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黄帝内经中一些阴阳、五运六气的问题

1、四季与阴阳四象的对应关系,我理解是春(木、肝)为少阳,夏(心、火)为太阳,秋(肺、金)为少阴,冬(肾、水)为太阴,但经文中不同,春、夏基本是没错,但说秋为太阴,冬为少阴,我想不通。

你忽略了四时中还有一个长夏(脾、土)。通常在内经里不是四时,而是五时。春、夏、长夏、秋、冬对应着通常我们所说的生、长、化、收、藏。这个“化”非常的重要,内经里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从夏到秋,之间有个过渡的季节,叫长夏,它所起的作用就是从阳到阴的转化(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它的位置在西南的方位;另一种说法就是,每个季节的尾部,长夏各主18天,用来实现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冬到春的季节转化。所以在这种说法中,把长夏(脾、土)是放在中央的,为中间的方位。
不管哪种方法来理解,毋庸置疑的是,脾土(太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是用来调节四时转换的旋转开关,没有它,就没有四时、没有四象。
至于太阳之后为什么是太阴,而不是少阴。这个你要稍微了解点周易的知识。脾土为太阴、肾水为少阴,这个不要有疑问。周易的八卦里,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卦位。坤卦五行属土、坎卦五行属水。这里我只提到坤和坎。在先天八卦里坤(土)在北方,在冬天的位置,坎(水)在西方,在秋天的位置。后天八卦里坎移到了北方,占据了原来坤的位置。坤土呢,则移到了西南的方位,也就是长夏的位置。这个行为就叫水土合德。所以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五行图、八卦图都是后天的这个图,坎水(肾)是居于北方的位置,冬天的位置,坤土(脾)是居于长夏的位置,在夏、秋之间。
所以春、夏、长夏、秋、冬,对应的阴阳大象就是少阳(木)、太阳(火)、足太阴(脾、土)、手太阴(肺、金)、少阴(肾、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