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肉桂等中药,如何在太极中相应与相感?

本 期 导 读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颜色、质地、生态、习性、生长时间、生长环境等无不是太极的某方面体现。

自然、人体、药物都可以在「太极」的本源上理相通、用相关、功相成。

文 | 潘毅

朱熹说过:「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

天与人既可相应,天与物自然也可相感。与中医关系最密切的「物」自然就是中药了。

且看中药在太极中又是如何一个相应与相感法?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草木各得一太极论》中说道:「古来著本草者,皆逐论其气味性情,未尝总论夫形体之大纲,生长化收藏之运用,兹特补之。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将上段文字图象化即为下图。

(注:文中的芦即芽。)

之位在太极图阳气初升之处,阳主升,象征万物初生;

之位在太极图的东方,取春天万物生长之意;

之位在太极图的南方顶端与略西斜之处,取夏天与长夏万物繁茂而化之意;

之位在太极图的西方,取秋天天气肃降、阳气内敛、万物收成之意;

之位在太极图的北方,取冬天阳气内敛,万物贮藏之意。

吴鞠通之论是否在理?可用一些我们熟悉的药物来印证。

紫苏

如紫苏一药,其叶称苏叶,茎枝称苏梗,其成熟果实称苏子。

紫苏

「干与枝叶主长」长则升发,故苏叶、苏梗均有辛温发散、理气宽胸的作用。

但苏叶为叶,「凡叶皆散」,故偏于解表散寒;

苏梗为茎枝则不以散为先,而以顺气为主,故长于理气宽胸、止痛安胎。

「子主收」,收即降,子质润,故苏子功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

《本草备要》说:「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

《神农本草经读》谓:「其子下气尤速,其梗下气宽胀,治噎膈反胃心痛。」

桂枝与肉桂

再如桂枝与肉桂。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干燥树皮。

虽说「干与枝叶主长」但还可细分:

桂枝为枝,枝性上扬而外展,且味辛、甘,性温。故功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桂枝饮片

《药类法象》曰:「桂枝者,乃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

桂枝又可以枝走肢,《本草备要》引李东垣语:「东垣曰:桂枝横行手臂,以其为枝也。」

肉桂为树干之皮,干走躯干,且味辛、甘,性大热。功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通经、活血止痛。

肉桂

《珍珠囊》于桂的分别更细:

「味辛甘,性大热,有毒。

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为桂心,入心、脾、肺、肾四经,主九种心疼,补劳伤,通九窍,暖水脏,续筋骨,杀三虫,散结气,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疗腹痛,止泻痢,善发汗。

其在中次厚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经,主中焦虚寒,结聚作痛。

其在上薄者,曰薄桂,入肺、胃二经,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肢节。

其在嫩枝四发者,曰桂枝,专入肺经,主解肌发表,理有汗之伤寒。四者皆杀草木毒,百药无畏。性忌性葱。」

注:现今肉桂、官桂、薄桂之名,并非如上文按生长部位高低及厚薄来分,当今官桂就是肉桂,薄桂属桂枝。

这里引上文的重心不在于关注其名称的古今是否一致,而是关注其不同名称所代表的桂的位置高低与厚薄,及由此产生的功效所及之论,尤其是此论给出的启示。

上文将肉桂按在树干分布的上、中、下位置与薄厚又细分为肉桂、官桂与薄桂,至于这三者的功效与所入脏腑为何不完全相同?

其按谓:「肉桂在下,有入肾之理;属火,有入心之火;而辛散之性,与肺部相投;甘温之性,与脾家相悦,故均入焉。」

「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脏也,且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复之,以甘补之。桂味辛甘,二经之所由入也。」

「薄桂在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桂枝四发,有发散之义,且气、味俱轻,宜入太阴而主表。」

这里,我们大体可看出。由于火性炎上,因此,越在树干下部的皮,其自下而上所温养的脏腑就越多,同时,就树干与人体躯体内在脏腑的对应关系而言,有上对上(文中的薄桂)、中对中(文中的官桂),而下(文中的肉桂)则可包揽全躯之意。

《药性赋》云:「桂枝上行而发表......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

「天地亲上、亲下」语出《周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翻开古本草,《易》的意象对古本草的解释真可说是随处可见。

以上可说是植物药不同部位功效特征的基本规律。

当然,每味具体的药物还有自身特殊的性、味、形、色、生长季节、生长环境、生物特性等不同,所以「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将,蔓荆独升」等例外古人也是关注到的。

所以,若纯以部位之象来一「象」定江山并不全面,但部位之「象」的基本规律还是存在的。

复习一下

我们不妨再复习一下中药:

植物的芽,如麦芽、谷芽等,绝不仅是消食导滞,而是兼具生发之用。镇肝熄风汤用麦芽,其意就在镇潜之中略舒肝气,使顺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征,使无郁遏之弊。

干茎的升降主要看具体药物质地的轻重与气味之厚薄。

比如「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岭外代答》)。

这一段文,甚至还回答了为什么肉桂可以引火归元。

枝则多升而走四肢,如桂枝、桑枝。

叶主发散,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疑问,但树叶也有分说,凡叶的边缘无齿者,发散力较弱,如竹叶、荷叶等;叶若有齿如桑叶、苏叶等,则发散力较强,以其有四散之象。

花则发散,如银花、菊花、红花等。

子虽小,由于单位体积较重,故多降,如苏子、莱菔子、车前子等。

而根则不一定如吴鞠通文中所说的全为降,因为根为植物的最下端,位于物极必反之处,可升可降。

比如李时珍论当归∶「凡物之根,身半以上,气脉上行,法乎天;身半以下,气脉下行,法乎地。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通治则全用,乃一定之理也。」

这一说就较吴鞠通之论更为细致了。

以上为药之部位应太极。

甘草,另一种太极

再看看我们熟悉的甘草,又是另一种太极。

《本经疏证》说:「甘草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其色之黄,味之甘,迥出地黄与甘之上,以是协土德,和众气,能无处不到,无邪不祛,此所谓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

土为万物母,凡物无论妍媸美恶,莫不生于土,及其败也,又莫不归于土。化为生生之气,则所谓能解百药毒,安和七十二种石千二百种草也。

人之气犹物之气,和顺者,其妍美也,急疾者,其媸恶也,尽化急疾为和顺,经脉自然通,气自然滑利,于是肌骨坚,肌肉长,气力倍矣。」

《本草乘雅》从另一角度说:「青苗紫花,白毛槐叶,咸出于黄中通理之核,土具四行,不言而喻矣。土贯四旁,通身该治,是以土生万物,而为万物所归。」

甘草味甘,性平,其特色是土性特明显。中国以农业立国,尤其重视土,土在五行中的地位特殊,万物均从土生,万物均归于土,因此,土载四行,土可以平衡其余四行是不言而喻的。

甘草

甘草的土性的特征见于下:

●一是味甘;

●二是色黄;

● 三是「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土载四行,四气俱全即具土气;

●四是「青苗紫花,白毛槐叶,咸出于黄中通理之核。」五色俱全即为土所统,土载四行即意味着土能调和其余四气。

辛苦酸咸是味之偏,分别放在太极图的四方位置,则苦为火味,置于上;咸为水味,置于下;酸为木味,置于左;辛为金味,置于右;甘为土味,居于中。四味之偏,可以中土之甘味以和之。

寒凉温热是四气之偏,分别放在太极图的四方位置,则热为火性,置于上;寒为水性,置于下;温为木性,置于左;凉为金性,置于右;平为土性,居于中。四气之偏,可以中土之平性以和之。

可见,甘味为五味之和,平性为四气之和。

由是,调和诸药就是甘草的题内之意了。

甘草能解毒者,因毒含气、味、质之偏,甘草和之,故「能解百药毒」。

我们再看看,除甘草外,常用以调和诸药的蜂蜜也是味甘性平,这就可理解或佐证甘草之用了。

甘草之甘入脾且具补益,黄色又归脾,因此,补脾益气自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甘草缓急止痛之功则可从「和顺者,其妍美也,急疾者,其媸恶也,尽化急疾为和顺」来理解。

佛曰:一花一叶一世界;医说:一草一木一太极。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颜色、质地、生态、习性、生长时间、生长环境等无不是太极的某方面体现。

自然、人体、药物都可以在「太极」的本源上理相通、用相关、功相成。

.btns { height: 77.65333333333334px; background: #f6f6f6;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 .btn { display: block; width: 255.14666666666665px; margin: 11.093333333333334px auto auto; height: 44.373333333333335px; line-height: 44.373333333333335px;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5.530666666666669px; color: #fff; background: #00C882; border-radius: 55.46666666666667px; box-shadow: 0 4px 6px #0a9263; }

(0)

相关推荐

  • 肉桂和桂枝——《神农本草经》学习之64,...

    今天晨读分享"牡桂和菌桂".关于牡桂,历代说法不一,但总的来说,大多认为是今之肉桂. 而"菌桂",在<图经本草>认为,"旧说菌桂正圆如竹, ...

  • jt叔叔经方本草 笔记9

    关于牡蛎: [中医童话故事] 牡蛎是生长在涨潮和退潮之间的一种蚌壳.雌雄同体,牡蛎肉可以壮阳,中药用的是牡蛎壳. 牡蛎在海水涨潮退潮的时候,从海水中吸收矿物质.变成牡蛎壳.长大 ∴ 牡蛎能从水中固定阳 ...

  • 经方:桂枝加桂汤(奔豚,浊气上冲)

    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

  • 中药在血液病治疗中的作用

    血液科 郭江水 1 减毒增效 血液病的发生往往是骨髓细胞克隆异常及免疫系统紊乱所致.因此在对血液肿瘤性疾患以细胞毒药物为主,对免疫紊乱而致疾病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 中医认为抗肿瘤及免疫抑制剂均属于大 ...

  • 【8种动物类中药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1...

    【8种动物类中药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160;1...

  • 太极中定,持守中空一点

    中定,就是维护自身重心之中正稳定,属太极十三势中的"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之范畴. 地球引力作用于人而产生人体重量,而这重量有个中心点,大家一般称它为"重心&qu ...

  • 钟海明谈乐传太极中的“挺腰”

    谈乐传太极中的"挺腰" 王宗岳在太极拳<十三势行动歌诀>的十二句歌诀中就有两句提到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 ...

  • 四大中药之一,药中“大将军”,你了解吗?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生军.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中就早有记载,其性寒味苦,归脾.胃.肝.大肠.心包经,药性峻烈,素有"药中将军"之称.具有清热泻火. ...

  • 中药之美——诗词中的灵芝

    <赠郑十八贲>--杜甫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 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 示我百篇文,诗 ...

  • 中药之美——诗词中的人参

    <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 陆龟蒙(唐) 五叶初成椵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 名参鬼盖须难见, 材似人形不可寻. 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 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 <送 ...

  • 局部中药斑蝥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

    &nbsp;  2006.09.14  4版  中医专刊:临床·学术     编辑:祁芳 作者:刘燕玲   上海市名中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凌昌全教授,应用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在肝癌局 ...

  • 用中药艾条艾灸中常见的这6个坏习惯,很多人都灸坏了,这样灸不如不灸

    有位艾友给我们留言,说她是去年春季接触的艾灸,夏季也做了"三伏灸",但是艾灸过后身体状况并没有太大改善,她觉得"冬病夏治"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 我们老师跟她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