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给刘禅刷十万+,司马宝宝心里不开心
东北有对父子,和四川有对父子,非常相像。
他们是张作霖和张学良,刘备和刘禅。
东北人别着急开骂啊?
先看看他们:
当爹的,都是出身农家,一代枭雄;当儿子的,都是子承父业,王二代,且都丢了王位。
当爹的,都是聚集一帮兄弟,白手起家;当儿子的,都是内忧外患,失势后被软禁至死。
像吧?这说明啥?呵呵,说明王二代很难当。
尤其是刘禅,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成语。
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成语,刚开始还是说刘禅昏庸,被大家一通骂,后来大家就说这是刘禅聪明,不这样说,岂不被司马昭咔嚓掉啊?大家又是一通夸。
活下来是硬道理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哪怕以后烧煤呢。
让我们重温一下乐不思蜀的场景:
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感伤,独后主有喜色。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须臾,后主起身更衣,郤正跟至厢下曰:“陛下如何答应不思蜀也?徜彼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后主牢记入席。酒将微醉,昭又问曰:“颇思蜀否?”后主如郤正之言以对,欲哭无泪,遂闭其目。昭曰:“何乃似郤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
如果单从活得长久来看,刘禅无疑是成功人士,他207年出生,271年死亡,活了64岁,比那个软禁他的司马昭(211-265)还多活了10年。
刘禅聪明不?绝对聪明!
那司马昭就傻吗?
能连问两个“颇思蜀否”的人,能傻?
当然不傻,要是傻,早就被老曹家干掉了。
为什么大家给刘禅刷十万+,却没有认识到司马昭的聪明呢?这会让司马宝宝不开心的。
这说明,司马昭已经不光是聪明了。
不是聪明是什么? 是英明,是智慧。
不是说司马昭喜欢刘禅实诚,喜欢他乐不思蜀的劲,就留他不死,让他快活地当安乐公,而是留他不死,完全是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司马昭是个多疑的人,派邓艾和钟会去灭蜀时,他对他们两个都不放心。
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
时朝中皆言邓艾必有反意,司马昭愈加疑忌。
昭笑曰:“汝忘了旧日之言耶?汝曾道会后必反。吾今此行,非为艾,实为会耳。”
对手下大将尚且如此,对经营了蜀地50多年的老刘家,更要防范了。
蜀地山高水远,说反就反,不防范怎么行。
那怎么防范?这就需要对手里的牌进行判定了。
刘禅这张牌,是弃还是留呢?
没办法找司马昭,采访采访他的心声。但从他儿子司马炎和羊祜的对话,可以看出他的想法,留与弃都是政治的考虑。
羊祜是一代名将。退休时,司马炎问:“卿有何安邦之策,以教寡人?”祜曰:“孙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皓不幸而殁,更立贤君,则吴非陛下所能得也。”司马炎大悟说:“卿今便提兵往伐,若何?”
关键词,贤君。
司马昭之所以留刘禅,就在他聪明而且不贤上。
聪明就能懂利害,不贤就会舍死求生。
要是把这张牌弃了,蜀地万一立个明君,像刘禅儿子刘谌那样的,非得反不可。
而且洛阳城里,司马家和老曹家,矛盾也很大,能稳定就稳定吧。
留着刘禅这张牌,还能收复人心,显示宽宏。建宁太守就是看到刘禅没死,才降的。
刘禅在,就相当于一个稳压器在。你思蜀也好,不思蜀也好,只要能起好作用就行。
这就是司马昭的大智慧。
这让我们看到了聪明和英明的区别。
聪明,在于输入,在于理解上。
英明,在于输出,在于理性上。
聪明人多,英明人少。
刘禅和张学良的唯一区别是,刘禅始终不思蜀,张学良“思蜀”了,所以历史上的名声肯定不一样。
本文,杨林、冯宇有贡献,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