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2万亿的减税降费,为何一般企业感受不明显?
关于前三季度全国减税降费2万亿的新闻,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么大的减税降费力度,大家是否感觉很明显呢?就这情况和一些身边企业的朋友们进行了讨论,他们的反馈是没有感觉出来。
其实这是不公平的说法,至少少交了社保的单位缴存部分,每一家企业都还是平等地享受到了的嘛。这一部分就有2725亿元。应该说社保单位缴纳部分的免收是本次不多的普惠性优惠措施。另一项可能就是小规模纳税人的降为1%征收率优惠了,这个我们以前已经分析过了,除非是直接针对消费者的小规模企业,否则就会由后续的抵扣企业把小规模少交的税补上。
如果是一家传统行业的生产企业,可能真还在本轮减税降费中没有什么获得感。但是如果能耗较高的生产企业,还是有电费的优惠,不管电费以前存在什么问题,的确2020年就是比2019年硬降了5%的,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大家应该是都体会到了。
近两年已经有几轮普惠性的税率下调了,还要普惠性的主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可能还要等等。
作为纳税人当然最高兴的是主税率的普降了,但是主税率的普降其实是很难的。原因就是财政的承受能力问题,而且现有的情况下,一旦下降还想再涨回来,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以前我们已经分析过增值税率确实还有下调的空间,只是这个可能还要放到再过几年来用吧。而进行结构性的减税降费,就可收可放,不致于引起太大的麻烦。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家该收100的时候,都优惠为90;过了较长时间,想要恢复到100的时候,大家的意见就比较大了。如果改一下,只让其中一部分最想鼓励的行业或企业收60,其他的不变还收100,当将这些收60的再恢复到收100的时候,几乎就不可能的什么反对意见了。
所以减税降费虽然钱是少收,给我们的体验和效果之间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优惠的行业和产品跟自己无关的企业。但是如果这些优惠是已经让社会上其他企业享受到了的,其实通过竞争和市场定价等传导机制,同样也能让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人都分享到这些好处的。比如优惠了防疫物资的生产和运输等,企业和个人买的相关产品的价格可能就已经是降低了的。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好处,结构性的少收税费,也能通过竞争体现出来,降低整个社会的负担。但是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某些垄断行业,确实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本次没有明显感觉到优惠的朋友们,你们间接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