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颜延之、刘义隆家训

羊祜、颜延之、刘义隆家训

《诫子书》 羊祜

  【原文】

  吾少受先君之教(1),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2),年九岁,便诲以诗、书(3)。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4)。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5),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6)。

  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7);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8)。恭为德首,慎为行基(9)。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10)。无口许人以财(11),无传不经之谈(12),无听毁誉之语(13)。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14),思而后动(15)。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16),岂复惜汝,耻及祖考(17)。

  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18)。

(《艺文类聚》卷二三)

  【注释】

  (1)吾少受先君之教:我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先君:对已去世父亲的尊称。

  (2)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到能开口说话时,就将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典章制度。能言之年,指开始读书之年。光绪二十九年(1904)《学堂章程·学务纲要》:能言之年即为通文之年;典文,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梁·沈约《上宋书表》:“自永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3)年九岁,便诲以诗、书:九岁时,就要我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诗、书:《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4)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即使如此,也并未受到乡邻们的赞誉,没有什么清高特异的名声。

  (5)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职位,那只是皇上过分恩宠的结果。谬,本指荒谬,这里指过分。

  (6)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我同父亲相比差距甚远,而你们又不如我。

  (7)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筹谋规模宏大的计划,恐怕是你们兄弟力所不能及的。咨度弘伟:弘伟,形容规模﹑计划宏大;咨度,筹划参谋。

  (8)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独自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独特奇境,在我看来你们想也甭想。

  (9)恭为德首,慎为行基:道德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恭敬,谨慎做人则是行为的根基。

  (10)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我希望你们说话务必忠实诚信,行为务必厚实、恭敬。笃(dǔ)坚定,厚实。

  (11)无口许人以财:不要嘴上答应给别人钱财(实际上又不兑现)

  (12)无传不经之谈: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

  (13)无听毁誉之语:不要听信那些议论是非之言。思而后动。

  (14)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听到别人的过失,可以听,但不可乱讲。

  (15)思而后动:事情考虑好了再去做。

  (16)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如果说话做事不诚信老实,遭到别人的抨击,或受到刑律的惩罚。谤,本指诽谤,这里指攻击。

  (17)岂复惜汝,耻及祖考:你们自身遭殃固不值惜,但祖宗的名声则受到玷污。祖考:本指祖父、祖母,这里泛指祖先。

  (18)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你们要好好考虑我说的这番话,将为父这些教诲编纂起来,各自读一读记住它。

  【翻释】

  我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到开始读书的年龄,就将我叫到跟前要我学习典章制度。九岁时,就要我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即使如此,也并未受到乡邻们的赞誉,没有什么清高特异的名声。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职位,那只是皇上过分恩宠的结果。不是凭我的真才实学获得的。我同父亲相比差距甚远,而你们又不如我。筹谋规模宏大的计划,恐怕是你们兄弟力所不能及的。独自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独特奇境,在我看来你们想也甭想。道德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恭敬,谨慎做人则是行为的根基。我希望你们说话务必忠实诚信,行为务必厚实、恭敬。不要嘴上答应给别人钱财(实际上又不兑现),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不要听信那些议论是非之言。听到别人的过失,可以听,但不可乱讲。事情考虑好了再去做。如果说话做事不诚信老实,遭到别人的抨击,或受到刑律的惩罚。你们自身遭殃固不足惜,但祖宗的名声则受到玷污。你们要好好考虑我说的这番话,将为父这些教诲编纂起来,各自读一读记住它。

  【作者介绍】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羊流人。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羊祜十二岁丧父。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纷纷任命他。由于此时曹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正在争夺最高权力,羊祜与斗争的双方都有姻亲关系。处于夹缝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态度,没有同意。太原名士郭奕称他是“此今日之颜子也”。

  正元二年(255),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执政,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这时,羊祜已加入司马氏集团,并逐渐上升为该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司马炎建五等爵制,羊祜以功被封为巨平子,食邑六百户。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266年1月(咸熙二年)十二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此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请伐吴疏》。奏疏得到了司马炎的肯定,却遭到了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态度尤为激烈。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赞同。羊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咸宁四年(278)八月,羊祜染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正逢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严重。晋武帝下诏,命他抱病入见,并让他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跪拜,备受优礼。羊祜则再一次向司马炎陈述了伐吴的主张。后来羊祜病重不能入朝,晋武帝专门派中书令张华前去咨询方略,并要求羊祜带病伐吴,羊祜婉言拒绝。

  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羊祜死后,举天皆哀。晋武帝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武帝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

  羊祜以他高尚的操守和卓越的才干也获得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的极口称赞:

  晋武帝司马炎:“祜固让历年,志不可夺。身没让存,遗操益厉,此夷叔所以称贤,季子所以全节也。今听复本封,以彰高美”;

  东晋秘书监、给事中著名史学家、名士孙盛:“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於今”;

  唐代名臣房玄龄题词:“汉池西险,吴江左回。羊公恩信,百万归来”

  宋代诗人徐钧:“平吴献策了无遗,馈药人无酖毒疑。最是感人仁德厚,当时堕泪有遗碑。”

  宋代诗人陆游:“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宋代学者陈元靓:“惟兹羊公,命世之雄。鹰扬江表,鹗立天中。修饬军政,内赞朝聦。西晋帝业,实羊之功。”

  羊祜去世后,荆州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岘山为他立了一块碑,老百姓每每经过这里,望见这碑就落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有诗咏歌羊祜为人和此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

  【简析】

  这篇诫子书写给侄儿的。羊祜无子。羊祜兄弟三人。长兄羊发,母为建安七子之首、北海太守孔融之女,官至都督淮北护军。次兄羊承,为羊祜同母兄,因病早亡。另有一姊景献皇后羊徽瑜,司马师之妻。羊发有四子:分别是羊伦、羊暨、羊伊和羊篇

  晋武帝命其兄羊发之子羊暨继嗣,羊暨以父亲已死为由抗命不从;晋武帝又命羊伊继嗣,但羊伊以未得生父之命为由不为羊祜服丧,最终仍以本生父为父。直到太康二年(281),羊伊的弟弟羊篇被封为钜平侯,成为羊祜的继嗣,此时距羊祜去世已三年多。

  因二兄早亡,写这篇《诫子书》时长兄也已去世,所以他代行父辈责任,从为人行事、对人对己各个方面对侄儿们进行训诫,由此也看到羊祜的家族责任感。其中特别强调对人恭敬,谨慎做人。要求侄儿们说话务必忠实诚信,行为务必厚实、恭敬。不要嘴上答应给别人钱财(实际上又不兑现),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事情考虑好了再去做。所谓“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思而后动”皆可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其中也有些明哲保身,知识时务的训诫,如“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也是从现实政治出发,不是要侄儿们老于世故,圆滑做人。因为作者所处出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政治险恶,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皆在培植党羽,清除异己,稍有不慎,说错话,站错队,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就像羊祜所说的“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并“耻及祖考”。当时一些明达直是之士如阮籍、向秀皆是“口不臧否人物”。羊祜与斗争的双方都有姻亲关系,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早年也是对拉拢采取回避态度

  不愿被荐举为上计吏,四次拒绝州官征辟,五府任命。他判断当时掌权的大将军曹爽是“尸居余气”,司马氏才掌握未来,当时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委质事人,复何容易”。王沈便独自应召。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爽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王沈对羊祜说:“常识卿前语”。羊祜却安慰他,说:“此非始虑所及”。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才接受司马昭公车公车征召,担任中书侍郎。这就是羊祜教育侄儿们所说的“思而后动”。才被太原名士郭奕称之为今日的颜回。

  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后代为人行事的种种道德要求,他自己都是首先做到,身为表率:

  羊祜为人纯孝,父死时他才十二岁,但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他遇事待人将忠孝放在个人以你之前

  在朝为官,更懂得对人恭敬,谨慎做人:司马炎称帝后,大将军钟会颇得宠爱,此人又心性忌刻,羊祜对他敬而远之。钟会被诛之后,羊祜才但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机密。咸熙二年(66)十二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因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但他遇事待人将忠孝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曹爽被诛后,

  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国。其家族怕受牵连,大都与夏侯家断绝了往来,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至于《诫子书》中强调的“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更是羊祜为人的准则。他任荆州大都督十年,在荆州一带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与东吴对抗中,也是实施怀柔、攻心为上。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其中的“羊陆之交”更成为“管鲍之交”后又一君子德行的典范:与羊祜对抗的是东吴名将陆逊的次子大司马陆抗,也是一位忠孝皆备的著名军事家。他对羊祜的上述做法,深深膺服。常告诫部将:“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羊陆对垒,双方却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仰而服下。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见了。这个典故后来成为重信义的成语,并流传到朝鲜、日本。今天的韩语和日语中都有”羊陆之交”的典故。

  羊祜的言传身教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巨大:前面提到羊发之子羊暨、羊伊相继违抗朝廷之名,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两位侄儿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父命的尊重。他俩不愿过嗣,是因为父亲没有成命,即使皇帝吩咐也不听从;至于承袭公侯爵位,做司空后人,这些名利得失更不考虑,亦可见他们为人!

  羊氏一门世世代代做二千石以上的官,到羊祜已经九代,都以清廉而有德操著称于世。

  羊祜后人更加清显:羊发之四子羊篇过继给羊祜,被封为散骑常侍、钜平侯;大侄羊伦为高阳相,二侄羊暨为阳平太守。羊暨之子羊曼是东晋名士,孙子羊贲娶晋明帝的女儿南郡公主;三侄羊伊为镇南将军。

《庭诰》(节录) 颜延之

  【原文】

  道者识之公,情者德之私(1)。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2);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3)。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4)。

  寻尺之身,而以天地为心(5);数纪之寿,常以金石为量(6)。观夫古先垂戒,长老余论,虽用细制,每以不朽见铭(7);缮筑末迹,咸以可久承志(8)。况树德立义,收族长家,而不思经远乎(9)。曰身行不足遗之后人。(10)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11)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12)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13)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14),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则为美矣(15)。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16)。故动无愆容,举无失度,则物将自悬,人将自止。(17)

  游道虽广,交义为长。得在可久,失在轻绝(18)。久由相敬,绝由相狎。(19)爱之勿劳,当扶其正性;忠而勿诲,必藏其枉情。(20)辅以艺业,会以文辞,(21)使亲不可亵,疏不可间,(22)每存大德,无挟小怨。率此往也,足以相终。(23)

  浮华怪饰,灭质之具(24);奇服丽食,弃素之方(25)。动人劝慕,倾人顾盼(26),可以远识夺,难用近欲从(27)。若睹其淫怪,知生之无心(28),为见奇丽,能致诸非务(29),则不抑自贵,不禁自止(30)。(《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注释】

  (1)道者识之公,情者德之私:万物运行的法则是天下公认的,而情感则是个人品格中的私欲。道:出老子《道德经》,用以解释万物本源,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指万物内在的规律和运行法则。

  (2)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顺应万物运行的法则,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

  (3)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内心充满私欲,就连妻子也不会听从你。私塞;头脑被私念阻塞;移心:改变心意。

  (4)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所以过去一些杰出的士大夫一定会舍弃私情皈依大道,行为符合万物运行规则而摒弃私欲。捐:捐弃;反:同“返”;屏:同“摒”。

  (5)寻尺之身,而以天地为心: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胸怀天下。寻:古代度量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尺之身:一个八尺高的汉子。

  (6)数纪之寿,常以金石为量:只有几十岁的寿命,却常常考虑要像金石一样不朽。纪:一纪等于十二年。

  (7)观夫古先垂戒,长老余论,虽用细制,每以不朽见铭:我看古人的一些告诫,有德行的人格言,虽然说得是很细小、很具体的事,但往往会成为金石上的铭文而不朽。长老余论:长老,有德行的老者;余论,本指正文后的附加部分,这里指短语、格言。

  (8)缮筑末迹,咸以可久承志:完善一些次要之事,都可以使后人牢牢记住。末迹: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晚年”,二是指“次要之事”。这里用的是后者。

  (9)况树德立义,收族长家,而不思经远乎:何况树立道义的标杆,让执掌家族使族人归心聚德,能不从长远考虑吗?

  (10)曰身行不足遗之后人: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要给后人留下榜样。

  (11)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父亲要想让儿子孝顺,自己必须先关爱儿子;哥哥要想让弟弟敬重,必须先对弟弟友爱。悌(tì):尊重、顺从。

  (12)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虽然子女的孝顺并不指望父母对自己的慈爱,但慈爱会为子女的孝顺培植下根基;兄长对弟弟的友爱也并不指望以此获得弟弟的尊重、顺从,但却为弟弟的“悌”树立了榜样。

  (13)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一个人喜怒无常是因为无法抑制自己的本性,是由于气量过于偏狭而后随着学识的提高和阅历的扩大就会逐渐消失。褊量:度量狭小。褊(biǎn)狭窄。

  (14)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一个人如高兴过分就会失去自重,发怒过分反而会失去威严。

  (15)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则为美矣:最好的办法是能够保持一颗恬淡散漠的平常心,胸中保持宽容愉悦,这则是完美的境界。

  (16)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高兴过度,心潮荡漾之时,要稍微抑制一下让自己定下心来;愤怒万分,心性大乱之时,要注意忍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17)故动无愆容,举无失度,则物将自悬,人将自止:这样就能够面上无过失的表情,举止正常,不失节度。事态就不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议论自然会平息。愆(qiān)过错;物将自悬:指事态会自然停止。

  (18)游道虽广,交义为长。得在可久,失在轻绝:交游的道理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义相交。只要做到这一点,朋友之间就可以长久往来;如失去这一点,就会很快断绝关系。

  (19)久由相敬,绝由相狎“之所以能长久相处,是由于互相尊重;之所以很快断绝关系,是由于互相轻慢、不尊重。狎(xiá):狎侮,亲近但态度不庄重。

  (20)爱之勿劳,当扶其正性;忠而勿诲,必藏其枉情:如果爱一个人,就不要怕麻烦,应当帮助他确立正直的品性;如果对一个人忠诚,就应当教他断绝邪念。藏:这里指埋葬、除去;枉情:邪念。

  (21)辅以艺业,会以文辞:帮助他学会技艺,完成学业,学会写作和表达技巧。

  (22)使亲不可亵,疏不可间:使两人间既亲密但又不失庄重;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显得疏远。亵(xiè):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23)每存大德,无挟小怨。率此往也,足以相终:相处时志存高远,不要因小事产生嫌隙。这样处下去,友谊就可以长远。

  (24)浮华怪饰,灭质之具:奢华怪诞的修饰,是泯灭人天然心性的刀具。

  (25)奇服丽食,弃素之方:奇装异服、奢华食物,是让人丢弃纯朴的本质的毒药。

  (26)动人劝慕,倾人顾盼:那些劝诱你、说仰慕你的动人言辞,那些对你回顾流盼、让你倾倒的眉眼。倾:倾倒;盼:顾,回头看;盼,流盼,来回看。

  (27)可以远识夺,难用近欲从:就会丢弃高远的志向,难免会放纵自己。欲从:放纵欲望。从,通“纵”。

  (28)若睹其淫怪,知生之无心:假如能做到将这些这些荒淫怪诞的东西(指上面所说的“浮华怪饰”、“奇服丽食”“动人劝慕,倾人顾盼”)不放在心上。

  (29)为见奇丽,能致诸非务:见到这些东西,能把它丢到一边。诸:之于;非务:并非要务。

  (30)则不抑自贵,不禁自止:那就不会被贬抑,自然高贵;不需要特意禁止,百邪不侵。

 【翻译】

  万物运行的法则是天下公认的,而情感则是个人品格中的私欲。顺应万物运行的法则,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内心充满私欲,就连妻子也不会听从你。所以过去一些杰出的士大夫一定会舍弃私情皈依大道,行为符合万物运行规则而摒弃私欲。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胸怀天下。只有几十岁的寿命,却常常考虑要像金石一样不朽。我看古人的一些告诫,有德行的人格言,虽然说得是很细小、很具体的事,但往往会成为金石上的铭文而不朽。完善一些次要之事,都可以使后人牢牢记住。何况树立道义的标杆,让执掌家族使族人归心聚德,能不从长远考虑吗?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要处处给后人留下榜样。父亲要想让儿子孝顺,自己必须先关爱儿子;哥哥要想让弟弟敬重,必须先对弟弟友爱。虽然子女的孝顺并不指望父母对自己的慈爱,但慈爱会为子女的孝顺培植下根基;兄长对弟弟的友爱也并不指望以此获得弟弟的尊重、顺从,但却为弟弟的“悌”树立了榜样。

  一个人喜怒无常是因为无法抑制自己的本性,是由于气量过于偏狭而后随着学识的提高和阅历的扩大就会逐渐消失。一个人如高兴过分就会失去自重,发怒过分反而会失去威严。最好的办法是能够保持一颗恬淡散漠的平常心,胸中保持宽容愉悦,这则是完美的境界。这样就能够面上无过失的表情,举止正常,不失节度。事态就不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议论自然会平息。

  交游的道理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义相交。只要做到这一点,朋友之间就可以长久往来;如失去这一点,就会很快断绝关系。之所以很快断绝关系,是由于互相轻慢、不尊重。如果爱一个人,就不要怕麻烦,应当帮助他确立正直的品性;如果对一个人忠诚,就应当教他断绝邪念。帮助他学会技艺,完成学业,学会写作和表达技巧。使两人间既亲密但又不失庄重;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显得疏远。亵(xiè):轻慢,亲近而不庄重。相处时志存高远,不要因小事产生嫌隙。这样处下去,友谊就可以长远。

  奢华怪诞的修饰,是泯灭人天然心性的刀具。奇装异服、奢华食物,是让人丢弃纯朴的本质的毒药。那些劝诱你、说仰慕你的动人言辞,那些对你回顾流盼、让你倾倒的眉眼,会使你丢弃高远的志向,难免会放纵自己。假如能做到将这些这些荒淫怪诞的东西(指上面所说的“浮华怪饰”、“奇服丽食”“动人劝慕,倾人顾盼”)不放在心上,见到这些东西,能把它丢到一边。那就不会被贬抑,自然高贵;不需要特意禁止,就能百邪不侵。

  【作者介绍】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颜延之虽然出身世家,但少年时比较孤贫。据《宋书·颜延之传》记载,他“好读书,无所不览”,虽然“居贫郭,室巷甚陋”,以至于“行年三十犹未婚”,但他却毫不在意,丝毫不以名利为念。

  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参军。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时,以正员郎兼中书郎,出为始安太守。宋文帝时,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宋孝武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后世称其”颜光禄”。

  颜延之嗜酒,不护细行,和喜欢饮酒的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征士诔》。

  孝建三年(453)卒,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

  颜延之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但实际上,他的成就似乎不如谢灵运。他的诗凝炼规整,喜用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汤惠休说他的诗“如错采镂金”(见《诗品》),钟嵘也说他“喜用古事,弥见拘束”。其诗存世者不少而可观者不多,较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五君咏》五首、《北使洛》、《还至梁城作》等。他的《赭白马赋》,虽属奉诏而作,但如“旦刷幽燕,昼秣荆越”之句,描写骏马奔驰之速,对后来许多咏马诗都曾产生过影响。

  《隋书》称有文集二十五卷,两《唐书》作三十卷,佚。明代张溥辑有《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简析】

  《庭诰》是颜延之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所谓《庭诰》意即家戒、家训。“诰”是一种文体,即告诫之文。原用于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后来上辈对下辈的告诫也称“诰”。这一类文章的目的都在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子弟,通常都平易坦率,于朴素中见出作者的真性情。颜延之的《庭诰》涉及修身、立德、交友、力戒奢华、孝悌友爱、勤俭持家等诸多方面,这里摘录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颜延之的《庭诰》和羊祜的《诫子书》不同,其中虽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但《庭诰》的原因要复杂得多。宋书本传称他“性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世人呼之‘颜彪’”。其实颜延之性情疏狂,率真,每遇不平,辞意激扬,常犯权要。又自负才学,面折廷争,直吐胸臆,例如,他与陶渊明的关系,并非世人理解的皆好酒,皆是出色的诗人,而是有着政治理想上的共通,操守上的共鸣。在刘宋代晋的过程中,陶渊明坚持操守,对当权的刘宋政权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所著诗文全部采用东晋义熙年间的纪年,因而被当时社会所冷淡,而颜延之却以炙热的情感,撰写了《陶征士诔》,热情赞颂了陶渊明的崇高品格以及光明磊落的生平行事。颜延之是当时文坛巨子,他的评价对人们认识陶的为人和诗文价值自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以至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陶渊明集》,并为之作序。

  颜延之刚肠嫉恶,毫无顾忌:刘宋零陵王的母亲、太妃褚灵媛去世。刘宋朝廷追加谥号称晋恭思皇后,用东晋皇家的礼节和仪式安葬。主持此事的徐湛之取义熙元年十二月文札,以颜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文札给颜延之,延之在“醉中将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他还对新当权的刘柳的儿子刘湛说:“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宋书》本传)于是刘湛借机再次把他贬放永嘉。颜延之深知个中的症结,写成《拜永嘉太守辞东宫表》,怒形于色地说:“抗志绝操,笔陆谢高,代食宾客,何独匪民!”颜延之到了永嘉任上,又写成《五君咏》组诗,以述竹林七贤,表达自己的不平之意。也正因为如此,颜延之一生遭人疾恨,故而为官三起三落,历尽坎坷。

  这篇《庭诰》不仅有自己的人生遭际和感悟,还包括他的长子颜竣的行为和下场。颜竣跟随宋孝武帝刘骏讨灭刘劭,战功卓著,深受武帝器重,权倾一朝。颜竣富贵后,宾客盈门,有一天早上,颜延之到颜竣那儿去,等候在门外求见颜竣的人成堆,颜竣却安然高卧,还没有起床。颜延之看不过去,勃然大怒说:“你是出身于粪土之中的人,好不容易升到了云霄之上,就立刻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你怎么能够持久呢?”颜竣建私宅,富丽堂皇,颜延之又告诫说:“善为之,无令后人笑你拙也!”(《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不但以言语教诲,还以行为警示:但凡颜竣所资供之物,颜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并生气对颜竣挖苦说:“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

  但颜竣不听劝诫,我行我素,果然获罪。据《资治通鉴》大明三年(459)记载,这年五月被他收进大狱,孝武帝刘骏派人先把他的脚打断,然后赐死。他的妻儿被徙交州,至宫亭湖,又把其男孩沉入湖中淹死。

  鉴于个人的宦海沉浮和家庭变故,颜延之对后代的教育更为重视,撰《庭诰》的目的在于要接受自己和长子颜竣的教训。其中特别强调为政者要有公心,有公心才有凝聚力。同时要严于律己,自身带头做出表率,“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强调做人做事要低调。必须收敛锋芒甚至谨小慎微,指出做人的三种境界:“言高一世,处之逾默”、“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的,是“士之上也”;“敬慕谦通,畏避矜踞”、“文理精出,而言未称达”的,“此其亚也”;如果“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以过人”,这就是“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之流,最不足取。强调要抑制自己的本性,保持一颗恬淡散漠的平常心,胸中保持宽容愉悦,这则是完美的境界。这样就能够面上无过失的表情,举止正常,不失节度。事态就不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议论自然会平息。

  羊祜的《诫子书》是希望后人能像自己那样,做一个有德行有才干的人。颜延之的《庭诰》则是以自己和长子的遭遇作为反面教训,免蹈覆辙。这是羊祜的《诫子书》和颜延之的《庭诰》在创作动机上的最大不同。

  但是,颜延之的《庭诰》影响却比羊祜的《诫子书》深远。它从形式到内容对后世家训文学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五世孙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影响更深。

《诫江夏王义恭书(1)》(节录) 刘义隆

  【原文】

  汝以弱冠,便亲方任(2)。天下艰难,家国事重,虽曰守成,实亦未易(3)。隆替安危,在吾曹耳(4),岂可不感寻王业,大惧负荷(5)。今既分张,言集无日(6),无由复得动相规诲,宜深自砥砺思而后行(7)。开布诚心,厝怀平当(8),亲礼国士,友接佳流,识别贤愚,鉴察邪正(9),然后能尽君子之心,收小人之力。(10)

  汝神意爽悟,有日新之美,而进德修业,未有可称,吾所以恨之而不能已已者也(11)。汝性褊急,袁太妃亦说如此(12)。性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在,从物回改,此最弊事(13)。宜应慨然立志,念自裁抑(14)。何至丈夫方欲赞世成名而无断者哉!(15)今粗疏十数事,汝别时可省也(16)。远大者岂可具言,细碎复非笔可尽。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17)。豁达大度,汉祖之德;猜忌褊急,魏武之累(18)。《汉书》称卫青云:“大将军遇士大夫以礼,与小人有恩。”(19)西门、安于,矫性齐美;关羽、张飞,任偏同弊(20)。行己举事,深宜鉴此。(21)

  府舍住止,园池堂观,略所谙究,计当无须改作(22)。司徒亦云尔(23)。若脱于左右之宜,须小小回易,当以始至一治为限,不烦纷纭,日求新异。(24)

  凡事皆应慎密,亦宜豫敕左右。(25)人有至诚,所陈不可漏泄,以负忠信之款也(26)。古人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27)。或相谗构,勿轻信受,每有此事,当善察之。(28)

  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29)昵近爵赐,尤应裁量。(30)吾于左右虽为少恩,如闻外论,不以为非也。(31)以贵陵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32)

  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33)。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34)。汝嫔侍左右,已有数人,既始至西,未可匆匆复有所纳。(35)

  【注释】

  (1)刘义恭(413―465):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第五子,母为袁美人。元嘉元年(424),封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王,进位司空。

  (2)汝以弱冠,便亲方任:你刚刚成年,就,担任一方大员这样的要职。弱冠:古制:男子年20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方任:方伯这样的大任。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3)虽曰守成,实亦未易:虽然只是保守祖业,但也不是很容易的:。守成:保持前人已成就的业绩,不使失去,语出《诗经·凫鹥》》“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只祖考”。

  (4)隆替安危,在吾曹耳:兴隆或衰亡、安全或危险,完全在于我们兄弟们啊!吾曹:我等。

  (5)岂可不感寻王业,大惧负荷:哪能不有所感触而思量帝王之业,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呢?

  (6)今既分张,言集无日:今日我在建康你在江夏,不知哪天才能再见。集:聚首再见。

  (7)无由复得动相规诲,宜深自砥砺思而后行:再也不可能动辄便去规劝教诲你。你应该很好去历练自己,凡事思考了才行动。砥砺(dǐlì):磨刀石,延伸为磨练。

  (8)开布诚心,厝怀平当:对人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居心公平允当。厝(cuò):安置。

  (9)亲礼国士,友接佳流,识别贤愚,鉴察邪正:亲近礼重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友好地接纳贤能的人们,善于识别愚人与贤人,洞察邪恶与刚正。国士:本指勇力冠于全国的人。后引申指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10)然后能尽君子之心,收小人之力:这样,有德有能之人就能尽心为你出谋划策,愚人也能为你尽力。

  (11)汝神意爽悟,有日新之美,而进德修业,未有可称,吾所以恨之而不能已已者也:你神情意态俊爽聪悟,每天都有发展变化。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却未见有可称道之处,这就是我不能停止责备教训你的原因所在。日新:日日新,语出《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德修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语出《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已已:休止。

  (12)汝性褊急,袁太妃亦说如此:你性格急躁,气量狭小。你的母亲袁太妃也是这样认为。袁太妃:刘裕贵妃袁氏,刘义恭生母,刘义隆称之为“太妃”。褊(biǎn)急:性格急躁,气量狭小。

  (13)性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在,从物回改,此最弊事:一个人如果胸怀不宽广而有所偏狭凝滞,就会一意孤行,就不会尊重客观实际,改弦更张,这是施政最大的弊端。滞:凝滞,不通达。从物回改:遵从客观事物,改弦更张。

  (14)宜应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你应当下定决心,改掉性情褊急的毛病。裁抑:遏止。

  (15)何至丈夫方欲赞世成名而无断者哉:岂有大丈夫想为国家出力成就勋业而不能改掉自己坏毛病者?何至:岂有。

  (16)今粗疏十数事,汝别时可省也:我今日草草写下十多条告诫,分别后你可好好对照反省。

  (17)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礼贤下士,这是古代圣贤对我们的垂训;骄奢习气和矜夸之风,也是前代哲人抛弃的。去:丢开,抛弃。

  (18)豁达大度,汉祖之德;猜忌褊急,魏武之累:汉高祖具有豁达大度的美德,而魏武帝曹操却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喜欢猜忌。

  (19)《汉书》称卫青云:“大将军遇士大夫以礼,与小人有恩”:《汉书》上说:“大将军卫青对待士大夫礼遇,就是对小人也施以恩德。《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善于用兵,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20)西门、安于,矫性齐美;关羽、张飞,任偏同弊:西门豹、董安于知道自己性格上的弊端,时时注意矫正,结果成为美谈;关羽、张飞性格都褊急爆躁,却不知改悔,结果皆受其害。据《韩非子·观行》篇:西门豹知道自己有个性急躁的缺点,经常佩带熟皮,提醒自己放宽缓一些。董安于觉得自己性格过于宽缓,经常佩着绷紧的弦,提醒自己紧张起来。西门豹:战国时代魏国人,政治家及水利专家。魏文侯在位期间,受翟璜推荐担任邺令,任内破掉了“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又发动民众开凿了十二条运河,引河水灌溉民田。事迹见于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董安于(?-前496年),字阏于,平阳翼城人。春秋时期晋国正卿赵鞅心腹家臣,古代晋阳城的始创者。出色的建筑家,战略家和政治家。在赵简子与权臣智伯对抗中,为保全赵氏,换取晋国的安定自缢身亡。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蜀汉名将。守荆州时大意轻敌,被东吴吕蒙偷袭,兵败被杀。张飞(?年-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为人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你用刑太严,甚至有时杀错人,又每日鞭打犯错误的军官,打完之后又把这些人安排在身边,一点防备也没有,这样下去必然会惹祸上身。”但张飞始终没有醒悟,不幸被刘备言中张飞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

  (21)行己举事,深宜鉴此:你对自身行为和办事,要以所举的上述几人作为借鉴。

  (22)府舍住止,园池堂观,略所谙究,计当无须改作;你就任后,对王府的进出、止宿,府内的园池厅堂宫观,只需稍微改造一下,不要大规模的翻造。谙究:本指熟悉。这里指深究,过多考虑。

  (23)司徒亦云尔:司徒也是这样说的。按:司徒当指刘湛。刘湛(?—440年),字弘仁,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人。建立南朝宋的功臣之一。少有大志,不尚浮华,常以管仲、诸葛亮自比。不为文章,不喜谈议。文帝时为侍中,此时受文帝委派在江夏辅佐刘义恭。后来请求送死去的儿子返建康,刘义恭也帮他请求,受到文帝的训斥。见同一年,文帝的《答江夏王义恭诏》。

  (24)若脱于左右之宜,须小小回易,当以始至一治为限,不烦纷纭,日求新异:假如为了住行的方便,需要做一些小小的调整改动,则只允许改动一处,不要过于麻烦,每天追求新异的样式。

  (25)凡事皆应慎密,亦宜豫敕左右:大凡处理事务都要谨慎机密,不要事先告诉左右亲随。

  (26)人有至诚,所陈不可漏泄,以负忠信之款也:如果有人诚恳地来报告事件,他所陈述的事,决不要泄漏出去,以免辜负这位诚信人这的心意。

  (27)古人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古人说:君主处理事务如不能谨慎机密,就会失去大臣;大臣处理事务如不能谨慎机密,就会丢掉性命。

  (28)或相谗构,勿轻信受,每有此事,当善察之:有的时候臣子之间互进进谗陷害,对这些话不要轻易相信。每当有这类事的时候,就善于考察真伪。

  (29):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对国家授给的官职爵位要珍惜慎重使用,不可轻率地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假手与别人。名器:国家授予的官职爵位。古人有言:国之名器,不可轻授。假人:假手于人。

  (30)昵近爵赐,尤应裁量:对赏给亲信、近臣爵位,更要加以控制、好好考虑。昵近:;裁量:裁抑、思量。

  (31)吾于左右虽为少恩,如闻外论,不以为非也:我对左右亲随很少施恩,如果外人这样说我,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之处。

  (32)以贵陵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以富贵强加于物并不能使物压服,以威势加于人,人不会服气。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厌,通“餍”,餍足。

  (33)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声色之乐,游玩嬉戏,不要过度;掷色子、钓鱼、打猎,全都不要去干。蒱(pú),同“樗蒲”(chūpú),即掷色子之类的游戏。

  (34)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用来供奉生活起居的物品,都要有节制。奇装异服,奇特的器皿,此风不可长。

  (35)汝嫔侍左右,已有数人,既始至西,未可匆匆复有所纳:你已经有了数位嫔妃随侍左右,从今以后,不可再急急忙忙接纳嫔妃。既始至西:即自始至终。这里指从今以后。

  【译文】
 
  你刚刚成年就能够担任要职。天下的事是很艰难的,家国的事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只是保守祖业,但也不是很容易的,兴隆或衰亡、安全或危险,完全在于我们兄弟们啊!哪能不有所感触而思量帝王之业,有所警觉而意识到责任重大呢?现在你我或天各一方,相见无期,再也不可能动辄便去规劝教诲你。你应该亥自己去磨砺自己,凡事思考了才行动。对人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居心公平允当亲近礼重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友好地接纳贤能的人们,善于识别愚人与贤人,洞察邪恶与刚正。然后能使君子为你尽心智,使小人为你出体力。

  你神情意态俊爽聪悟,每天都有发展变化。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却未见有可称道之处,这就是我不能停止责备教训你的原因所在。你性格急躁,气量狭小。你的母亲袁太妃也是这样认为。一个人如果胸怀不宽广而有所偏狭凝滞,就会一意孤行,就不会尊重客观实际,改弦更张,这是施政最大的弊端。你应当下定决心,改掉性情褊急的毛病。岂有大丈夫想为国家出力成就勋业而不能改掉自己坏毛病者?我今日草草写下十多条告诫,分别后你可好好对照反省。那些大事也不是我能一一道尽的,至于细碎小事更是难以说完。

  礼贤下士,这是古代圣贤对我们的垂训;骄奢习气和矜夸之风,也是前代哲人抛弃的。

  汉高祖具有豁达大度的美德,而魏武帝曹操却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喜欢猜忌。《汉书》上说:“大将军卫青对待士大夫礼遇,就是对小人也施以恩德。西门豹、董安于知道自己性格上的弊端,时时注意矫正,结果成为美谈;关羽、张飞性格都褊急爆躁,却不知改悔,结果皆受其害。你对自身行为和办事,要以所举的上述几人作为借鉴。

  你就任后,对王府的进出、止宿,府内的园池厅堂宫观,只需稍微改造一下,不要大规模的翻造,司徒也是这样认为的。假如为了住行的方便,需要做一些小小的调整改动,则只允许改动一处,不要过于麻烦,每天追求新异的样式。

  大凡处理事务都要谨慎机密,不要事先告诉左右亲随。如果有人诚恳地来报告事件,他所陈述的事,决不要泄漏出去,以免辜负这位诚信人这的心意。古人说:君主处理事务如不能谨慎机密,就会失去大臣;大臣处理事务如不能谨慎机密,就会丢掉性命。有的时候臣子之间互进进谗陷害,对这些话不要轻易相信。每当有这类事的时候,就善于考察真伪。

  对国家授给的官职爵位要珍惜慎重使用,不可轻率地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假手与别人。对赏给亲信、近臣爵位,更要加以控制、好好考虑。我对左右亲随很少施恩,如果外人这样说我,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之处。以富贵强加于物并不能使物压服,以威势加于人,人不会服气。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声色之乐,游玩嬉戏,不要过度;掷色子、钓鱼、打猎,全都不要去干。供给使用的、维持生活的都要有节制;用来供奉生活起居的物品,都要有节制。奇装异服,奇特的器皿,此风不可长。你已经有了数位嫔妃随侍左右,从今以后,不可再急急忙忙接纳嫔妃。

  【作者简介】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武帝刘裕驾崩后,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后被杀),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

  刘义隆在位30年其统治期间,采取抑制豪强的政策,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政策,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有元嘉之治之称。军事上,刘义隆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于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师北伐,但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皆无功而返,特别是450年的北伐失败导致北魏长驱直入长江岸的瓜步,威胁建康,造成刘宋国力的损耗。所以辛弃疾批评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二十八年(451),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刘义隆怕掌握军权的弟弟刘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不久后他的第三子刘骏起兵推翻刘劭而继位,是为宋孝武帝。

  刘义隆十七岁即位,在位三十年,诛杀权臣,修明政治。他压抑豪强兼并,清理户籍,减免税赋,劝课农桑,奖掖儒学。”元嘉文学”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大书特书的时代,有谢灵运、刘义庆、鲍照、陶渊明等群星照耀;武将赫赫,如檀道济、沈庆之、宗悫等辈,横槊跃马,四击不辍。在位期间宋国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较大的发展,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但同时,刘义隆好大喜功,行事不切实际,几次北伐均已惨败告终,同时,刘义隆好猜忌,视兄弟如豺狼,视大臣如仇敌。登基之后,对拥护他的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毫无情义,皆杀之。后来又杀名将檀道济、彭城王刘义康等,大失人心。所以历代史家对他皆褒贬参半,如虞世南:“夫立人之道,曰仁曰义,仁有爱育之功,义有断割之用,宽猛相济,然后为善。文帝沈吟於废立之际,沦溺於嬖宠之间,当断不断,自贻其祸。孽由自作,岂命也哉。”司马光:‘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而不量其力,横挑强胡,使师徒歼于河南,戎马饮于江津。及其末路,狐疑不决,卒成子祸,岂非文有余而武不足耶?”

  王夫之:“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以保国而不足,况欲与猾虏争生死于中原乎?”

  【简析】

  这篇家诫有的选本称之为《诫子书》,作者为宋高祖刘裕。其实大谬不然。因为刘义恭虽是刘裕少子,但刘义恭封为江夏王是在元嘉元年(424)宋文帝即位之初,改元元嘉之时。此时距刘裕去世的永初三年(422)已经三年,其中还隔着一个少帝刘义符的景平元年。丁福保的《上古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文》中《全宋文》宋武帝名下也无此篇。倒是宋文帝名下有元嘉七年《答江夏王义恭诏》、另外《宋书》列传卷九十五“尹冲传”中提到这篇“太祖(文帝庙号)与江夏王义恭书》。因此它不是一篇“诫子书”而是一篇告诫弟弟的“与弟书”。

  刘义恭是刘裕少子,文帝元嘉元年(424)封为江夏王,进位司空,食邑五千户。其侄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授太尉,录尚书事。宋孝武帝刘骏长子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刘义恭欲谋废立。永光元年,事败被害。废帝率羽林兵于其第杀之,并杀其四子。并砍断刘义恭肢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名曰“鬼目粽”。宋明帝即位,追谥“文献”。著有文集十五卷,(《隋书志》作十一卷,《两唐书志》作十三卷)

  刘义恭姿颜美丽,聪明俊爽,刘裕生前特加钟爱,饮食寝起,常不离于侧。文帝在此书中也称赞他“神意爽悟,有日新之美”。但他像一些纨绔子弟一样,好奢华讲排场,任性而不知修身检点,就像文帝在书中批评的那样:“进德修业,未有可称”:魏人寇豫州,文帝以义恭出征彭城。魏兵退,义恭胆怯不敢追,被降号骠骑将军。此人喜爱古玩,曾有一个笑话:江夏王义恭本性喜爱古物,常常到处向当朝官员寻求。侍中何勗已经送了几件,但任然继续向何等索取。何勗很不高兴。有次在路上看到狗脖子上套了个牛鼻上的鼻圈。于是就命令手下取下来。用精致的木盒装好呈送给刘义恭,信笺上写着:臣又承上古物,此为秦丞相李斯家狗脖子上的枷,后来又成为汉代司马相如家牛的牛鼻圈!

  正有鉴于此,文帝在任命刘义恭为江夏王,镇守这个沿江重镇、首都建康西大门时,便写下这封书信,告诫他改掉纨绔脾气:“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33)。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并不准再纳姬妾,不准大建住宅园林:“府舍住止,园池堂观,略所谙究,计当无须改作”,“若脱于左右之宜,须小小回易,当以始至一治为限,不烦纷纭,日求新异”。同时要改变自己褊急之性,要“慨然立志,念自裁抑”。这些训诫,在七年后的《答江夏王义恭书》中又再次重申。(见《上古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全宋卷二,中华书局本2453页)

  这篇家诫有着独特的史学价值,至少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这篇家诫可以看到:教训告诫后人立德修身,勤俭戒奢,不仅在寻常百姓家是必须的,就是在公侯之家同样必须,上面两篇羊祜和颜延之的诫子书就是明证。而这篇与弟书又告诉我们:就是帝王之家,作为君主,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弟弟;即使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天子之子、之弟也要从俭戒奢,也要进德修身,也要有所约束,不能放纵自己。反过来,平民之家、达官显贵之子之弟不更应如此吗。这对今日工薪阶层、对今日的官二代、富二代不是很好的借鉴吗?

  第二,立德修身,勤俭戒奢只是这篇与弟书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或者说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勤政善治,守住刘家基业,保住大宋天下。江夏是长江锁钥,金陵门户,又是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所在,沿江粮食运输的重要通道,无论军事、经济上、政治上都十分重要。刘义恭20岁便被任命为江夏王。刘义隆并非不知他少不更事,更了解他好奢华讲排场,任性而不知修身检点“进德修业,未有可称”的弱点。但文帝为人“好猜忌”。即使无此弱点,如此重镇,作为帝王,也不会假手于外姓。文帝之后的历代江夏王,也都是帝王的弟弟或后人,如江夏王萧锋,是齐高祖萧道成第十二子;江夏王萧宝玄,是齐明帝萧鸾第三子;江夏王陈伯义,为陈文帝陈蒨第九子;江夏公拓跋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族弟,卒后赠江夏王;江夏王朱孟炬,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楚昭王朱桢第十子。文帝刘义隆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长兄刘义符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等废黜(后被杀);二兄刘义真继位后,又被徐羡等废黜杀害。所以他是在一种极度不安(两兄被杀)的背景下进入京都即大位的。他体弱多病,又好猜忌,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所以即位第三年(元嘉三年)就诛杀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其四弟刘义康先是担任抵御北魏的北方重镇、建康北大门的彭城(今徐州市),后来为了稳固皇基,刘义隆又将其召回京城作为辅佐。所以江夏重镇只能有剩下的唯一弟弟刘义恭来担任江夏王。正因为江夏如此重要,文帝又熟知刘义恭年轻纨绔,毫无施政管理经验,所以书中多是教导他如何施政,如何待人,如何施政,如一方面教导他要礼贤下士,骄侈矜尚,豁达大度,不猜忌褊急要;另一方面又要他慎惜名器,不可妄以假人。并以自己就“于左右少恩”为例,虽“如闻外论,不以为非也”,“因为以贵陵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其余如处理政务“应慎密”。至于“或相谗构”,则“勿轻信受”。等等。说明帝王处理家事,也是首先以国事为重,从保江山社稷,子孙万年出发的。

(0)

相关推荐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颜氏父子异志

    原文 颜延之子竣①贵重②,凡所资供③,延之一无所受,布衣茅屋,萧然④如故.尝乘羸⑤牛笨车,逢竣卤簿⑥,既让避道侧.常语竣曰:"吾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竣起宅,延之谓曰:&q ...

  • 颜延之传

    颜延之字延年,山东琅王牙郡临沂县人,曾祖父颜含官至右光禄大夫:祖父颜约,官至零陵太守:父亲颜显,官至护军司马. 延之少失双亲,家境贫寒,他住在城郭边上,房屋简陋.但颜延之却很好学,博览群书.他的文章写 ...

  • 古诗鉴赏 ~ 颜延之:北使洛

    北使洛 颜延之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 ...

  • 田英章楷书《诫子书》单字版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 ...

  • 广西人都应该感谢他:历史上,桂林山水最早的点化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句评语,也是一则大杀四方的旅游文化品牌推介语,出自南宋学者王正功之手--此人时任宋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从此,桂林山水的威名响彻天下,王正功也有意无意被指为了桂 ...

  • 爷爷的家训

    作者:刘娜 我的爷爷刘本善,1946年参加革命,从小没上过学,不会归纳总结人生哲理,也不会口若悬河地长篇大论,但经过长期的风雨洗礼和革命实践,他留给我们家族一份凝重而厚实的传家训示,那就是:做人,无愧 ...

  • 《颜氏家训》经典16句:父不慈则子不孝

    X 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是我国古代历代家长为了教育子女而专门撰写的训诫.家规.家书等,这些家训往往浓缩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颜 ...

  • 【广东】罗霈玲《“哈佛家训”读后感》指导老师:陈婕妤

    <哈佛家训>读后感 东华小学二年级 罗霈玲 五一假期里,我读完了<哈佛家训>这本书,深受启发.特别是其中一些名人名句,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失败总比欺骗光荣 ...

  • 《朱子家训》为朱熹撰著专名

    现今流传有两部被称为<朱子家训>的作品,一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为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所撰.朱熹撰著原名<家训>,载于朱氏宗谱,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l ...

  •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传世名著百部之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读后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传世名著百部之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读后感

  • 《古今家训经典对偶箴言》(10)◆常操常...

    <古今家训经典对偶箴言>(10)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有才而性 ...

  • 董其昌《徐公家训碑》行书欣赏

    董其昌行书<檇李徐翼所公家训碑>,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二月立.徐学周撰文,董其昌书.圆首方座,碑额无题.通高224厘米,宽88厘米.碑文为徐学周所撰之家训七章,拓片现藏北京图书馆. ...

  • 六字家训,让这个家族出了92个宰相、36个皇后、36个驸马,罕见!

    山东琅琊王氏家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豪门大族,在历史上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92个宰相.王家有多豪?有唐诗<乌衣巷>为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 ...

  • 陈廷敬家族的家风家训

    一门九进士,两朝六翰林说的是山西晋城清朝大学士陈廷敬家族. 该家族跨越明清两朝一共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陈廷敬家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