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格律控们的知识误区之一:绝句=律绝
原创2021-09-01 04:55·诗道骏言
作者:诗道骏言
一些好为人师的格律控,他们的格律知识是残缺不全的,可能只是从冬烘师傅那儿学了个一鳞半爪,或者看了一本王力写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或《诗词格律十讲》之类的入门性质的小册子,就觉得自己是内行了,就可以当格律纠察队员了。他们就不知道王力那几本小书是写给初学者的入门书,他们就不知道写格律著作的人还有周振甫先生、启功先生、吴丈蜀先生等多位学者,他们更不知道现在研究旧体诗格律的学术论文有多少、研究广度和深度已经到什么程度了。他们仅凭着一点儿初级入门的小儿科知识,就敢到处挑剔嘲笑他人诗作,颐指气使,耀武扬威,真是把“无知无畏”演绎得活灵活现,其实,是极端地可悲可笑又可怜的。
就拿绝句来说,在他们核桃仁大小的脑仁儿里,“绝句”就等于“律绝”,如果发现谁的五绝、七绝不是律绝,马上就断定:这根本不是绝句!继而发号施令:把“五绝”二字去掉,把“七绝”二字去掉!
今天,我来科普一下,什么样的旧体诗可以叫“绝句”,或者说“绝句”包括哪几类诗,请朋友们认清楚,那些鄙陋的格律控们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说:“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注意,这个二分法只是入门级别的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某些格律控连这个基础知识都没记住!
还有三分法,清朝钱木庵《唐音审体》把绝句分为古诗、二韵律诗和折腰体三类。今人北大葛晓音教授也是三分法,把绝句分为古绝、律绝和齐梁调三种。
还有四分法,清朝赵执信把绝句分为律绝、乐府、古诗和拗体四种。今人张培阳先生把绝句分为律绝、古绝、新体绝句和拗体绝句。
无论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都没有人说过“绝句等于律绝”。学者谁也不敢说,不合律的五言二韵诗、七言二韵诗就不是绝句,只有无知无畏的格律控敢说,敢随意挑剔别人的作品。
对于绝句的分类,我赞同三分法,即绝句包括律绝、古绝和拗绝(拗体绝句)。
律绝,不用说是指使用律句、讲究平仄对粘的绝句。这一类是绝句的主体,很常见,不再举例。
古绝,句子有非律句模式,句子不讲究平仄粘对,不避讳重复用字。例如: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释:这首诗,第二句“仄仄平平平”,三平尾;第四句模式 “平仄仄平仄”,这不是律句。
再如:唐朝·刘长卿《湘妃》
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释:首句:仄仄仄仄仄,次句:平平平仄平,三句:平平平平仄,四句:平仄平平平。
三仄尾、非律句、三平尾,各种情况都有。
拗体绝句,使用律句,但有失对、失粘的情况。例如:
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释:第一联失对了。
李商隐《竹枝五首》(五)
画展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释:物物—仄仄,如何—平平,第三句与第二句失粘了。
七言绝句跟五言绝句一样,也分律绝、古绝和拗绝。下面简单举例说明:
七言律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符合律绝标准。
七言古绝,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释:首句“仄平平平平仄平”,不是律句,当然也谈不上第二句与首句的“对”。
七言拗绝,杜牧《念昔日三首》(3)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评:首联失对,次句三平尾。
温庭筠《长安春晚二首》(1)
曲江春半日迟迟,正是王孙恨望时。
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
评:正是—仄仄,杏花—仄平;王孙—平平,落尽—仄仄,失粘了。
总结一下:
无论五绝还是七绝都包括律体绝句、古体绝句、拗体绝句三类,决不可以把“绝句”与“律绝”划等号。
一些格律控知识太有限,他们的无知好有一比:他们只知道有臭气、有尿骚味、有蝇子的地方才是厕所,他们不知道有的厕所不但没有臭气、尿骚味儿,反而还干干净净,有香味儿。遇到特殊情况,他们就不适应了:这哪里是厕所?一点儿臭味儿都没有,一个蝇子都没有,这也叫厕所?快把'厕所’二字去掉!呵呵,因为高级厕所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这些格律控太蛮不讲理,他们的蛮横好有一比:本来,绝句家族弟兄三个,分别是古绝、律绝和拗绝,就好像老王家有王老大、王老二、王老三。偏执无知的格律控们,认定只有王老二才有资格姓王,王老大、王老三不许姓王。
说他们可悲、可笑又可怜,我说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