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应注意本土特色

20世纪中期,西方学者提出了认定“文明”的几个条件:即有系统的文字,有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和武器,有兼具防御与交易功能的城市(甚至还规定要有5千人以上居住的规模),有大型宗教性建筑物等。按照这个标准,则中华文明起源时间就不会达到我们所说的上下五千年。问题是,考古学意义上的文明应该有不同的类型,用这一个标准来衡量,又怎么会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来说,这是个大问题。对此,窃以为在中国要找到史前文明的证据,应注意并强调本土特色,而不要被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标准束缚了。下面笔者谈一下何为本土特色。
第一、古籍记载中的重要线索。从考古学上来讲,中国与外国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过,我们有大量的古籍能为我们证史提供相关证据,尽管有的属于旁证。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放弃或不重视这个优势,等于自毁长城。例如:《黄帝内经》据说是战国时期才出来的,可它的内容里有黄帝与岐伯对话时提到上古时的黄帝这样的事情。这里面大有玄机。
再举一例:《吕氏春秋》说:“凡是要让生命长久,则应顺应生长的规律。不能顺应生命成长的,是欲念,所以圣人必须先节制欲望。居室大的则多阴,台太高则多阳,多阴会得蹶症,而多阳则易得瘘症,蹶症是一种逆寒的病,瘘症则不能行走。这都是阴阳不适度造成的危害。因此,古代的帝王并不居住在宽大的房舍中,不修筑高高的平台,也不吃太多的美味珍品,春天不晒太阳。外热则腠理寒冷,脉也会闭结,腠理闭塞则气也就不能达到全身了;全吃美味珍品,胃就会过度充满,胃过度充满胸腹就会十分胀闷,这样气就不能到达中焦了。如果用居大室、高台、吃美味珍品以求长寿,难道可以如愿吗?”从这段描述来看,上古的帝王应该是不住大房子。因为上古之人视死如生,所以生的时候什么样,死的时候就什么样。我们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所有墓葬都没有大型的墓室就能证明,上述古籍记载的内容是可靠的。而后世的皇陵虽然大,但墓室并不大,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帝后寝室就是也不大的平房。因此,我们的文明探源工程想要符合西方学者提出的文明标准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我们这块土地不会发现埃及那样的金字塔式的建筑。
第二、文字符号的出土年代。我们中国考古发现的文字符号许多已经达到8-9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文字符号很成形,是我们的优势。如我们把甲骨文当作成熟的文字,那么甲骨文的源头应该是在更远的时代是没问题的。文字符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证据,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底气十足。
第三、文化生活的考古证据。我们有距今9千年时间的出土乐器----骨笛,我们有距今上万年的玉器加工历史,这些都是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它们能证明当时的古人已经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第四、农业和畜牧业的考古证据。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度。在农业起源问题上,我们有更多的证据能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植粮食作物和驯养家畜的国度,我们能发现一万年前就有数万公斤的粮仓和早于8千年以上的驯养家畜的证据,这些都能充分证明,此时的农牧业已经十分成熟和发达,而再早一些的证据我们还有可能找到,所以我们要着重强调这一点。
第五、大型宗教祭祀遗址证据。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在研究上我们再努把力,用合乎情理的解释来回答来自国外考古学者提出的问题。
总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大有希望的。但前提是我们不要被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文明标准给束缚,我们有我们的本土特色。这也是我们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如果我们要求他们也拿出像我们一样的东西来,他们也做不到。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下图为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和女神庙。

X
下图为贾湖骨笛·裴李岗文化前期,距今8000——9000年前,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下图为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距今约8000年。

(0)

相关推荐

  • 我亲历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石峁东门址2013年度发掘后全景(图片来自王炜林) 那一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老所长.新中国考古学的泰斗--夏鼐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出版.那是他将自己在日本进行的六场讲座的内 ...

  • 追问中华文明五千年--探源工程十年回顾

    发布时间:2013-02-05文章出处:中国文化遗产作者:王巍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第4期  作者: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 科技之光照亮寻根之路

    发布时间:2013-01-16文章出处:科学画报作者:王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 ...

  • 第1463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 ...

  • 第1472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九个考古项目郑州有五

    五千年华夏文明,根在郑州? 五千年华夏文明,根在郑州? "华夏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华夏文明史到底几千年?"有专家称,这一重大课题,有望在郑州破题.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方燕明认为, ...

  • 第1478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新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的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概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 ...

  • 第1482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天水启动

    本报2007.4.6天水讯(记者李天伦)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告诉人们:8000年以前,在天水就存在着一个当时很先进的原始村落.如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天水,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4月2日 ...

  • 第1485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工作会议在考古所召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自2006年底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交流,加强合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工作会议于20 ...

  • 第1486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顺利完成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近日介绍,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基础上设立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已初步完成,取得 ...

  • 第1488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相关项目中的考古研究课题相继在中原地区开展.中原地区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指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基础.目标. ...

  • 第1523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正式启动

    (记者翟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2011年5月6日在北京召开.这也标志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正式启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由科技部组织实 ...

  • 第1526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秘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X <中华文明起源展>展品彩绘陶罐.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提前一天抢先探访了于5月18日正式开展的<辽河寻根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 ...