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书,与传世版本四点不同

本文为林屋公子“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020:上博简《周易》

如果说最神秘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会选《易经》。虽然《山海经》也够神秘,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经》能够位居“五经”之列,甚至古文经学者还把其列为“五经”之首。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怎么样的著作呢?我们知道,古书的流传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读懂《易经》,不应只局限于传世文献本,而要将视线放宽到出土简帛上。

地不爱宝,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不少湮没两千年的易学文献重见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数上海博物馆购藏的楚简《周易》;接下来就是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再往后就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墓主是汉初功臣汝阴侯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时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易》的占筮资料,散布在望山楚简、包山楚简、新蔡楚简、天星观楚简、秦家嘴楚简里。

其中最值得一讲的,当然就是上博简《周易》,因为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过上博简《周易》也不是横空出世的作品,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就要来说说《周易》到底是怎么炼成的了。

《周易》书影

我们知道,商朝人喜欢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项,然后用火烤断并根据裂纹判断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数字,比如有一条卜辞刻着“七七六七六六,贞吉”的卜辞,还有一条“六六六(666)”的。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纹来占卜,而更像以数字本身进行占筮。更明显的是,发掘的商末周初之际周原甲骨,“贞吉”一类词已经比较常见,这就很明显是类似于后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学习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并且将占筮法发扬光大,文献中的反映就是《史记》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经》提到不少商代史实,比如有“帝乙归妹”,说的是商帝乙将妹妹嫁给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锡马蕃庶”,说的是周文王儿子卫康叔分封。这似乎说明《周易古经》并非周文王个人创作,但要说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应该大体还是符合实际的。

注意,这里我们提到《周易古经》。《周易古经》《周易》《易经》《易》到底什么关系?今天我们说的《易经》,是被儒家尊为经典后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经》《周易大传》的内容。所以一般说《易经》的时候,指的是经加传;而说《周易》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指经加传,但严格来说本义是《周易古经》。战国时期《易》筮法不限于《周易》一种,还有《连山》《归藏》,这三部又被统称《三易》。

《周易》八卦

商末周初的《周易》,也就是《周易古经》,本身是一本介绍占筮方法的书。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阴“- -”和阳“—”,这两个符号又叫“爻”,连叠三层,组成乾、坤、坎、震、巽、离、艮、兑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从上往下,就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若是阳爻就叫“九”,若是阴爻就叫“六”。所以初爻叫“初九”“初六”,上爻叫“上九”“上六”,其他如二爻就叫“九二”“六二”等。

方法大致是准备五十根蓍草茎,除去一根得到四十九根;再将其随机分作几份,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卦;然后再打乱重新分,这就是所谓的“变卦”。最后根据卦辞爻辞来占测吉凶。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加起来就是《周易古经》。

所以说,周人的《周易》是从商人占筮法发展而来,而不是《易传·系辞》所说的伏羲演八卦。另外要注意,到春秋时还有“筮短龟长”之说,可见周人认为占卜优于占筮,但战国以后逐渐没人会用龟甲占卜了,从占卜走向占筮,大概主要因为甲骨材料费用高。

可见,《周易古经》说穿了,并非什么神秘古书,它主要说的就是商末周初的占筮方法。

蓍草、筹策、龟甲

孔子对于古文献有过整理,据说他曾读《易》而韦编三绝。所以后世传说孔子作《十翼》,但这一说法不太可靠,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已辩驳。《十翼》即《周易大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作为《周易古经》的解释与补充。这些内容大致都是战国秦汉儒家的作品。汉人郑玄把《周易》把《彖传》《象传》《文言》附于相应的经文之下,其余四篇列于整个经后,使经传浑然一体。

儒家之所以将《易经》奉为圭臬,在于《十翼》反映的儒家政治哲学。《十翼》将《周易古经》的自然哲学升华为政治哲学,这当然是一种时代进步;但有些解释未必正确,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元亨利贞”应该是“大吉,利卜”的意思;但从春秋鲁国穆姜开始,就把“元亨利贞”拆开解为“仁、礼、义、正”,后人基本都解释为四字。表面上是在解读古文献《周易》,实际上旧瓶装新酒,推销的无非自己的价值观。经文之后的四篇更是与经关系不大。

可见,《周易大传》说穿了,更不是什么神秘古书,它主要说的就是战国秦汉的儒家思想。

周文王、伏羲、孔子

最后回到上博简《周易》,它是一部残缺的《周易古经》,相比传世本有四点不同:一是经和传尚未合并;二是上博简《周易》以“八”为阴爻、以“—”为阳爻,这与阜阳汉简、马王堆帛书一致,而王家台秦简阴爻作“∧”,略有不同,故“八”是比较原始的写法;三是在文字表述方面,上博简与帛书本、传世本基本一致,但用字、用辞、用句不太一样;四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六组红黑符号,作为卦与卦之间的分隔,也可能体现某种阴阳思想。

今天如何读《周易》?第一就是要剥去其神秘外衣,不要认为是不可知的天书,毕竟学术是不断进步发展的;第二是要对比不同版本,从上博简到阜阳简、从马王堆帛再到传世本,分析字词句中的差异;第三就是让经归经、传归传,分析其背后体现的占筮观念和儒家理念;晋人王弼《周易注》反映的是玄学思想,宋人陈抟《河图洛书》反映的是方士思想,实际上这些离《周易》本体都越来越远。至于市面上的《周易算命》《周易风水》,完全不值一读了。

参考文献:

陈仁仁:《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

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

杨伯峻:《经书浅谈·周易》

(0)

相关推荐

  • 孔子得道于老子之启发——孔子与《易传》金...

    孔子得道于老子之启发 --孔子与<易传> 金栋按: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小于老聃约20岁.儒家学派创始人.据<庄子·天运> ...

  •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记得1991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买过一本<白话易经>,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书,是两名台湾学者合著,由岳麓书社出版的. 当时买书的时候,也没有关注作者是谁,只是看到书本前面的<重印说明 ...

  • 易、儒、道、禅三句真言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 一.<周易>的三句真言 (一)生生之谓易.包括两层含 ...

  • 刘震:卦象与早期《周易》占筮

    卦象的存在是<周易>有别于其他儒家典籍的一个显著特质,传说这一符号体系由伏羲所创,而所谓"八卦"的创立,关键在于通过模拟自然与比附物象而完成. "卦" ...

  • 上海博物馆藏沈周《西山记游图》卷高清详解

    X 明 沈周 西山记游图卷 纸本墨笔 28.6x867.5cm 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鉴赏 藏金笺.墨笔.此卷为沈周记游西山屐踪之作,图中溪山连绵,山径曲折逶迤,悬瀑急湍,长桥横贯,茫茫太湖,雄伟壮阔.湖 ...

  • 天精地髓——上海博物馆藏玉器精品展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 ...

  • 上海博物馆藏藏甲骨高清图片欣赏

    上海博物馆藏藏甲骨高清图片欣赏

  • 明末大德高僧-憨山德清行书《书法钩玄册》(上海博物馆藏)

    (2021-05-17 22:15:16) 转载▼标签: 书法艺术文化图片绘画分类: 古今名家经典书法作品 明末大德高僧憨山德清的行书<书法钩玄册>,"钩玄"取韩愈&l ...

  • 求上海博物馆藏宋画《望贤迎驾图》高清图

    <望贤迎驾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95.1 X横109.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描述的是唐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陕西咸阳望贤驿,迎接从四川归来的太上皇李隆基的故事. <望贤迎驾 ...

  • 周易古占法

    .<周易古占法>是宋代学者中较早对古占法进行系统性探究的著作,在易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对占筮之法的论述,发前人所未发,对后世多有影响,朱熹<易学启蒙>.<周易本义> ...

  •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精粹清式家具部分

    紫檀木束腰条桌 年代:清 桌形窄长,有束腰,牙板雕细密的番莲和卷草纹.这种条桌多靠墙放置,用来摆放装饰物件.清式家具风格端庄凝重,腿足多以方材制成,线条挺括刚劲,气质静穆沉着.这件桌子的回纹方马蹄足即 ...

  •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精粹明式家具部分

    上海博物馆家具馆是国内设立最早的明清家具专门陈列场馆,同时也是质量最精.精品最多的公立博物馆. 上博家具馆的收藏以香港庄氏捐赠王世襄先生旧藏为主体,同时征集陈梦家先生旧藏充实陈列,加之原有的丰富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