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安全依恋者 | 亲密关系
He is like a tree planted by streams of water, which yields its fruit in season and whose leaf does not wither
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 旧·诗》1:3
缺乏安全感导致的第二种形式是无爱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二种情况:
你你和好好在一次相亲会上一见钟情,可惜是异地恋。
你你总是让好好觉得他在与不在都无所谓,你你依旧自己玩自己的。这让好好很有挫败感。
“我周五会过来,我们一起吃顿饭吧。”好好在电话你积极地建议着。
他以为你你会表现出很开心的模样。
可你你这头只换来了一个轻描淡显,不冷不淡的“嗯。”
他以为是自己安排的节目让你你不感兴趣,于是又建议一起去看电影。
“听说白百合主演的《捉妖记》上映了,我记得你说过你喜欢看这类影片,吃过饭,我们就去看吧。”
还是一个“嗯。”
好好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自己的魅力不够吗?为什么明明你你已经是自己的女朋友,却还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呢?
小别胜新婚啊。
到了周五,公司临时通知开会,好好带着歉意,打过去电话说不能来了,你你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没有想象中的失落感。
两个人不得已分手的那一天,好好问你你,“你爱过我吗?”
你你并不否认对好好的爱,可是,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你你这样的态度和方式去爱呢?
与其恐惧分离,还不如不爱。这便是你你的无爱感,她已经没有爱人的能力了。
在亲密依恋关系中,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回避型依恋”。这种情况相当少数,在婴幼儿期,被称为是无依恋婴儿,亲密的抚养人在与不在都无所谓,但从根本上而言,还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和第一种案例一样,都属于消极依恋。
还是你你和好好的异地恋故事,第三案例。
与前面两个案例截然不同的是,你你和好好是一对已经5年异地恋的恋人了,可感情却若“人生初见般美好”。
“今晚你吃得什么呀?”好好在微信上问。
你你拍下一碗白粥,附上一张小脸儿惨白的自拍照。
“怎么了?你生病了?”好好急忙打来电话焦急地问候。
“嗯。有一点小感冒。昨晚踢被子着凉了。”
“都怪我没有在你身边照顾,我马上请假回来看你。”好好立即向人事部请假。
“诶,不用请假,干嘛耽误工作呀?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可好好还是赶了回来,他的关怀和细心呵护,并非停留在蜜语甜言上,让你你明白并肯定,自己在好好心里是唯一的。
你你本身就不缺乏安全感,而好好的真实呵护,也更加深了她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有时候,你你会把去看的电影片段发给好好,然后好好会在另一个城市也看一遍,到周末相聚的时候,两个人再把有趣的话题聊一聊。
已经五年了,可两个人,还是如初恋一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制造不完的新鲜感与浪漫。
五年,是你你和好好规定的异地恋期限,两人也最终修成正果,在这五年里,两个充满安全感的恋人,都一直在为真正的相聚努力着,奋斗着,五年也足够实现各自的一段梦想,等聚到一起的时候,再携手,向下一个梦想进阶。
第三个案里的两个人,都是安全型依恋,他们互相视彼此为安全基地,当恋人在场时会感到足够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譬如更加积极的实现梦想,对恋人的离开或在陌生城市里面对陌生的人事物,也不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反应。
而说到安全感,到底从何而来呢?
准确的来说,安全感的建立,是在三岁以前。
如果在婴儿期得到的关注不够多,安全依恋没有能够良好的建立,那么在后期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在无条件的被给予爱的环境下,重新完成亲密关系的复刻,在心灵成长上有一定的自我觉察,并拥有强烈想要修复的欲望,那么心灵上或许可以在积极的引导下,获得新的成长。
这样“自我疗愈”的安全感,等同于“安全型依恋”。需要一个亲密关系的人一直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完成,也可以是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心理师,正向地运用咨询技巧导引改善。此时,来访者如果将过去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太多到分析者身上,那么“移情”便产生了。
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人,安全感是来自于内心深处,而不是来自于别人的心灵寄托。
唯有自身建立了牢固的安全感,心灵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而拥有强大安全感的人,是更能够完成自我实现的,在人生规划中,也更容易获得极大的成功,也容易拥有幸福。
身处异地恋的恋人们,可以通过发达的通讯媒体方式来传情达意,休息日小聚,让恋人爱上你的思想灵魂多过于你的身体,这或许是异地恋最大的一个优点了。但最好在这段恋情上,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包括如何努力地真正在一起以及一个异地状态的时间。
如果没有这个期限,那么异地恋就如同看不见出头之日的万丈深渊,让“在一起”三个字变得如此遥遥无期,不切实际如夜空里的烟花,虽然璀璨,但也不过是你人生爱情路上的昙花一现,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好比我们实现目标一样,如果超出了期限,却丝毫不见起色,那就真的不得不考虑一下未来的路要怎样调整前行了。
祝愿,天底下所有的你你和好好,有情人终成眷属,相信应该相信的,坚守应该坚守的,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爱。
本期【心理门】解语:若是因为恐惧而希望永远蜷缩在“壳”里的人,那是否等同于选择永远让自己处于“孵化期”,拒绝长大。
要知道,虽然走出来注视这个世界的多姿,会有可能受伤,但若是把每一道岁月给予我们的伤疤变成某种经历过的“勋章”,那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将来行走的更加安稳顺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