维的文章,就代表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转发就很有面子。
行业里有一些大稿子,其实很多人都不看或者看不完,比如36氪经常出一些一万多字的特稿,但是这种文章发出来很快就10W+。
因为很多人虽然看都不看,但转发到朋友圈,就代表自己有阅读品味。很多人把《人类简史》往朋友圈一发,就觉得自己很高端。
在朋友圈、公众号上做内容,就要做有品牌属性的东西,想尽一切办法给你的读者面子。
因为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生态,每个人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
新媒体时代,大家更多是转发一些东西来作为自己的社交工具,而没有人会转发的文章,生存机会就很低。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第二,转发,你能帮我表达。
我提炼了一个词叫“渲染属性”。人人都喜欢口号性质的东西,这是人的天性。导演饺子的文章为什么会爆火?就是因为那句“永远去做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这句话有非常强的渲染属性,因为对于80%的人来说,都是不得不做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特别喜欢的事没办法去做。
你找到了众多人的一个痛点,然后用一句特别有渲染属性的话表达出来,文章绝对能火。
新世相就特别擅长写这样的内容,“逃离北上广”就是抓住了人群中一个最大的焦虑和讨论的点,然后做一些有渲染属性的内容。
我公众号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有特别多的金句,这些金句让你一看到就想把它复制到朋友圈转发。
提炼金句、提炼具有宣言属性的东西,目的是降低大家的转发门槛。
很多人想转发你这篇文章,但是他的提炼能力比较差,直接转发或者加一个表情又显得不够高级,所以你自己多写具有渲染属性的东西,加一些金句,大家转发时就更顺手。
第三,转发你,我能引起别人注意。
引起别人注意,这叫“互动属性”。
社交媒体,“社交”这两个字非常重要。你的内容能不能成为辅助用户进行社交的工具,决定了你的内容能否容易在朋友圈里传播。
互动属性就是我转发了这篇文章到朋友圈里,别人会不会给我点赞,会不会给我评论。爆款内容能被用户拿来变成一种社交工具,让大家因内容而互动。
要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朋友圈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你为什么会发朋友圈?是不是想让别人注意到你、给你点赞?很多人发完朋友圈之后就会不停拿出手机来看,有人给我点赞了吗。
如果过了十分钟还没有人点赞,有的人甚至就会把朋友圈删了,因为这是一条不值得存在的朋友圈,它没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在社交媒体上做内容,就应该让内容成为用户的一种社交工具,辅助他的社交。
选题的时候就要想:用户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转发到朋友圈?他希望转发这篇文章而达到怎样的一种互动和连接?
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东西都是靠内容连接人,比如我的大学室友知道我爱玩滑板,看到一些滑板的视频就会发到我的微信上,这就是内容连接人。
内容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中非常重要的东西。你的内容能不能成为人们社交中的连接器,决定了你的内容能不能成为爆款。
人永恒不变的心理需求就是:参与感、存在感和优越感。
参与感是为了获取后面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存在感是给别人看的,如同买好看的衣服,很多时候不是穿给自己看的,是给别人看的。优越感就是以更优越的方式参与和存在。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耽误了一个人的优越感,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弥补。比如别人刚买了一条新裤子,你就说这裤子怎么这么难看,他一定恨死你了。
所以,做人千万不要妨碍别人的优越感。我们在做内容的时候,也要让用户拥有存在感和优越感。
优越感从哪里来?秀。
自己秀自己是一种优越感,批评他人也是一种优越感。比如很多自媒体人批判咪蒙,就会有一点优越感。你比我强,那我一定要找到你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这样我才好受一点。
找投射也是制造优越感的一种方式。比如窦唯现在唱歌很少有人听,但是大家还是转发写窦唯的文章。这么多人转发关于窦唯的文章,到底是喜欢窦唯,还是喜欢那个热爱窦唯的自己?
很多人是想在偶像身上找到一种投射,我喜欢这样的偶像,他代表了我的一种品味,这就是优越感。
而参与感则是我们在做内容时,在评论区里让很多人找到的一种感受,比如很多玩抖音的播客,特别会在评论区里制造参与感。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二、问答环节
问:您写的比较深度的文章,是怎么整合到那么多素材的?
粥左罗:很多人自己搜索的素材不够,那是因为他搜索的太少了,我写一篇稿子可能搜索素材就要用五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有的人可能搜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我扒素材时,会顺藤摸瓜,在素材里看到了一个描述,就顺着这条线索再去别的地方使劲搜。我一定会把更深的东西找出来,但是很多人不会这样。
问:老师您好,尽管搜索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是如果没能得到第一手真实资料的话,您会不会担心自己写的内容不一定是真相?
粥左罗:如果你搜索得少了,就会有这个担心,但如果搜索得足够多,素材和素材之间都能够互相证伪。
发现有争议的,要么不用,要么去论证它的真实性。所以在你搜索足够大量的素材时,通常不太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问:您写作时有没有建立素材库?
粥左罗:我自己是没有素材库的。我读书很慢,一年读不了特别多的书,我就只看最好的,所以我选择标准比较高。
我看得慢是因为我一边看,一边消化这个素材。我看一个素材的时候,经常问自己,将来在写什么认知、什么观点的时候,可能会用到这个素材。
所有被我阅读过的东西,在我将来用的时候都能很快地调取出来。写作者在阅读的时候和普通人阅读不太一样,写作者阅读本身就带有巨大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我看《徒手攀岩》时,跟普通看电影的人不一样,我会不停地问:这个情节是不是可以成为我写某个话题的素材?这个情节我将来是不是可以用到?
所以我没有素材库,我更多的是在阅读、看电影、看采访的时候,就把它彻彻底底地消化了。当我脑子里想写一个观点的时候,我就会从我过去的阅读历史中翻取出来,不够用的时候,我再拿着关键词去搜索。
有些人会准备素材库,但是他根本用不上,因为他收藏了很多素材之后,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曾经读过什么东西,当然无法很好地利用它。
我觉得写作的人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慢为快,要彻底消化你阅读的所有好东西;同时提高门槛,不要随便读一些垃圾的东西,读最好的东西、看最好的电影、看最好的采访等等。
问:老师好,您是怎么看到一个热点,就发现它能跟自己的主题结合,然后写出好内容的呢?
粥左罗:一种情况是,我在看这个人物的经历时,这个人可能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打动了我,然后我再去写。另一种情况,是我脑袋中本来就存在着一些观点、主题,然后我发现了一个刚好跟它匹配的热点事件。
什么叫好的热点选题?只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把热点砍掉之后,它还是一个好选题。
比如说《哪吒》那篇稿子,我把这个热点去掉,我只去写“永远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事”,它依然是个好选题。
所以,我更多的不是追热点,而是借势热点。是本来就有一个很好的选题,恰好遇到了能辅助它传播的热点。
所以我写的所有热点类文章,你永远看不到我在瞎蹭热点,然而很多人是为了追某个热点而硬写一个观点往上靠,我不建议这样做。
借势热点是顺其自然的,要么是它启发了你从中得到一个观点,要么是你恰好碰到一个可以证明自己选题的热点。
谢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一刻talks,创办于2014 年,是一个全球演讲表达汇聚平台,中国式类TED媒体第一品牌。多年来,我们聚焦“商业创新、前沿科技、未来教育、文体艺术”等领域,在覆盖上千万用户的互联网视频和资讯平台上,传播新知,心智,前沿,以思想激荡思想,以灵感启发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