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上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观课有感

在统编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习作单元,一个主题是“观察”,一个主题是“想象”和以往不同的是,新版教材还增加了“习作例文”,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范例。

习作单元包括:导语、精读(识字、写字、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旁批、思考练习题)、习作。

面对新教材如此大的改动,我们不禁会产生困惑:习作单元的习作和普通单元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习作单元中新加的“习作例文”到底怎么用?例文到底要让孩子们学到什么程度?

孩子面对习作的时候可能存在的困难: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看?为什么要写?怎么判断写的好不好?在本堂课的习作教学中,周老师也是事先调查了学生的习作困惑,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聚焦到学生的疑问上来,让课堂有的放矢:

周老师在学习活动二当中就带着孩子们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开始先让大家默读《我家的小狗》,思考:从哪儿感受到“王子”淘气可爱?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周老师要求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关键词句,通过提炼形成了简单的导图:学“狗”字和追火车。最后总结写法:抓突出的特点写事物,写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现。周老师在这里还举例子,问刚开始说要写仓鼠的小朋友,现在知不知道仓鼠该怎么写,要放到什么场景中?由此及彼,让学生学会模仿与运用。

学了一篇习作例文,解决了两个主要困惑,接下来周老师便带着大家学习第二篇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让学生读课文完成课后表格:

小朋友们的速度很快,一下子就全部找出了杨梅的特点,周老师也像第一篇例文一样,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并适时总结出“多角度、有顺序、有变化”这一写法,告诉大家要从不同方面写事物,要写出变化来。

统观单元编排,周老师将习作例文与习作指导融合贯通,勾联课文,使例文真正发挥解决学生习作困难的作用。

在学习活动三当中,周老师带领大家试画思维导图,梳理习作素材。老师播放了自己拍摄的“校门口值日周”的小视频,为学生提供了最贴近生活的范例,和大家一起整理出图示:开门——拦车——护送。周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份思维导图,接下来便让学生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梳理观察积累的习作素材。如现场一同学写的《荷花》:

和乐清的课堂中不同的是,嘉兴市的课堂上运用了“希沃”这一软件,很大的方便了教师教学,周老师只是用手机拍下学生的作品,投影仪上便能立马播放出来,快捷高效。

本堂课没有像往常的习作课一样让学生写片段,而是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画画思维导图,并且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切实解决学生的写作困惑,行之有效。

一、指导留心观察,学习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最困难的是什么?一是不知道怎么写;二是缺少协作素材;三是字数要求太多。

学生经常没东西好写,怎样教育他们学习积累素材呢?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还要提供他们如何去学习观察、积累素材的建议。生活中,大多数孩子的观察是一种无意观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学会积累。这堂课上周老师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素材的积累。布置观察活动时要适时进行,可以在课前,可以在课中,甚至可以在课后进行,还可以提醒他们在观察中要学习课文中的观察方法,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二、突出习作的关键能力

新教材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观察”,它也突出了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整个单元就在习作例文引入,单元作文相呼应的一体化的编排中,引导学生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观察,从而积累习作素材,突破无东西可写这一难题,帮助学生从写话向习作平稳过渡。

三、突出单元习作重点,不拔高要求

准确定位习作例文,灵活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避免机械使用习作例文,一一对应进行仿写。刚才周老师的课堂中,非常巧妙灵活地使用了习作例文,充分发挥了习作例文用来让孩子模仿借鉴的作用,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发挥了习作例文以学定导的作用,发挥了习作例文在解决孩子自己习作时遇到的困难,从而为有重点地为学生解决困难提供例子。她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作文是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与人的心灵情感有最真实最朴素的联系。作文不需要任何虚假的做作,要展现生命的原生态,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呼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