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莫逆之交: 中国天眼,世界骄傲

中国天眼,世界骄傲

文/莫逆之交

来贵州避暑近两个月了,过两天即将回长沙,临行前,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有心愿未了:天眼建成至今5年余,然,我没看过,今年应是了却心愿的时候!
一周前,我将此想法告诉了住贵大【晗语陌宾馆】的老乡蓝天,因他们附近有一家旅行社。后来他回复我因受疫情影响,现已停团,预计28号会重新组团。他发来梁导的名片,要我联系。
梁导系中国国际旅行社的业务员,他告诉我,一个人团费158元,包含车费,接,导游,保险,餐费,门票等,订金300元,剩下的钱,上车交给导游。
我提出我们有5人,要在两处接,他说行,另加20元车费。因不清楚如何返回,我问他是否再增加20元,送我们回住地,他说我想得美!
“你刚才没说送,是否要我们自己从天眼返回?”我问。
“那倒不是,我们送你们到统一集合地点。”
当天清晨不到6点,曾司机驾车载着住贵大的蓝天、琴琴和肖老师三人到了我们小区门口。约莫半小时到达贵阳客车站,7点半从这里改乘中巴车前往天眼。
此处离目的地约190公里,车程近3小时。
途中经服务区休息,导游小刘在介绍完天眼的有关情况后,开始收取乘客的身份证和相应费用。
经简单与同行商量,我们选择了非去不可的基本三项:看天眼(50元)、逛天文馆(40元)、观天象影像(60岁以上免费)。
“ 中国天眼”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随意翻开一本世界科技史著作,射电文学都是20世纪科技进展中颇为重要的章节之一。要更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物理本质和更深入了解宇宙间生命发生的适宜条件,必须利用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1993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提出要在中国境内建造直径500米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当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第24届世界大会上,“射电天文专门委员会”的天文学家们就提出要抓紧制造大射电望远镜。由于项目难度大,国际天文会议提出需要聚多国财力、物力和科技力来联合制造,但最终这个项目没有落户中国。至此南仁东团队决定自主研发大口径射电望远镜。
他对荷兰的天文学家说了这个想法后,没想到对方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句话既是刺激,更是鞭策,激发了南仁东的民族气节。
早先,南仁东构想把大设备望远镜做到200米口径,不少人就感到“有点夸张”了,后来规划到500米口径就有人说他是“疯子”。但他依然坚持,因为他深深知道这个巨大项目如果能做成,将意味着世界多种尖端科技会应用于此而流向中国,将会开启多学科的未来发展目标。
二十多年中,他跑了贵州的三十余个县,因为怕欠人情,总是自带午餐。这期间,从省长到村长、从老人到儿童很多人都认识他。此时的南仁东只是一个研究员,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去铸国之重器。
中国天眼举世闻名,它从选址到建成历时22年,其中,光选址就花了17年多的时间。为什么选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首先,所选地貌要接近FAST的造型。这里有经济成本的考虑,要在一个平原地带挖一个直径500米的深坑,非常划不来,工程巨大,而且土地价格昂贵,无线电环境会很差。    其次,要考虑望远镜的排水问题。天坑形似一口大锅,如果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那么很容易积水,暴雨时就可能成为一口“汤锅”。因此,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喀斯特洼地就成了首选。
再次,大窝凼天坑附近方圆五六公里基本上都是无人区,电磁波信号干扰少,为建造“天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当时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只有300米,从300 米到500米,这是个大胆的设想,看好的人寥寥无几,还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建设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工程,甚至岩土工程等几个领域,且工程从纸面设计到实际建造和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是否有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怎么克服?”这是当时人们最为普遍的质疑。但南仁东认准了这件事。从1994年开始,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推进工作。他大胆地提出,利用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的单元。到2016年9月25日,射电望远镜竣工。
最终建成的射电望远镜拥有500米的口径,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
导游介绍,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每人可分4瓶。
自费20元乘景区内旅游车坐到山顶,眼中的天眼既使人震撼更使人自豪。我见过天眼的图片,今天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天眼只能用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叹为观止来形容。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今,大山环抱之下,一个“观天巨眼”静卧在大窝凼里,仰望苍穹,以“一眼千年”的神技独步世界。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南仁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24年,8000多个日夜,为了建造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他呕心沥血,在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篆刻了中国高度。
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越强。而要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FAST的口径达到了世界之最——500米。理论上说,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
400年前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仅有4.2厘米,FAST的口径是它的12000倍。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2.25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第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望远镜家族的掌门人。
目前,天眼就已经发现了130多颗优势的脉冲星,为中国宇宙探测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天眼对中国的贡献还不仅仅于此,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科研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基础。早期中国科学家想要探测宇宙,只能求助别的国家,但求助后往往也只能够换来几个小时的观测时间。并不利于我们发展宇宙科学。也留不住我们国内的科学人才,而天眼的出现为我国留住了不少的人才,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其作用不输给核武和北斗系统的国之重器。
南仁东是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主要的成就领域,就是研究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他的科学路不好走。因为恰逢特殊年代,等到他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已经42岁了。不过他的研究领域需要对较远星系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因此在求学路上先后主持过欧洲乃至全球数十次的观测活动,但期间由于中国人的身份他受过许多排挤,也因此埋下了他想要参与建设中国巨型望远镜的念头。
那一年,南仁东放弃了来自美国的百万高薪工作,率领团队,走遍了中国西南的大山,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南仁东和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步步走过一座座山谷。最终才在贵州省平塘县找到了这个名叫的“大窝凼”的地方。而此时的南仁东 也已年过半百。
找到这么一个适合建设射电望远镜的地点后,2007年中国天眼计划才得以被国家批准立项。但这还只是计划的第一步。首先,中国建设射电望远镜并没有多少经验,核心技术也都被国外封锁,就是美国当时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可以建成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因此工程进展一直都比较缓慢,需要攻克一个个难题。而且,很多时候,在刚解开一个问题后 下一个问题会更难。这期间,作为FAST计划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压力特别大。他天天在夜里抽着烟,埋头在各种各样的书籍中,为解答工程建设遇到的问题而努力。10多年来几乎天天如此,也因为烟抽的太多,导致健康被逐渐透支。
作为对整个计划最关切的人,南仁东先生不仅关心科学领域。还关切到工程的每个工人。南仁东经常和年轻的工人打成一片,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甚至还会跑到市场给他们买衣服,因此受到了工人们的喜爱。小伙子总是会亲切地喊他“老爷子”,来表达对他的敬仰。长期藏身于大山中进行工程建设,在繁重的工作下,他的身体逐渐承受不住。
2016年的9月,中国天眼历经22年的时间即将落成启用之前,南仁东确诊了罹患肺癌。在进行一次手术后,他的声带彻底变了声音,医生曾劝阻他让他好好休息,但不放心毕生心血的他,依旧从北京飞往贵州,坚持带病工作。并最终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中国天眼的落成和启动。
距离天眼启动一周年的10天之前,南仁东因为病情恶化,最终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在生命的最后23年中,南仁东一直都在为天眼奔波。也正因为有他的不懈努力,中国得以在宇宙探测中拔得头筹,这才是真的“国士无双”。
南仁东病逝后,家属向国家天文台转达了他最后的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在得知南仁东要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时,他的夫人给时任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发来一条催人泪下的短信:
“我的先生南仁东一定不曾奢望会得到一份至高的荣誉称号。他就是千千万万中国知识分子当中的普通一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不曾有过任何豪言壮语,宏图大志,他只是格尽职守,终其一生完成了他应该完成的那一份工作。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他,使他点点滴滴平凡的工作和生活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辉;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他,养成他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一诺千金、善良勤劳的优秀品德;是无数科技泰斗教育和影响了他,给予他渊博的学识,铸就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他就是您的邻居、朋友或同事。他身体力行的不过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这块奖牌不仅凝聚着祖国和人民对他一生品格和成就的肯定,更凝聚着祖国和人民对每一位劳动者的期待,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继续砥砺前行。”
参观完天眼后,我们沿着依山而建的789级木质阶梯步行下山。虽然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但一点也不感觉累。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天眼,更不会忘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杨振球2021年9月于贵阳)

            责任编辑:杨建华

            终审编辑:寂   石

            排版制作:清   泉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散文组长 施静云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

  • 中国天眼之父和他在大西南的壮举

    "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因病,于9月15日23时23分逝世,享年72岁. 在中国西南部锯齿状石灰岩群山中,一个壮观的天文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办公室前的鲜花

    最近,网友看见,我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的办公室前摆放着一束鲜花,令人感动. 南仁东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在1993年的时候首次提出建造属于我国自己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设想,并且在次年正式被采纳.为了给 ...

  • 就是这么狂!我国要再建5个天眼望远镜!

    2016年,在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一个伟大的项目正式落成,那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中国天眼. FAST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

  • 莫逆之交丨看中国天眼

    看中国天眼 莫逆之交 来贵州避暑近两个月了,过两天即将回长,临行前,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有心愿未了:天眼建成至今5年半,然,我没看过天眼,今年应是了却心愿的时候! 一周前,我将此想法告诉了住贵大[晗语陌 ...

  • 领先世界,中国天眼能力有多强?它为何要研究脉冲星

    世界上最强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即将发挥最大功效!

  • 【乡土情缘】丁丑: 读书感言 ——写在世界读书日

    读书感言 --写在世界读书日 文/丁丑 人生与书本 书本与人生 亲密无间,不可分割 书让你在人生路途上 唱出春花秋月,花团锦簇 书让你在浩瀚的海洋中 尽情畅游,点燃希望 书让你在漫漫的人生路上 永远不 ...

  • 【乡土情缘】莫逆之交:岁月

    岁  月 文/莫逆之交 岁月,对人来说,是一种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种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假如岁月可以给每人一个愿望,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 这张照片是五十三年前我们欢送国球下农村时照的, ...

  • 【乡土情缘】莫逆之交:清明祭

    清明祭 文/莫逆之交 有人说:人类的本质是遗忘,所以有了清明. 今天是清明节,上午姨侄宇和葉小俩口开车接我们回乡下扫墓.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

  • 小童说新闻|中国天眼变“世界天眼”、 中伊战略合作(2021.3.28-4.3)

    ‍‍小童/播讲‍ ‍   小主播都都 10岁,巨蟹暖男,资深铁粉 伴随文话童心茁壮成长 小伙伴们,今天的小童说新闻将分享一条科技新闻和时政新闻,看看你们对哪一条更有兴趣呢? 中国天眼变"世界 ...

  • 面向世界开放首日,我们去看了看“中国天眼”的唯一“打卡”点

    "太震撼了!在这里,我们是用自己的眼睛来感受另一双'大眼睛'."在科学家眼里,科学装置是带来突破的好伙伴:而在普通人眼里,大科学设施也能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3月31日,FAST工 ...

  • 探秘“中国天眼”,去“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地方”一起看星星

    这是一封来自"中国天眼"的邀请函--3月31日0时起,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评审结果将于7月20日公布,观 ...

  • 从中国天眼到世界天眼

    发布科研成果,普及天文知识3小时前 作为国之重器的中国天眼FAST,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起对世界正式开放,中国天眼自这一天起成为世界天眼,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

  • 七绝三首 中国天眼面向世界(通韵)

    七绝三首  中国天眼面向世界(通韵) 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镇小学  谢忠斌 "中国天眼"向世界出邀请函--2021年3月31日0时起,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开始接受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