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39:山西宁武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洞里冰的年龄各不相同,核心部分的冰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较晚。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9~11题。
9.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10.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
B.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
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
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
11.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
A.增加通风设施
B.搬运冰块进洞
C.控制游客数量
D.保护洞边植被
该组试题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论文:
试题中关于冰洞位置分布图,可以参考论文中的图1,如下所示:
文字材料中关于冰洞形成年代的表述,极有可能来自论文中结论部分,如下所示(红色部分):
第9题的图像应该是命题者根据论文中对冰洞概况描述而自行绘制的。试题的分析可以参考论文中关于冰洞形成的物理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夏季热空气不易进行入洞中。可以进行逆向思考,如果夏季热空气能大量进行洞,就会造成洞内冰体融化,那么,又怎么会形成万年冰洞呢?
关于冬季冷空气进入冰洞内的原因,请参考上面的分析。正确选项为D。
第10题,由于冰洞是垂直分布,开口向上,因此出现上热下冷,洞内空气稳定,与洞外的热交换较少,不易融化。论文中还提到洞体之外覆盖的巨厚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如下所示:
关于冰洞冰体保存的原因,还要从冰洞的结构特征说起,如下图所示:
图像来源:孟宪刚;朱大岗;邵兆刚,等.山西宁武"万年冰洞"形成机制初探[J].地球学报.2006,27(2)
该论文指出:
第10题B选项“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逆向思考,如果空气对流旺盛,就会造成冰体融化,选项B错误。
第10题D选项“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冷空气确实会对冰洞产生影响,论文中分析如下:
但是,题目问的是夏季,冬季才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选项D错误。
第10题A选项“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的表述错误。根据经纬度信息、海拔信息可判断该地没有冰川分布,这也万年冰洞的特别之处。如下分析:
资源来源:孟宪刚;朱大岗;邵兆刚,等.山西宁武"万年冰洞"形成机制初探[J].地球学报.2006,27(2)
第11题考查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措施。
选项A“增加通风设施”会引起洞内冷空气与洞外热空气的交换,造成冰体融化,不利于冰洞中冰体的保持,选项A正确;
选项B“搬运冰块进洞”,是有利于冰体保持,但现实中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该如下理解呢?上述的论文中有以下分析:
大量的游客进入洞内,会造成洞内温度升高,因此选项C“控制游客数量”有利于冰体保持。
选项D“保护洞边植被”有利于调节局部小气候,减弱对洞内冰体的影响。
答案:9.D 10.C 11.A
今天的分析到此结束,下次再见!
试题中有方法,也有知识。好的方法蕴藏于好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