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郭凤韶烈士故居
|
|||
□本报记者 谢 希 市区紫阳街与赤城路之间,连着一条不到百米长的诸天巷,平日里颇为宁静清幽。郭凤韶烈士的故居就隐于这条不起眼的小巷中。 1911年,郭凤韶在这里出生。她从小就受到家庭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怀抱革命理想,热衷于改良俗风陋习。1925年参加临海“乙丑读书社”,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把革命视为第一生命。1929年考入南京晓庄学校,后转为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斗争。被捕入狱后,始终坚贞不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9岁。 2005年,我市对郭凤韶故居进行修复,建立了郭凤韶烈士纪念馆,将故居院落里的部分房间设计为展厅。 走进郭凤韶故居,你会发现,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四合院。庭院正中,放置着郭凤韶烈士半身雕像。屋内,有“新蕾初绽”“傲霜斗雪”“灿然怒放”“南京岁月”等几个主题展厅,陈列、张挂着有关郭凤韶学习、生活和革命的图像资料和实物等,展示了她从一名普通爱国学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一生。 在“新蕾初绽”展厅,墙上挂着郭凤韶所作的两幅画——《红梅图》和《钟馗捉鬼图》,这是“四一二”政变后,反动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乙丑读书社成员时期,郭凤韶愤然挥毫画下的。 “南京岁月”展厅里,一组仿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代表了1927至1949年殉难于南京雨花台的近10万革命志士,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记载,群雕左三就是以郭凤韶为原型塑造的学生代表。郭凤韶故居修复后的近十年时间,“南京岁月”展厅一直使用图片形式展示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2014年,我市有关单位将其改用浮雕形式展呈。 二楼东厢房是郭凤韶幼时居住的卧室,在修缮时按照其家人提供的信息以及老照片,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的房间布置和家具摆设。卧室里,桌、梳妆台、箱柜、琴凳整齐摆放着,昔日郭凤韶读书和学习书画就在这里。 一路移步,一路观看。透过一张张历史相片、一本本发黄的书籍、一件件珍贵的遗物,一个追求真理、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的青年革命者形象在记者心中巍然伫立。 49岁的章冬玲从2007年开始就在郭凤韶故居负责讲解工作。她告诉记者,作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郭凤韶故居年均接待量2万余人次。每一次接待,每一场讲解,章冬玲都精心准备,对郭凤韶的事迹如数家珍。 “起初,我手头上关于郭凤韶烈士的资料不多,讲解时也比较简单。通过这些年来,与她的家人和她的好友徐明清接触联系,听到了很多郭凤韶不为人知的故事。”章冬玲说,这些宝贵素材进一步充实了她的讲解内容,让每一位参观者对郭凤韶烈士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章冬玲说,郭凤韶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如今小妹妹郭凤书还健在,定居杭州。以前,她会隔三差五回来故居看一看,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便托付章冬玲在每年节假日代其为姐姐献上一束鲜花。今年,她的两个女儿女婿还回到故居来进行拜祭。 如今,郭凤韶故居已是临海红色文化的地标之一,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依然在为后代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批又一批来自省内外的党员群众来到郭凤韶故居,缅怀先辈,汲取奋进力量。据统计,4月份以来,郭凤韶故居迎来近70批次参观团体,参观人数超万人。“五一”过后,郭凤韶故居开放时间将有所调整,每天提前半小时开馆,推迟半小时闭馆,更好地满足广大党员群众的观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