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想:柯珂老师《隔窗看雀》
最近在读汪曾祺的书,今天读到一篇《故乡的鸟呵》,突然想起在丹霞路小学听柯珂老师上的一篇散文《隔窗看雀》。柯珂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女神老师,虽然我们没有交流过,但我每一次听她的课都会有所启发。
教学片段1:
师:课文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有些什么问题?可以变成一句话来和大家聊一聊。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梳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雀的活动的?
生:麻雀总是跳。
生:麻雀飞的动作(4、5、6、7自然段);麻雀的落(8、9自然段)
板书:跳 飞 落
师:接下来我们走进“跳、飞、落”这些画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方面,细细地读,出示学习要求:选择一方面,细细地读,划一划,用几个词批注下你看到了怎样的雀。
交流第一、二自然段,出示:
师:我发现有几个词大家都写的一样:活泼可爱。请你再去细细地去读第一、二自然段,你一定能读出更多文字本身描绘的麻雀的样子。
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像是一个马虎的、丢三落四的麻雀;麻雀动作敏捷;麻雀生命力旺盛,有些迷茫;麻雀毫不畏惧。
指生上台写批注词语。
师:好的就这样,请你继续关注“飞”和“落”的活动,现在我相信你一定能批注得更丰富了。
出示文段:
生:麻雀有点笨拙
师:这是麻雀给这位同学的感受,你有这种感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它如果不在中途赶紧扇动几下它的小翅膀……” (生齐读)
生:麻雀非常懒。
师:我们看到两次作者把麻雀的飞比作——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它飞的姿势美吗?反而让你觉得——随意。
教学片段2:
师:其实像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读到这儿,聊到这儿,你现在觉得作者隔窗看雀还仅仅是在看雀吗?他更是在——看人,也是在看生命,他在看雀,他在看人,他在看各种生命的活动。那你觉得他看到的是人或者其他生命怎样的生活呀?
生:麻雀的翻飞起落,人生也是起起落落的;人是一个比较随意的人;麻雀很忙碌,人也是很忙碌的;
师:这样看雀,这样想雀,我们就读到了很多很多,还有人这样评价周涛的散文,出示:周涛的散文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生读)
师:你们刚才读着文章,也在探索、参悟着生命的本质。
师:再看看雀吧,出示文段,生齐读:
师:读到现在,你会在横线上填上什么词呢?可以写上黑板上的词语,也可以写下此刻你最想表达的词语。
生:不紧不慢而动作敏捷;自由而随意;敏捷而卑微;笨拙而无所畏惧;随意而忙碌;平淡而生动。
出示:
师:为什么他会这样写?你怎么理解?
听课感想
刚开始读《隔窗看雀》这篇文章,就被作者生动的文笔和奇特的比喻给吸引住了。这篇散文读一两次是远远不能深刻理解的,需要反复品读,越读越能体味到作者对生命的参悟,作者写麻雀,更是在写人,写生命。
怎么基于学习的发生?柯老师做了几个学习活动,第一个学习活动是孩子来聊自己对这个文本的认识,自学的认识。六年级的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体会的也比较深刻。这篇文章非常散,但还是需要梳理,于是在柯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起梳理出“跳、飞、落”,这三个都是动作,“跳、飞、落”都是生命的一种状态。人生的境界,生存的状态都在这个文本中体现出来。
梳理之后就是品味,批注阅读。这篇散文真的散,在人教版中并没有类似的,比如说写动物的,孩子们学过《猫》、《白鹅》、《白公鹅》,所以很多孩子在读了课文后会说“这篇文章写了……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的喜爱。”很多孩子都会用这样的套话来回答。
六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依旧说着各种各样的套话,说到动物就是活泼可爱、机灵敏捷。第一次批注麻雀“跳”的片段,大部分孩子都是批注“活泼可爱、调皮机灵”。这一点很可怕,我们教语文,教着教着把孩子教成了一个标准答案。
所以上课时,柯老师隐去了文中的“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因为这两句话一放进去,孩子们一读就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写“麻雀……的特点”,它们学完之后脑子里就这几个词语。孩子读到六年级只是在寻找一个应付你的答案,所以老师要做的是,孩子们在上完课后得到的不是一个答案,得到的是很丰富的体验,孩子们能在这堂课上得到多元的解读,多元的发现,多元的体验。
所以很高兴的是孩子们写出了这么多的词语,有些也许你不认可,但是这是他在文字当中读到的,那就是好的。
这样的一种阅读,让孩子们充分地去品味,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孩子的独特感悟,以及本文的独特的言说意义,而这种言说的意义带给孩子的这种独特的感悟,才是个性化的学习,才是思维的激荡,才是改变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及他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