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终身大事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林黛玉的终身大事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作者:刘永
在《红楼梦》中的神话故事里,女主角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为了报答赤霞宫神瑛侍者的救命之恩,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投胎来到人间。她要以一生所有的眼泪去偿还当初神瑛侍者灌溉给自己的露水。这神瑛侍者当然就是男主角贾宝玉了,他和林黛玉似乎命中注定就是天生的一对。然而,神话毕竟只是神话,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他们还是得面对现实中的婚姻问题。旧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女婚姻的必由途径,所谓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是根本不存在的。林黛玉父母双亡,小小年纪就寄人篱下,在偌大的贾府,真正关心她的终身大事的人又有几个呢?
(一)王熙凤的玩笑话
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在老太太贾母房中朝夕相处,亲密无间。长大后,他们情窦初开,自然而然就相互产生了爱恋之情,这在贾府上下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眼见他们到了谈论婚嫁的年龄,却并没有人提及他们的婚配问题。最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心直口快的王熙凤说的一阵玩笑话。
第二十五回,凤姐对林黛玉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林黛玉恼怒她“贫嘴贱舌”。凤姐又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她当即指着宝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凤姐开的这几句玩笑虽然说到了宝黛二人的心坎上,然而玩笑毕竟只是玩笑。王熙凤关心弟弟、妹妹的婚事,理所当然。但是她开林黛玉的玩笑并不代表她就支持宝黛二人私下约定的“木石前盟”,因为真正具有决定权的是贾府老祖宗贾母。
(二)令人纳闷的老太太贾母
作为最疼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长辈,贾母心如明镜,她当然早就觉察到了两个孙子的感情变化。贾母是林黛玉在贾府的唯一代言人,也是林黛玉在贾府的唯一依靠。不幸的是从一开始,贾母就没有支持这一段宝黛二人的美好姻缘。
《红楼梦》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请示老太太,要为贾宝玉说一门亲事。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 可见老太太选孙儿媳妇的标准是“模样性格好”,就这么简单。论相貌,贾母眼前就有美若天仙的林黛玉,无疑是最佳人选,她怎么就视而不见呢?更何况贾母对林黛玉“万般怜爱”,她为何不顺势而为、成人之美,这就更加让人纳闷了。
这张道士的提亲哪知道竟然激怒了贾宝玉,他大发脾气,责怪贾母。老人家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咽不下这口气。”说着说着,老太太也哭了。可见宝玉、黛玉这两个小冤家给贾母带来了巨大压力,老太太明知宝玉在为黛玉烦恼,却爱莫能助,左右为难。阻挡宝黛二人恋情的正是那传说中和尚算定的“金玉姻缘”。
这“金玉相对”的预言似乎是一个魔咒笼罩在宝黛二人身上,他们极力反抗着这个歪理邪说。贾母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反而让他们仔细思索,有所醒悟,不禁为他们面临的巨大阻力而潸然泪下。林黛玉在心中感叹:老天哦,你为什么偏偏要派来一个和自己平分秋色的薛宝钗?而贾宝玉也把埋怨发泄到薛宝钗身上。第三十六回,宝玉在午睡中,他佯装说梦话,对着薛宝钗喊骂到:“和尚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薛宝钗进京,本是为待选妃嫔、谋求才人赞善之职而来,不知为何却未能如愿。这也许也是贾母起初并未把她定为孙儿媳妇人选的原因。贾母对贾府流传的“金玉姻缘”说法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她另辟蹊径,对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青睐有加。第五十回,贾母细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意欲为宝玉求配。虽然没能成功,却表明贾母同样并不看好薛宝钗。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贾母在第五十四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大量流传的佳人才子故事。贾母说:那些佳人才子故事都是一个套子,都是没影儿的胡编乱造。那所谓的佳人,“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世宦书香的大家小姐哪能这样不懂道理?这些话语虽是贾母的文艺评论,却弦外有音,她是在提醒林黛玉及众姐妹,要懂得大家闺秀的规矩,不能做出格的事情,要不然她也会坚决反对。贾母的话表明她是完全赞同那个时代的婚恋道德标准的,她的心里根本容不下那离经叛道的“木石前盟”。
贾母对待子孙婚姻的态度还可以从贾家与孙家联姻的事件中看出端倪。第七十九回,贾赦把将迎春嫁给孙绍祖的决定禀报贾母,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又恐贾赦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明知道孙家就是一个火坑,却因为她“亲父主张”,就“听天为命”任由迎春前去送死,贾母连一句劝阻的话都没有。
(三)“金玉姻缘”的决定者---王夫人
所谓“金玉姻缘”的言论应该是王夫人、薛姨妈在贾府散布流传开来的。贾宝玉的婚姻由他的父母说了算,这一点就注定了宝黛恋爱的悲剧结局。同林黛玉相比,王夫人、以及贾宝玉的姐姐贾元春更中意“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薛宝钗。
林黛玉体弱多病,每月还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进补。因为林黛玉得到贾母的万般疼爱、呵护,王夫人平日里对黛玉也是客客气气的。王夫人对待林黛玉的真实态度究竟如何呢?这在王夫人命令查抄大观园时,无意间暴露了出来。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告晴雯的黑状。王夫人听了,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王夫人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晴雯最终被撵出了大观园,悲惨死去。晴雯的遭遇令人同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林妹妹的形象在王夫人心目中是极不顺眼的。
到了第八十四回,王尔调正式当面向贾政为贾宝玉说亲。于是,贾宝玉的婚事被贾府提上了议事日程。贾政担心贾宝玉不懂事,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贾母听了他的话后,一番劝慰,说得邢夫人、王夫人都笑了。谈起薛宝钗,贾母道:“我看宝丫头性格儿温厚和平,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都象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不是我说句冒失话,那给人家做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可见,贾母与儿子、儿媳达成了共识,她心中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薛宝钗了,最终是王夫人主张的“金玉姻缘”占了上风。
(四)赤胆忠心的好姐妹——紫鹃
贾宝玉、林黛玉是贾府上下许多人看着长大的,他们郎才女貌,粉妆玉砌,真是天生的一对。大家都看好他们的婚事,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只等着老太太一句话。第六十六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摆谈道:“只是他(贾宝玉)已有人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兴儿的话代表了贾府大多数下人们的心声,他们又何曾料想到主子们围绕“木石前盟”、“金玉姻缘”展开的勾心斗角呢?
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林黛玉终身大事的就只有她的丫鬟紫鹃了。紫鹃给林黛玉交心说:“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你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紫鹃还是把希望寄托在老太太身上。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向宝钗、林黛玉说起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道理。薛姨妈安慰黛玉说:“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说到动情处,林黛玉直欲认薛姨妈为“娘”。这薛姨妈真是忽悠的高手,她对黛玉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这一席话直接击中林黛玉的小心脏,她当即就听呆了。薛姨妈的一番虚情假意,紫鹃却当了真,忙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紫鹃听了,也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起来。” 紫鹃意识到自己被薛姨妈戏弄了。说着,便转身去了。痴丫头,你可知道要让薛姨妈去跟王夫人为黛玉说媒,这无疑是与虎谋皮啊!
薛姨妈真诚的谎言,连周围听见的婆子们都相信了,她们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你看她这话说的,真是要多假有多假。
林黛玉就这样被贾家无情地抛弃了。凤姐想出的“偷梁换柱”之计,巧妙地完成了宝玉、宝钗的婚礼。就在他们的大婚之夜,林黛玉泪尽而逝,好不凄凉。唯有紫鹃守候在黛玉身旁,伤心欲绝,她就象那漫漫长夜里的杜鹃,声声啼血,在天地之间不断地为林姑娘发出凄厉的哀鸣。
作者 刘永,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痴迷《红楼梦》,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