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烧洋芋》作者/刘自立
荐赏
刘自立佳作
烧洋芋
作者/刘自立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最早发现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七千年前由印弟安人发现并开始人工栽培。十六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十七世纪由欧洲传入中国。由于它适应性强不受气候影响,所以最先种植于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因其外型象马铃铛,在康熙年间被称呼为“马铃薯”。因各地的方言差异,北方称“土豆”,两湖一带称“洋芋”。洋芋能给人体提供大量的热量,且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
洋芋皮薄,味感糯甜,细腻溢香。其食用方法千姿百态,故而其衍生出来的菜谱及品名更是数不胜数。
最让我难忘的,也是把生洋芋转换成熟食的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数火烧洋芋了。
其制作方法就是,把从地里挖回家的洋芋直接放入草皮燃烧过后的滚烫的灰土里掩埋,让灰土的高温把洋芋闷熟。在闷的过程中,时常还能听到洋芋放气的嗖嗖尖叫声。五、六十年代,家乡冬季取暖也就是烧草皮火,在草皮下面埋上一、两个树蔸子,如果树蔸子大的话,还可以燃烧好几天。每到晚上,窗台上放着煤油灯,虽没有现在的电灯明亮,但也能看清一张张红红的脸。
一家人就围坐在这样的火坑旁,谈笑风生。草皮上面吊着一个铜壶烧水,往往水开时溅扬起的灰尘,会飘散在大家的头发和衣服上。草皮火的前沿就闷烧着洋芋。旺火处放一个灰色的沙罐,沙罐里泡着母亲手工自制的绿茶。时常因蔸子燃烧引起的爆裂而火星四溅,引来惊慌过后的哈哈大笑。虽然衣服烧了小眼儿,但心情一样的愉悦,快活。
这时,洋芋熟了,长辈用火钳掏出先用手指捏一下看熟了没有,然后依辈份挨个儿分发。奶奶早已把自制的辣椒酱端来了。
烧熟的洋芋只要用手指甲轻轻地一剥,就露出了白而略显焦黄的肉质,烧糊的地方深黄且硬,也只要用手指甲轻轻地刮,除去细皮,保留硬的部位,因为那是世界上最脆最甜最香的地方。刮这个部位时,那“咔嚓咔嚓”的声音,也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乐器都天法复制地美妙音符。
吃的时候要慢一点,因为温度很高小心烫嘴。咬一口,咂吧咂吧,香而甜,糯而不膩,用咬缺的地方再粘上奶奶的辣椒酱,那美滋美味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述。这是最古老的美食,也是最原始的和谐。
现在,已经很难遇见这种草皮子火,若能吃到这种烧洋芋,已属于一种奢侈了。虽然无法还原这种吃法,有许多留念这种美食的人就用水壶装上洋芋在炉上煮,煮熟后剥皮然后在炉上炕,直至焦黄焦黄,亦粘点儿辣椒酱,这种食法叫剥皮洋芋,也算得上是一种回味和享受,但就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怎么也吃不出那烧洋芋的惬意。
无论是烧洋芋还是剥皮洋芋,在现在的高楼大厦和现在的高科技时代,它显得土里土气,有许多的后来人闻所未闻。翻阅到它,至少能勾起那个时代人的美好记忆,就像喝一口馨甜的清明茶一样有回味。民族文化的起源,不应因时代的进步就去丢弃,更不应因科技的发达而忘记最原始的发现。发展是需求,传承更是责任。
作者简介
刘自立,笔名阿立。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红岩寺镇人。职业司机,爱党爱国。喜好诗歌,散文和草根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愿广交文友读懂汉字。
郑重声明
此文版权归星火文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发表,违者必究!
星火团队成员
总编:思馨
副总编:WHO
技术顾问:矿
法律顾问:李木子
诗歌赏析组:
组长:深山篝火
优秀赏析员:深山篝火,李木子,幸福老顽童,叶之韵(休假),残阳如血(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诗歌朗诵团队:
资深优秀主播:野鹤闲云,云霞,吉祥如意,冰雕玉琢(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编委成员:
虎哥,石桥过客,宁静致远,第六弦,百灵,青山独秀,纵峰野老,若寄若黎,俯仰兴星,炎焱燚,肱茵,岁月如歌,红颜无过,狼魂烈鹰,左心奋赞,儒越儒风,执此天涯,天道酬勤,遗忘无忌,千古一诺,归星,一土,元真,伊冷,逍遥仙,曲藏,秋思(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我们的宗旨是:
团结一致,勇往直前!齐心开创文学净土!与诗友惜缘共处: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投稿须知
投稿方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