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长津湖”记忆

致敬

一路向南

英雄老兵

刘志忠的故事

近期,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这部关于抗美援朝的影片,描绘了一部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动人史诗。这部电影使我想起了我的姥爷刘志忠,他是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老一辈人从不愿意对外谈及他们的光辉事迹。但是,身为英雄的后代,我们有义务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记录下来,让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世代相传。

本文由小妖和妹妹刘恬妤联袂撰写。

岁月的河涓涓地流淌,漫过粗砺的黄沙,漫过虬结的深根。黄土上的游子骑着黑色鬃毛的战马,踏着岁月长河,扬鞭向山南。

01

抗战决死队

1911年9月,老刘家的第六个孩子出生,取名刘志忠。老刘家是山西大同浑源县沣台铺村的一户普通农民,脚踩黄土,倚北岳恒山,傍桑干浑河,世代务农,精于木工。老刘家的根深深地扎进黄土里,平凡、辛劳、安宁的日子缄默在浑河粼粼的波光之中。外界时局的动荡加之家境贫寒,在村子里,瘦小的刘志忠处处受人欺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运波折,刘志忠的命运也就此改变。26岁的男儿满腔赤忱一心保家卫国。当年8月,刘志忠离开了家乡浑源,去到大同市里闯荡,恰巧看见城门上有告示招募新军,从此投身军旅,加入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又称“新军”。在山西太原,刘志忠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决死纵队班长、山西新军四纵队排长及副官。

后来,决死队被正式编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刘志忠也因此加入由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先后任抗大七分校一大队排长、晋西北军区训练处参谋。

老刘家祖祖辈辈都是出色的木匠,刘志忠也不例外。从小勤勤恳恳练习木工活的他练就了一副精瘦的好体魄,背力格外发达。谁料,这份后天积累的优势在新兵训练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由于拼刺刀对姿势和发力的要求与木匠推刨子的要求极为相似,刘志忠在兵营里可是拼刺刀的佼佼者,一握起刺刀就像拿起那山西老家中心爱的刨子,得心应手,无论训练还是实战,都游刃有余。

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全军运动会上,刘志忠曾拿下刺刀和鞍马两个项目的全军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的他,作为优秀的战士运动员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颁奖和接见,这份特殊的荣耀成为刘志忠一生的骄傲。

02

恶战

1940年8月,百团大战爆发,八路军在晋南发动了一系列以破坏日军交通线和矿山据点为目的的游击战。接到命令后,刘志忠所在的120师决死第二纵队也立刻投入破袭敌人据点及交通线的战斗中。

在战役前期,日军对八路军的大规模破袭毫无事先的察觉,防卫无措,再加上据点、兵力分散,使得120师的破袭任务进展十分顺利,光刘志忠所属的连队就乘胜接连拔除了好几个敌人的据点,并对周围的铁路进行破坏。刘志忠回忆,一次,连队曾乘夜色埋伏在日军的训练场周围,第二天清晨,猛然发起冲锋的八路军战士迅速剿杀了一个小队的日军。这一仗干净利落,速战速决,刘志忠也因一人单挑五个日本兵的英勇表现而受到了表彰。

但是,在战役后期,随着日军战略的迅速调整,局势开始变得异常艰苦。日军抽调部队对晋南游击的八路军进行疯狂扫荡,飞机和地面部队步步紧逼,刘志忠所在的部队昼夜行军,每日穿梭于枪林弹雨,身边是不休的烽火,眼前是无尽的黑暗。刘志忠回忆说,队伍不敢停下休息,饭都没有时间吃,有时候走着走着睡着了都不知道。

最惨烈的一次,刘志忠所在连队接到命令,务必死守一道重要关隘,抱着必死决心的战士与敌人恶战了整整两日,打到弹尽粮绝。八路军的连队最终取得了胜利,打光了进犯的敌人,然而阵地上也仅剩下十几个八路军战士,其中就有刘志忠。这是他最刻骨铭心的一仗:“不只是恐惧,最痛苦的是看着身边战友接连倒下的那份悲恸和无力。”又耗费了几日,一路上处处躲避敌人和空袭的飞机,历经千难万险,刘志忠和他的战友们才跟上了大部队,继续艰难行军。

03

南下四川

抗战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刘志忠所属的晋绥部队被编整为由彭德怀领导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绥蒙军区,刘志忠任右玉县独立营连长、营长,把守杀虎口,又任绥蒙军区七团营长,镇守古屏三秦、控驭五原的凉城。

战争再次打响,西北野战军留镇西北,迎击国民党军对陕甘宁地区的进攻,稳定西北局面,为其余部队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西北野战军不断壮大,并于1947年收复延安。此后,西北野战军一面牵制主要对手胡宗南部队的进攻,将其圈陷于西北战场,一面有力配合其他战场的作战,为尔后解放大西北奠基。

1949年,西北野战军在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宁夏战役和河西战役中给胡宗南部队以重创,并于当年11月越过秦岭追击逃窜的胡宗南部队,同时相继解放武都等地,至此全部解放西北五省。之后,中共中央整编部队及番号,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贺龙率领刘志忠这时所属的第一野战军从北向南压进,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四川。而这一部分从大西北南下的兵力也从此留在了南方,后归西南军区统领。就这样,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山西娃子来到了这绿水盘绕、青峰葱茏的四川。

解放战争结束后,刘志忠留在四川成都军区军官训练团工作,先后任南充军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公安十八团参谋长、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期间,刘志忠多次参加上山剿匪,收复失地。

刘志忠回忆,那里有香甜的稻米和上乘的烟草,可心中仍然无比惦念远在山西的老家,想念山西的面,山西的醋,想念山岗上喊着山西小调的人儿,想念黄土的味道。耐不住挂念,刘志忠请假回乡,骑着高头大马回到浑源沣台铺村。村里曾经排挤、欺负过他的人,听闻刘老六骑着骏马“衣锦还乡”,吓得四处躲避,生怕他找上门去报复。刘志忠笑道:“我现在是一名共产党员,有纪律,怎么可能随便打击报复!”刘志忠回乡看到的,还是那黄土地上淳朴的农民,几轮战火后民生凋敝,老乡们的生活也更加困难。他有职在身,不能久留,于是将身上不多的一点钱都留给了乡亲们,又骑着马向南方奔去了。

 夫妻二人与战友们在部队上的一张合影

1950年,为解决部队军官的个人婚姻问题,也为了完善部队的建设,部队组织广招女兵,刘志忠与吴永菊经上司介绍而相识、相知。没有花前月下,没有谈情说爱,一问一答,两边铺盖一卷,圆了一段四十载的婚姻。

“小吴啊,以后一起过日子,怎么样?”

“只要首长满意,小吴愿意照顾您一生。”

 吴永菊1956年摄于成都

一份对组织的忠诚,一份对烽火英雄的敬仰,求得了一份圆满。

婚后,刘志忠夫妇把家安在了成都军区,憧憬着柴米油盐静若清潭的生活。

04

抗美援朝

刘志忠结婚那年的7月,战火再一次威胁中国,抗美援朝战役打响了。10月,新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已经40岁的刘志忠,看着已有身孕的妻子微微隆起的肚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毅然申请加入志愿军,再次奔赴前线。在朝鲜战场打了一年多的仗,经刘志忠回忆:战争之惨烈残酷,甚至超过他在国内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战役。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自己在战场上被炮火炸昏了,第二天清晨突然惊醒,只见硝烟已经散去,身边是漫山遍野一望无垠的尸体,而自己正仰卧在戴着钢盔已战死的美国佬头上!

因为美国人打仗不拼刺刀,刘志忠的绝活派不上用场。在朝鲜战场上,他先后受过三次重伤,由于第三次伤情极为严重而被送返回国。不久后,中国战胜的消息传来,刘志忠因其在朝鲜战场立下的战功,被升为副团长。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刘志忠感慨道,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这是命运莫大的恩赐。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身上留下大大小小几十处伤痕,至今仍有弹片留在刘志忠的身体中,长进了肉里。

回到了四川成都,回到了家,回到了妻子身边,和平安宁的生活终于开始了。

虽说是为了组织上“安排的任务”而嫁给刘志忠,吴永菊仍旧对这个比自己大16岁的“糟老头儿”百般照顾。刘志忠喜欢山西的面食,吴永菊就学会了和面、擀皮儿、包饺子蒸馒头。两人虽然共同语言不多,但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先后抚育了四个子女。

1955年9月,国防部授予刘志忠少校军衔。1957年6月,成都军区授予他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05

南下贵州

进入和平年代,建设强国成为当务之急。20世纪50年代末,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正发生着一次由东向西转移倾斜的战略大调整,无数工人、干部和军官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大西南的深山险谷,驻扎大西北的大漠戈壁。

1958年,闲不住的刘志忠也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参加地方建设工作,选择去贵州开发矿山,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事业。在当时,贵州依旧被看作是烟瘴之地、蛮夷之乡,条件艰苦,建设落后。云海无际,群山无边,刘志忠带着妻儿迁往贵州,贵州的风光与故乡山西的黄土长河截然不同,这里有数不尽的山光和水色,也有更多险峻陡峭的山路和原始幽深的山野,可谓“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从黄土上启程远行,看遍了烽火硝烟,看遍了生离死别,老刘家的血脉在贵州这片九曲山水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刘志忠被调入贵州省开阳县金钟镇的小山沟里,作为副矿长参与领导、指挥开阳磷矿的建设工作。筚路蓝缕,开山劈石,开阳磷矿最终在1960年基本具备了生产磷矿石的基础条件。

最初,开山建矿的条件极为艰苦,开阳县洋水沟子附近都是茂密的原始山林。山里不时传来野兽的号啸,泥潭里隐匿的蚂蝗、叶梢上盘踞的竹叶青、瘴气毒物时时威胁着山上的拓荒者。山况更是险峻,料峭险峰,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进万丈深渊。开矿可不比打仗容易,为了寻找水源,刘志忠作为老矿长带头走遍茅坡山,登上鸡狼关,在山上苦干了一个星期,靠着野刺梨、猕猴桃、蕨菜和蕨根果腹,终于在山上成功打下几十个炮眼。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安全,刘志忠一个炮眼一个炮眼地亲自检查,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惊雷般的爆破声震彻山林,茅坡山下的矿石露出了真容,不畏艰险的拓荒者终于捧出了第一批磷矿石。到了1965年,开阳磷矿的生产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初具规模,蒸蒸日上。

今天的开阳磷矿,有着领先世界的高品位矿石,有着广阔的全球市场,建有花园般的矿业园区。五十载,开磷人风生水起,做出了响当当的磷矿招牌。

这是刘志忠在大山里的事业,呕心沥血,白手起家,最终为世世代代开磷人留下无穷无尽的福祉。“老矿长”这一声饱含老一辈开磷人敬仰的称呼,是刘志忠后半生的骄傲,也是老刘家世代相传的荣耀。

三世同堂,摄于1986年

以上照片全部摄于开阳磷矿,图1中的孩子是小妖

因为在战场上带回了一身伤,加之过度操劳,刘志忠晚年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只能在医院病房里度过余生。1992年11月18日,刘志忠溘然长逝,享年81岁。吴永菊不愿拖累孩子,坚持独居多年,直到自己不小心摔断腿才住到了女儿家。几年后,吴永菊患上了老年痴呆,经常记不得孙女是谁,也记不清回家的路,但却经常哼着那几首她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红色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一条大河波浪宽……”

 二老与女儿刘建华

好在,吴永菊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女儿准备了一封信。2015年6月,吴永菊去世后,女儿才拆开这封信,看到里面记录了刘志忠的生平和功绩,记述了一个笃实刚毅的山西汉子,为国家的命运和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一生的故事。

刊发于2021.10.22《劳动时报》

图为小妖(左)和表妹刘恬妤

致敬,中国军人

谢谢你,为祖国挥洒热血

谢谢你,为人民遮风挡雨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小妖

微信号 : 神编小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