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的精美宣德炉
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礼器为统治者和天下民众所钦重,故而宣德炉的蓝本多源自古代青铜器或瓷器,造型也多达数十种。如宣德炉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之原型即宋瓷中的“哥窑双耳三足小炉”等。宣德炉所署款识也多达数种,其中楷书款的风格具有明代著 名书法家沈度的书迹特点。
不管用那一种说法做宣炉原料,它们有个共性就是铜中含有金银,这为认识真宣炉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通道。灵感来源于“玉堂清玩”款炉(后节有详细介绍),众所周知玉堂款炉是明嘉靖首辅严嵩之子严东楼的私炉堂名款,他除了自己铸炉外还收箩前朝无款素炉加刻自己堂号,晚明此风很盛,著 名错银大师“石叟”亦为前朝素炉加刻自己名号。
在历史上,很多文物在某一时期因为选料上乘、制作精良而被冠以时代成为历史上的代表性文物,这一类文物中的精中之极!如历史上的明成化斗彩、明宣德炉。也正是因为它的制作精良和珍 稀,让很多人怀疑至今存世宣德炉的真实性,认为全世界没有一件能被确认为真品。
宣德炉,顾名思义,就是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一种香炉,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用黄铜制作出来的香炉。相传明朝宣德年间,暹罗国(即古代的泰国)进贡了一批优质的黄铜。当时的宣德皇帝嗜香炉,遂命御匠吕震用黄铜炼制香炉。为了保证制作出好的香炉,吕震让工匠加入金银等几十种贵金属和黄铜一起经过十多遍铸炼,经过很长时间,最终铸造香炉3000座,遂停工。宣德炉质优,但是数量极少,在宣德年间就已经出现了仿制品,后代的仿制品更是层出不穷(相关阅读:如何鉴定宣德炉),现在存世的宣德炉大多数是明清时期仿制的。虽然仿制品众多,但是真正地选的路的制作工艺是不外传的,所以后代真正的宣德炉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
说到宣德炉,自然要提到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他是明成祖长孙,明代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庙号宣宗。宣宗爱好翰墨,工于绘事,他亲自督造了“宣德炉”,引 领了一代艺术风潮。
大明宣德炉,是明宣德宫廷内依图谱开炉铸制的一种焚香之器,简称“宣德炉”。宣德炉传世稀 少,真品昂贵,各朝历代均有仿制。器型精美,质地黄铜,坠重,炉体呈圆形,炉口有折沿,有两个对称的立耳。此炉表面光润细滑,抚之若婴儿肌肤。不论从整体还是从口沿、双耳,它的造型给人以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和谐美感,不失为一件珍品。
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宫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多件铜香炉。说法一普遍被认为是明代文人杜撰。说法二却被大多数人所引用,此说出自《宣德彝器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