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企业财务尽调扫“雷”记

作者:谍报君

来源:最前线谍报组


前言

由于IPO注册制的逐步推行,不少具有工程属性的公司也加快了冲击IPO的进程,纷纷准备申报材料,但由于行业的一些固有属性,工程企业财务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试着从实务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1、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与IPO审核标准有较大差距

工程类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核算问题:

(1)未按项目归集收入成本。工程企业一般按项目核算收入成本,收入一般能对应到具体项目,但是大部分工程企业做不到按项目归集项目成本,主要原因是业务与财务脱节,业务数据无法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自然无法准确核算项目成本。比如,工程项目的领料单不能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就无法准确核算项目的材料成本;工程进度计量单不能及时交给财务人员,项目收入、成本确认进度与工程实际进度就会有差异;项目施工人员的工时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项目人工成本就不能准确归集等等。

因此,工程企业财务核算不准确是“果”,“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不畅,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流程做出系统的梳理,打通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传递通道,让财务和业务融合起来。

(2)部分跨期项目不同年度间毛利率波动较大,财务核算的项目毛利率与项目实际毛利率情况不相符。如某项目2018年项目毛利率为70%,2019年的毛利率为36%,相差34%,与项目实际毛利率30%不一致;财务尽调过程中,需要跨越不同会计期间,根据项目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还原同一项目不同年度之间的真实毛利率。

(3)大额资金往来以及成本费用挂往来账的问题。工程类企业普遍存在实控人或其亲属从公司借备用金,用于支付无票的工程款或员工工资等费用的情况,由于没有入账依据,导致大额资金往来挂账。

(4)账面归集的劳务成本与实际情况不符。如从A公司账面数据来看,劳务分包成本占项目总成本比重在32%-33%左右,但据了解,实际占比应该低于该金额,企业存在通过虚开劳务费发票来列支其他成本的情况,劳务成本占比异常情况,可能会被解读为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存在问题,内部控制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另外,部分项目没有人工成本,说明属于挂靠项目。

(5)分包合同额、工程进度和工程回款等存在调节空间。如果工程类企业的客户是分包方,分包合同额往往存在一定的调节空间,因为双方一般是长期合作的关系,为了冲业绩,可能会在年度之间调节分包合同金额。

工程进度一般是根据工程计量单来确定,工程计量单如果没有监理签字盖章和详细的验收过程,可信度很弱,财务尽调时要格外关注会计确认的进度是否与工程实际进度相符,如工程计量单的日期是否在收入确认日期之前,计量单日期是否是节假日,计量单上的工程量与收入确认的数量不一致等等,都是工程类企业计量单中的常见问题。

(6)财务人员离职率高导致财务核算不连续。由于公司项目管理内部流程不完善,财务准确核算难度较大,加上企业老板施压,往往会导致财务人员离职,目前在职的财务人员往往对前期项目情况不熟悉,加大了财务准确核算难度。例如很多公司都存在“待定项目成本”挂账的情况,如果对前期项目情况不了解,就会导致项目成本长期挂账,不能分配到具体项目,导致项目成本未及时结转。

(7)规范成本较高,财务规范期间可能比预期要长。很多工程类企业社保公积金未足额缴纳,如果全员交社保,每年人工成本将显著增加,并且随着人员数量的增长,规范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另外,工程类企业如果有体外收入和变相分红,还会涉及到补税的问题,较高的规范成本叠加企业实控人财务规范意识淡薄,财务规范期间往往比预期的要长。

2、业绩不稳定,成长性有限

所属行业的周期性会影响工程类企业业绩的稳定性,如公路、铁路建设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如果工程类企业深度依赖某单一行业客户的订单,业绩往往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如A工程类企业主要是铁路客户,由于高铁投资高峰期已过,因此其业绩每年能维持稳定已经不容易,更不会有爆发式增长了,基础建设投资高峰期已过还有风电、光伏行业等,另外新冠疫情对工程类企业施工普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需要合理评估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对企业每年新签合同额的影响程度。

衡量工程企业业绩稳定性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每年的新签合同额,只有能持续接到订单才能保证业绩的稳定性,财务尽调时需格外关注此项数据变动额和变化比例。

3、融资能力跟不上规模扩张

工程类企业业务收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项目大部分的款项要在客户项目验收后付款,同时职工薪酬和差旅费用具有刚性付现支出的特点,现金流管理存在一定的压力。

资金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收入规模,随着企业收入规模的扩大,资金压力逐年加大,工程类企业要提前做好资金规划,融资要给业务规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财务尽调过程中需要关注公司的融资成本是否高或低于同行业公司,融资规模是否与业务发展相匹配,企业是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等。

4、坏账风险

工程企业的下游客户如果是总包方而不是业主方,遇上资金周转问题,拖欠工程款是常态,尽调过程中需要关注长期未回款或存在未决诉讼项目的回款风险。

5、存在多个未纳入合并范围的隐性关联方

工程类企业实控人往往会以亲戚、朋友的名义成立一些劳务或者配套公司,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没有发票的劳务用工问题,一方面这些体外公司可能在孵化一些尚未盈利的业务板块,这些隐性的关联方会导致的主要问题:

(1)劳务成本的完整性问题,未合并主体与工程类企业发生的劳务交易大多未事先签订劳务合同,账面记录存在滞后性,仅依靠财务系统很难发现未及时入账的劳务成本。

(2)未合并主体与公司交易价格的公允性问题,关联方劳务或材料价格如果低于市场价,就可能涉及到体外利润调节的问题。如A公司材料供应商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较高,如采购前五名中某某经营部,曾注销过6次,注销原因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发票申领有限额,由于材料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60%左右,材料采购的真实性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个体工商户由于管理不规范、注销情况时常发生,提高了材料采购的真实性核查的难度,如处理不当将影响企业申报IPO的进度。

6、商务费用

工程类企业普遍存在商务费用,如果企业的销售方式是直销,并声称不存在商务费用,管理层往往没有说出实情,财务尽调的过程中,由于结算滞后、无固定比例及外包合同不完整等原因,尽调过程中仅能就主要项目是否有商务费用与管理层口头核实,可以关注毛利率低于平均值的项目,往往这些项目与商务费用处理相关,通常来说,某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商务费用返点应符合行业平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需要格外关注合理性。

商务费用的处理方式:有的企业通过提高供应商采购价格的方式支付,有的企业采取给业务员发奖金的方式支付,还有的以各种“技术服务费、技术咨询费”的形式支付,财务尽调的过程中要关注商务费用处理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合规性会影响IPO是否可以申报,完整性则涉及到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