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捐献10万元遗产给国家的苏州纺织女工杜芸芸,她后来过得好吗?

10万元遗产无偿捐献给国家,杜芸芸过得好吗

  1985年,一篇《杜芸芸的苦恼》的报道,反映苏州女青年杜芸芸将10万元遗产无偿捐献给国家后,成为新闻人物的她,因为名气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带来很多苦恼,那一年她27岁。这些年,杜芸芸几乎销声匿迹。她过得还好吗?日前,笔者前往苏州去寻访杜芸芸。由于一直没有联络到杜本人,采访便从外围开始。
  
  单位:她已经内退了
  
  听说当年杜芸芸捐出了10万元遗产后,仍然每月拿几十元的工资。笔者很担心如今年近半百的她是否有稳定的收入,于是前往她目前的单位,总部设在上海的海通证券有限公司苏州营业部走访。据经理马总讲,因原来所在的苏州丽华丝织厂经营不景气,家庭又出现了变故,带着女儿生活的杜芸芸,几乎陷入困境,这时,各方面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1996年底,她出任苏州繁华区十全街的一个酒家的经理,起早贪黑地带着一帮年轻的聋哑人干事业。但不久,酒家的产权易主,她只好离开了。之后,她来到苏州丝绸集团公司,被安排在再就业办公室工作。1997年12月,出于对杜芸芸的敬佩,海通证券公司的苏州经营部热情邀请她去工作,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但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残酷无情的。2002年在竞争上岗时,她的办公室主任一职落选,公司让她担任副职,但她提出内退的要求。公司答应了她的要求,每月发给她1000元左右的生活费,直至到55岁享受“社保”为止。这在苏州城完全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用度了。马总说,当年由张瑜主演的电影《清水湾,淡水湾》就是以杜芸芸为原型,经艺术加工拍摄而成的。
  
  邻居:她过上了新生活
  
  笔者了解到,她搬进了2001年才建成的一个花园小区居住,对于她是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记者从海通证券出来后,直奔这个坐落于护城河畔的带有园林色彩的小区,但她却不在家。笔者的外地口音吸引了周围一些过客。35岁以上的居民几乎都知道杜芸芸的事迹,他们对她充满了敬意。但由于知道她后来的生活坎坷,为名所累,所以大家几乎从来未曾问过她的私人问题和遗产问题。电池代理商马女士告诉笔者,她们是邻居,杜芸芸已经过上了新的生活。常看到她带着宠物狗散步,和大家问候一下走过,她女儿该上大学了。邻居说:“大家都是刚搬来两年多的,并没有深谈,但她现在生活得很平静。”
  
  她说:不想再成公众人物
  
  在回北京前一天,终于打通了杜芸芸的电话。笔者表达了去拜访的愿望,她似乎有些吃惊,然后以略带江南口音的普通话柔和地说:“我很普通,真的不想再成为公众人物,也不想接受外界的拜访,我喜欢平静的生活。”据一直帮记者联系采访的苏州市妇联干部说,杜芸芸也曾婉谢过她们的拜访。
  
  笔者略有失落地望着小区旁的护城河,河水很平静,水中倒映着垂柳年轻的倩影,水面折射着夕阳的光辉,让人不忍向里投一颗探寻深浅的石子,害怕激起河底深处的砂石,更不必走进它,去碰触河心底部的坎坎坷坷,平静是小河最想要的,也是最美的。笔者悄然地收起行囊,心中默祝好人一生平安。(姜娇)
  
杜芸芸捐赠10万元的曲折“前奏”
  
  40年前,当多数人每月拿36元平均工资时,苏州丽华丝绸印花厂23岁的实习女工杜芸芸却把养母的10万元遗产全部捐献给国家。当年,杜芸芸的“壮举”轰动了全国,殊不知此前杜芸芸的亲属们曾围绕这笔遗产在静安区法院打过一场官司。
  
  近日,笔者走访了当年主审此案、现已移居昆山的退休法官桑秀明,听她详述此案的来龙去脉。
  
  被人收养身世坎坷
  
  杜芸芸出生于1958年,4岁那年正逢“自然灾害”,生活艰辛的父母把她送给姑妈顾杜萼曾。顾杜萼曾的夫家是有钱人家,寡居无子嗣的她将杜芸芸视若掌上明珠。1966年,顾家家产被抄没,顾杜萼曾于次年郁郁而终。
  
  杜芸芸又成了孤儿,在上海亲戚的安排下,9岁的她寄居苏州远房亲戚家。
  
  1977年夏天,杜芸芸在亲戚动员下,回到上海向政府催讨养母部分被抄遗产。杜芸芸拿街道开具的证明,从上海抄家单位领取了部分生活补贴。亲戚争夺养母遗产
  
  1980年,抄家单位将发还被抄物资,顾杜萼曾的姐姐杜明珍(化名)拿着一份“顾杜萼曾的遗嘱”来到静安区法院声称:遗嘱上,妹妹写清财产由娘家和夫家的兄弟姐妹处分,但顾家人想独吞妹妹的遗产。因此,杜明珍要求继承妹妹一半遗产。
  
  顾家人则争锋相对地提出,顾杜萼曾的侄子作为其嗣子曾为她披麻戴孝,应由侄子继承遗产。
  
  双方都指责对方争抢遗产,却都极力掩盖杜芸芸的养女身份。
  
  10万元全部捐给国家
  
  法院工作人员开始外调,摘录抄家办资料,找当事人谈话。当桑秀明找到杜芸芸,刚被苏州丝绸印花厂录用的杜芸芸才知道上海亲戚正为争夺遗产对簿公堂。
  
  桑秀明对杜芸芸说:只要有证据证明你是顾杜萼曾的养女,你就有权继承这笔遗产。杜芸芸向桑秀明倾诉了二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并提供了一份抄家办的资料,证实了她的养女身份。
  
  1981年1月17日,静安区法院确认了杜芸芸的养女身份。同年3月,法院作出判决:顾杜萼曾的全部遗产由杜芸芸继承。杜芸芸激动得泪流满面,心中却有了一个惊人的打算:“我还年轻,能劳动,我要把这笔遗产献给国家,为人民造福。”
  
  桑秀明先后三次找杜芸芸谈话,让她慎重处理遗产,杜芸芸坚持“只靠自己劳动所得”。同月25日,经上海市公证处公证,杜芸芸把这笔价值10万元的遗产上缴给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1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700—800万元。
  
  1981年7月31日,《文汇报》报道了这件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新闻单位纷纷报道杜芸芸这一感人事迹,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以杜芸芸和法官桑秀明为原型,拍摄了影片《清水湾,淡水湾》。
  
  转眼间,40年过去了。桑秀明告诉笔者,杜芸芸仍住在苏州,尽管这些年来她也经历了下岗、家庭生活裂变等挫折,但她对当年作出的决定不后悔。
  
  (作者单位:静安区法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