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老张的感冒
内容提要
本书(《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以小指月上大学接受学院教育的小说形式,通过主人公及其舍友们上大学军训、跟师白云山话养生、罗浮山采药、大学城巡演讲普及中医,以及参加学校爱心社义诊等活动,体现出学生学医要早临床多临床,打基础理论要扎扎实实下苦功,以及在日常生活要用心去体验中医感受中医的精神。
学生要怎么学?老师要怎么教?这里头既有学生勤学刻苦,用心一处的修学精神,又有宋老师、吴老师用《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讲课风格,又有郑老师、李老师生动活泼讲解大医故事、《医学史》以及《医古文》的精彩片段。
里面颇多对现代中医教育要与临床实践、生活自然相结合,和中医普及传播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深入思考,以及诸多简验便廉的治病方法。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在校师生,以及中医专业人士阅读。但本书涉及的汤方用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引子
蓝天,白云,小山村。
以及常年流淌着的小溪水。
千百年来,不知换了多少主人。
但这些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这些主人纷纷都成为天地间的过客。
当我收拾好行囊,准备踏上大学之路时,对这片竹篱茅舍恋恋难舍。
爷爷笑笑说,小指月啊,茅舍别墅,穷人富人,最后都是天地过客,没什么好眷恋的。人生百年,要珍惜当下!
竹篱茅舍外面,摩托的喇叭响了好几下。
原来摩托车司机老张,早在外面等候多时。
他怕延误了赶火车的时间,所以催我抓紧收拾行李。
爷爷说,这大山里头永远是你的温馨家园,但你不能一辈子窝在这里,要走出去,看看世界。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
但我始终都认为传统中医的师承教育,最重要的是要面向古代的经典。
可是爷爷却一定要我去中医学院炼一炼,并且说,小鱼要游到大海去,才能成大鱼,在山溪里永远是小鱼小虾......
1、老张的感冒
老张是竹篱茅舍的老病号,也是个铁杆中医迷。
以前他一感冒头痛,就吃消炎药、止痛片,后来越吃越没效果,而且身体越差。
有次,连夜开车,又冒雨赶路,老张一下子病倒在床。
整天头痛,身重,怕风。
打吊瓶吃西药,搞了十多天没搞好,钱没赚着,反而亏了大量药钱。
这生病不单身体受苦,经济上也受苦啊!
当时正巧我经过他家,听到老张叹气,便问他为何?
才知道原来是小事一桩,遂叫老张搞点姜枣,然后我在外面采了荆芥跟薄荷。
先煮姜枣,荆芥、薄荷后下。
利用姜枣调和营卫中焦,荆芥、薄荷,开汗孔解表。
姜枣补其里气不足,荆芥、薄荷开其表气闭郁。
结果老张吃一剂,汗出病轻,第二天再吃一剂,头痛身重遂愈。
爷爷曾说过,若非表里相兼顾,体虚受风何能康?
从此老张铁了心信中医。
他身体稍微有不舒适,要么自己看书调理,要么上竹篱茅舍来请教爷爷。
爷爷并不喜欢有病就交给医生的人,他喜欢病人先自己琢磨怎么得病,然后学点中医常识。
所以当病人自动问起中医时,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帮他们答疑解惑。
如果病人自己不肯学习,爷爷就会轰他们出去。
这次老张一听说我要去广州上大学了,便自告奋勇,一定要用三轮摩托车拉我去火车站。
老张边开摩托边问,指月老弟,想起你第一次抓那把药就治好我重感冒,真是神奇啊!
我笑笑说,没什么,小时候,爷爷都是这样干的
老张问,为什么我吃那么多消炎止痛片都没好,你就搞点那热腾腾的药汤,吃了出出汗就舒服了。
我说,消炎药是往下打压,采点荆芥薄荷,是往外宣发。
老张说,为什么我刚开始吃感康,往外发汗也不管用。
我说,这就是放姜枣的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中焦脾胃气血不足,再用药,往外宣发,就会伤到津液,这时用点调和中焦的药,再去解表,标本兼治,就更容易好。
说着说着,就到火车站了。
我挥一挥手,跟老张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