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近代英烈谱】-1万-7873-1955年授衔,刘伯承为何能在十大元帅中排第四?四大特点不得不服

十大元帅的前三名是毋庸置疑的,朱老总和彭老总早年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且在大大小小战役当中立下汗马功劳,又一直担任重要职位,这样的资历和功绩被授予第一,二两名元帅是备受肯定的。但是有人对排在第四名的元帅刘伯承有所质疑,为何他可以位列第四呢?原因有以下四点:

1.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元帅

刘伯承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甚至全是透着一股狠劲。在丰都战争当中,他的头部不幸被敌人射中两弹,其中一弹更是从太阳穴贯穿到右眼。面临生死的刘伯承被战友紧急送到城里,并且让医术高超的德国医生威廉·阿曼治疗。

医生看到刘伯承时被他的坚强的意志力所震撼,尽管他已经鲜血淋漓但却依旧顽强地撑着。战友苦苦恳求他定要救治刘伯承,医生决定尽心竭力治疗,但后果如何只能是运气使然了。得知医生要动手术后,刘伯承坚持不使用麻药,这样意味着他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而他拒绝使用麻药的原因则是怕麻药会影响神经系统,之后他无法在战场上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就这样,刘伯承切身的体验到手术刀割肉之苦,手术一共做了三个多小时,其场景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手术结束后,医生都由衷地敬佩刘伯承的勇气。

2.文武双全的元帅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人连饱饭都吃不上,更何况是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国大部分战士也都是苦出身,甚至有些目不识丁。而刘伯承却非同一般,他曾和父亲一起参加过清朝的科举考试。年仅12岁的他就已经被金榜题名,可见他的聪慧程度。但是那时的清政府已是岌岌可危,为此他决定投身于革命事业。

尽管他后来弃笔从戎,但是他依旧保持看书的习惯。为了充实军事理论知识,他尤其爱看军事书以及历史书。之后他还就读于伏龙芝军校,仅仅耗费半年时间就能学会俄文。

在战场上他可浴血奋战,在书海中可以任意畅游,他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文武全才。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终于可以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子孙后代,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

3.一个接地气的元帅

他虽然饱读诗书,但说话却不是文绉绉的 为了和战士们拉近距离,他的讲话方式不像平常书生那般掺杂着名言名句。

而是用通俗的方式讲出大道理,比如他对生死看待是:“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 ”这样的说话方式能让战士们接受,用浅显易懂的言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4.足智多谋的元帅

刘伯承用兵堪称一绝,他将从书中学到的军事知识落实到战事当中。他曾经率领部队在七亘村埋伏等待日军到来,之后日军被杀个措手不及,被刘伯承部队大挫。

日军刚在七亘村吃亏后,又决定抄袭娘子关。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不会再经过七亘村,刘伯承凭借经验认定日军定会再次经过此地。所以又在此地设好埋伏,果不其然第二天日军真的到来,这一次日军再次被狠狠打击。

刘伯承的元帅军衔是当之无愧的,为国鞠躬尽瘁的他,贡献了毕生所学,矢志不渝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