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干渠60年峥嵘岁月
60年新渠的老故事
西干渠是青铜峡河西灌区地理位置最高的一条新干渠,灌区最高海拔1200米。它与东干渠均是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黄河水水位抬高后的产物。
在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史中,60岁的西干渠尚为婴孩,但其历史却能追溯到980年前。1038年,为解决贺兰山东麓沿山荒地的灌溉,长达300余里的昊王渠被正式修建。现西干渠西侧有一条古渠遗迹,是明代弘治十三年,都御史王珣在昊王渠旧址上开凿的“靖虏渠”,并留下了“今日劳民非我愿,他年乐土为谁开”的诗句。经证实,该渠长近180公里,引水量约80秒立方米。渠线与西干渠约略平行而稍高。如今的水利专家无不为古人有如此精湛的测量设计技术而叹为观止,敬仰崇拜。
如此高水准的渠道为何最终却会毁废了呢?
原因众说纷纭,嘉靖《宁夏新志》卷一中记载:“一以绝虏寇,一以兴水利,但时坚不可凿,沙深不可浚,财耗力困,竟不能成,仍为废渠”。就现存遗迹判断,凡山洪通过之处,渠迹荡然无存,无山洪干扰之处,渠迹显在,故毁于山洪之说,更可信。但不排除战乱和黄河出峡处改道下切,引水困难等原因。
宁夏人引黄河水开垦贺兰山东麓土地的愿望为何如此执着? 贺兰山东麓干旱少雨温差大,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处于北纬37度到39度这一黄金纬度线上。以西干渠为轴,西边是风沙狂飙、砾石丛生的洪积扇戈壁荒滩,东边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高阶地草原,而水到之处,东西皆为宝地。西干渠建成通水后的第5年10月,平吉堡西瓜成熟,当时的农建十三师一团一连某班分到一个49公斤重的西瓜,全班12个人一顿竟消灭不掉它。可窥一斑。
十万人冰与火的战场
1959年10月4日,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决定开工建设西干渠。11月1日,在永宁县宁化桥召开开工誓师大会,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书记李景林做了动员报告。1960年5月10日西干渠一期工程建成通水,1960年10月,西干渠二期工程开挖,10万民工参战,于1961年5月竣工,全长112.7公里,横贯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等县区8个国营农场,11个乡镇。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工程声势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宁夏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西干渠管理处退休干部陈绵会告诉记者,1959年11月1日,自治区在宁化桥举行西干渠开工誓师大会告诉记者,那战天斗地的挖渠场面,丝毫不亚于血冰与火的战场。5万建设者发出“凿渠引进黄河水,定叫荒滩变良田”的铮铮誓言,唱响“贺兰山下摆战场,降龙伏虎志气扬,脚踢山沙速让路,手牵黄河灌农庄”的《西干渠水利远征军战歌》,肩挑背扛,土法上马。五六十年代的建渠元老,硬是靠着一锤一钎一锹一双手,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让潺潺黄河水沿着西干渠流向贺兰山间的每一寸土地。
1965年寒冬腊月,17岁的白光和107名北京知青参与了西干渠大会战。工地上,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流替换抡镐破冻土,力弱的女生搬运土块。冻土有半尺厚时,就凿炮眼炸冻土。白光清晰地记得,在抡镐比赛中,二排的高清可以一鼓作气抡300多次;一个月的大会战只一连用了28天就完成了;彼时口粮紧张,有人一天能吃三四斤馒头。一个星期天,两位女生进城改善生活,去饭馆要了炒鸡蛋,结果一顿饭两人各吃了11份炒鸡蛋,桌子上放了22个盘子。
西干渠建成后,每年不断扩整、加宽、改造和加固,灌区从无人定居的天然牧场一步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化猛洪为细流的坚强卫士
西干渠建设时期,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加之自治区首次进行大规模水利冬季施工,经验不足,建设标准相对较低,此后的多年里,险段渗漏、塌陷、裂缝、管涌等险情频频发生;干渠设计流量为7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流量58立方米每秒,实际灌溉面积超出设计灌溉面积,西干渠成为宁夏引扬黄干渠供水矛盾最为突出的干渠之一。每到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下游渠段在用水高峰期每年平均断流5次以上。
而“爆炸性”的灾难来自贺兰山的洪水。一到汛期,贺兰山洪像一口神奇的巨大水盆,时刻威胁着银西地区的安宁。
1998年5月20日,正值灌水紧张期。上午10时,下起雨来,时大时小,时断时续,时任西干渠管理处处长焦盛昌心中暗喜,满以为这是一场缓解供水紧张的及时雨。14时20分开始,干渠全线降雨,18时,几条山洪沟出现洪水。20时,凶猛的洪水穿过沿山路上的桥、涵、过水路面,翻滚着向干渠东侧的滞洪区涌去。21时50分,车载台隐约传来一个消息:金山滞洪区发生问题。焦盛昌顿感情况不妙,赶回管理处后得知,金山滞洪区围堤因洪水超标漫溢溃堤,洪水下泄入渠,干渠东堤多处决口。
事后调查统计,受灾人数6810人,无家可归1435人;倒塌房屋982间,农田受灾面积56127亩,淹死家畜4615头,家禽8600只。
翻开《宁夏西干渠志》,这样的洪灾记载比比皆是。西干渠管理处负责人俞武介绍,西干渠傍山而行,沿线有较大的山洪沟43条,其中洪峰流量每秒100立方米以上的18条。自1960年建成以来,贺兰山沿渠共发生较大山洪约42余次,西干渠11次被冲断,东堤决口累计达236处。
用水先治洪,昊王渠毁弃的历史教训时刻警醒着人们。
管理者提出了“因势利导,分散洪水,强化控制,分区平衡”的治洪策略。在自治区水利厅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先后修建和改建5座节制闸、6座滞洪区,并在镇北堡修建1座双功能的滞洪区,使得整个干渠防洪工程自成体系。镇北堡拦洪库成为银川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水库通过调度,实现了“汛前蓄”、“涝时蓄”和“旱时补灌”的“海绵”作用,充分地利用了渠水和洪水雨洪资源,将水库防汛抗旱补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2016年8月21日,宁夏贺兰山东麓中北段发生了特大暴雨,为有记录以来单次最大降雨,强降雨引发区段山洪沟道全部来洪,有10条沟道洪水超100年一遇。2018年7月22日夜间,贺兰山东麓中北段突降特大暴雨,苏峪口水文站12小时累计降雨达261毫米,为200年一遇。特大洪水来袭,西干渠防洪体系化猛洪为细流。
此后,建成通水60年的西干渠灌域面积由5万亩发展到82万亩,成为贺兰山沿线农业经济的生命线;西干渠堤防是守护银川市区安澜的第一防线;是贺兰山东麓一道靓丽的水生态自然景观。
如今,沿着西干渠走来,贺兰山东麓成为全国酿酒葡萄最佳种植生态区。每逢收获季节,一片稻麦翻滚,瓜果飘香。地膜玉米亩产超过2000斤,“碧宝”牌枸杞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优质杂交玉米种子每年有许多省区来预约繁殖……一幅经济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美好图画正在展开。(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实习生 李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