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思考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包含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怎么借助这几个经典传承的神话故事,探寻祖先的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从而获取生命的力量与启迪?
九月份听了陈传敏老师关于神话故事的讲座,给了我不少启发和思考。
陈老师说:“追寻上古之神,意在探寻祖先之人,以神的故事探问人的源起是教学的起点。”这一观点给我在重新设想《盘古开天地》一文有了新的启发。
“很久很久以前”来自第四单元中《盘古开天地》和《普罗米修斯》两篇课文的首段,这其实是神话传说的标示之一。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
人类是如何产生的?
神和英雄如何生活?
这三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三类神话,第一类是创世神话,例如《盘古开天地》;第二类是创人传说(属于创世神话),例如《女娲造人》;第三类是社会神话,例如英雄之旅模型。
基于此,我们可以引入关于万物起源的疑问:天地何时诞生?是谁创造万物?人从何处而来?并且导入屈原的《楚辞·天问》。
当我们将神话传说放置于历史语境中观望、探寻、思考,你就会发现这一个个神话人物北湖,蕴含着人生生存之初多少的智慧与力量。他们是在真真切切的生死考验中,在火与水的锻铸中强健、壮硕、顶立于天地之间,慢慢成为万物之灵,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
我的教学
此篇课文重点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找出主题,并围绕主题整理出文本的章法结构;二是学习古人如何建立联想的;三是引导学生探讨《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盘古开天地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生理解中国神话具有承载传统思想的主要功能。
教学环节之一:原型引入
1.出示盘古原型——烛龙神。
这是一个人首蛇身的神,他叫烛龙神,出自《山海经》。烛龙神和盘古,这两个人物形象差别这么大,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2.看课题,提问题
为什么开?怎么开?开成了吗?
评:关于盘古的原型是烛龙神一说,我曾经和陈老师有过讨论,陈老师说“关于盘古这个人物形象与故事原型出处,个人建议不作深究,追寻上古之神意在探寻祖先之人。”我想了想,觉得也应该换一个开场,用万物起源的问题作为导入或许更加合适吧。
教学环节之二:提炼关键词
学生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提炼关键词:
劈——天地分开
撑——天地成形
倒——万物成形
之后,便带领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
(1)盘古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思考这样变化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3)小结并讨论
(4)思考变化
古人就是这样,用想象的方式来解释万物的来源。而且这种想象也是有依据,有基础的。
评: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很多学生们对于关键词的把握很准确,很快就找出了“劈”“撑”“倒”这三个字,而且对于“天地分开”“天地成形”也能概括出来,这让我非常欣喜。
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何和万物有关联?”时,学生们也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古代科技不发达,只能这么想。我也告诉学生,不要认为神话故事都是假的,这些神话是我们先民真实的认知,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这些都是真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以现代思维去审视解读这些故事。
教学环节之三:结尾
故事的结尾部分则是课文的最后两段,讲述盘古倒下后的变化,他的身体形成了世间万物。引入《道德经》 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评:关于《道德经》和《盘古开天地》的联系,也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