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洋葱阅读法来阅读《洋葱阅读法》之一:碎片阅读
文 | 澎波先生
前言
简书一哥彭小六又出了书了!而且还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必须买买买!
书里通过游戏化场景,让读者在游戏中减少阅读的恐惧,掌握阅读的方法和工具,体会阅读的快乐,甚至通过阅读变现和打造个人品牌。对于没找到门道但又渴望变现的我来说,这本书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刚刚好。
在书中,六哥教了我如何进行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和阅读变现。关于记忆,鹉哥(是的,鹦鹉的鹉,不是六)建议当我们要记忆一些重要内容的时候,反复熟悉就好,而分享是其中最好的方式。因此,我想用5篇系列文章《如何使用洋葱阅读法来阅读〈洋葱阅读法〉》,分享我对《洋葱阅读法》的理解和运用。
这是第一篇“碎片阅读”。
核心内容
有目的地阅读
碎片阅读关键是要有目的地学习,如果只是随意翻阅手机或书本里的文章,除了猎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阅读前,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篇文章/这段评论?
2018年直到现在,我已经读了50本书,其中有实用书,有小说,有工具书,还有不少方法论的书,虽然笔记也记了,内容也摘录了,但实话说,收获只是看起来很多,实际没有多大变化和作用。
当知道《洋葱阅读法》出版后,我就知道自己有救了,立刻下单购买。在扉页看到六哥的签名,增加了我的信心,六哥就是质量的保证。
带着自己疑问和目的,我看完了书,了解到我阅读的方法是不完整的。这个时代,看书是最被人误解的,有人说能通过视频和APP学习就绝不看书,也有人说小学中学大学看那么多书还不够吗,出来工作了为什么还要看书,甚至人会说,“看书?谁不会啊!”。
其实,我身边真正懂得如何看书的人不超过3个。很多人看书只是把书看完,好一点的会摘录些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我就是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优秀点的会根据个人想法加个贴图写篇书评,而真正的高手必然是能够将书中的知识跟个人知识体系串联起来,输出个人的理解和领悟,更关键的是能够用起来,写得了读书笔记,开得了读书会,拆得了任何书,这样的高手能有几个?你真的认为自己会看书了?
对于爱好读书的人,一起共勉,持续学习吧。
收集概念
“碎片阅读实际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因此要解决特定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时,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应该去关注与问题和目的相关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分清哪些是核心概念,哪些是次要概念,并将概念联系、结合、拼接起来,进行多场景应用。
在正式阅读该书前,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我都会通过简书、豆瓣等app来阅读其它书友关于《洋葱阅读法》的书评和读书笔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了解到了书中主要框架和体系,了解到了一些好的工具,如印象笔记、九宫格笔记、萝卜书摘、概念卡片等等。
在阅读该书后,我初步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概念的方法——概念卡片。用一张图或者一小段文字(个人觉得不仅限于图片)来表达一个概念,充分利用视觉化和简洁化的形式。在阅读完后,我在印象笔记中收集了约20张概念卡片,并且将之前自己看过的一些概念也输出为概念卡片。
概念收集起来后,关键是要运用。我个人经常面对的运用场景就是分享和教学,在部门的经验分享中,我就将书中黄金思维圈2W1H(《好好学习》中有更详细说明)分享给与会人员;在工作人员岗位说明会上,我就以管理界限“ART”的角度作为大家工作岗位权限和职责的说明。实践证明,概念卡片的方法是一种知识收集整理的有效方式。
六哥在书中说到,5至10个概念就能进行一次分享,33个概念就能出一本书。这样量化起来,出一本书似乎也不是太难。
阅读的体系
“碎片阅读”这章里面提到,我们收集到文章和信息后,需要将它们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罗振宇在一期节目里说到: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可见,道理都是相通的,老罗叫它缝扣子,六哥叫它盖房子。
问题是,知识体系从哪里来?书里说到,知识体系一是从课程,二是图书里获得的。课程大纲和图书目录,往往都是某个知识的知识体系。我们通过文章以及课程内容中提炼,列出个一二三四,而这就是初步的知识体系。
使用这个方法,我们就能提炼出《洋葱阅读法》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其实就是该书的目录,包括从大脑层面理解阅读,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和阅读变现,其中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是跟阅读本身相关的,属于不同层面的阅读方式。结合我们阅读的目的,如果只关注阅读本身,阅读相应章节就足够,因为这些才是我们需要砌入自身知识体系中的模块。如果希望了解阅读,爱上阅读,用好阅读,那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就可以照搬过来使用。
阅读方法:提炼,链接,融合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将已知知识体系转化为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问题,书中提到三个步骤:提炼、链接和融合,我个人理解就是RIA拆书法升级版。
RIA拆书法:
R——阅读片段。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以后我怎么应用。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碎片阅读法:
提炼——选择对我们自己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如获得了什么,有什么用,用来做什么。
链接——关联我们自己的经验,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和说明,建立联系,为我们所用。
融合——加工、组合、创新,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内容。
理解了之后,我尝试运用。在书中提到“学习吸收率金字塔”的概念,我个人理解是学习越主动,留存效果越好,而教别人是留存率最高的方式。在工作中,我经常要教导实习学生如何工作,但经常遇到一个教学效果的问题,有时候学生听不懂学不好。知道“学习吸收率金字塔”后,就可以以实操和相互教导方面为重点,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个方法,直到现在测试出来,效果确实有提高,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
回到《洋葱阅读法》上,“概念卡片”是种有效的做法,对比我以前单纯收藏好文章的做法而言,更有针对性。书中说将概念图片视觉化输出为卡片,但考虑到实际碎片时间内不一定能立刻找到图片,可以以一小段文字进行说明和阐述。毕竟,完成比完美重要。另外,个人喜欢用“方片收集”来采集概念和素材,结合起来就能快速生成“概念卡片”。
结束语
我一直以为的碎片阅读,就是把一本书分开很多次阅读,因为读书时间被拆成很多次很零碎。但《洋葱阅读法》告诉我的不是这么一回事,碎片阅读是在明确的碎片时间内,带着目的、兴趣和问题,通过一定的信息学习渠道,来进行阅读和整理。通过阅读该书,我知道自己一直以来方法的低效,也知道碎片时间内阅读的真正做法,真是“相见恨晚”。
PS:这是《如何使用洋葱阅读法来阅读〈洋葱阅读法〉》的第一篇文章,趁着国庆假期有时间就赶紧写下来,节后将面临高强度工作,不一定有时间写读书笔记,因此下篇系列笔记可能要到10月中下旬才有,只是希望到时身体还能健康。
对了,“澎波读书”推荐阅读指数:★★★★★(满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